首页 | 新闻中心 | 考试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本站商城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 | 考研论坛 | 考研大纲 | 司法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公务员 >> 复习指导 >> 综合辅导 >> 文章正文  
 
 
 
访谈实录:专家谈08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规律
作者:人民网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26 9:58:56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2008年国家公务员即将到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备战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北京金路公务员机构特别邀请到国家公务员研究员赵同勤老师,帮助大家分析一下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试趋势。赵老师您好。

  赵同勤:你好,各位网友下午好。

  主持人:赵老师也是多年从事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命题与阅卷的专家,下面首先请您帮我们分析一下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命题规律以及命题趋势。

  赵同勤:各位网友,就公务员考试相关内容,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相互的交流,以便于应对即将到来的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

  按照往年的惯例,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招录公告和考试大纲将于今年的10月中旬正式发布,这个公告的发布,将预示着国家公务员的考试进入一个非常紧张的时段。按照去年公布的时间,大概就是在每年的10月12号到15号,所以,我想,每一位考生应该要高度关注这一次招录公告或者考试大纲的颁布,当然现在还没有颁布,当然我们要一切已大纲的颁布为主。但是我想提三点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个要明确考试的科目,也就是说,公务员考试考什么。因为从去年的情况来看,无论什么岗位,都考亿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门。因为在此曾经做过一些调整,也就是是综合类的岗位只考行政能力测验(一)和申论,技术类的岗位只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考申论,但是从去年开始就做了一个明确的规定,无论哪个岗位都考两门课,即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我想今年,公务员考试大纲也会延用这个规律。

  第二了解考试的内容。行测的考试内容总体来讲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局部的调整还是存在的。尤其是像常识判断部分和逻辑判断部分,今年的变化可能有一些细小的微调,尤其是常识判断部分,为什么?因为主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或者侧重某一个方面,因为这几年也是这么过来的。

  申论的内容和概括,这几年的变化规律,也和往年差不多,这个差不多主要体现在试题的类型,大体上基本相同,尤其是难易程度。仔细分析从2000年以来,这八年来,我们会发现,基本上每两年相对固定,所以去年的考试题,比如2007年的考试题,和2005、2006年相比有比较大的变化,这个大的变化主要体现考试的试题类型由原来的两道题、三道题,增加为四道题,而且每一道大题还包含一到两个小题,所以题目的数量在增加。

  另外,题的难度也在增加。所以我想2008年申论考试大纲,仍然在难度上和去年有一个大体的平衡。这是一点。

  第三个问题,仔细看清每一部分考试的内容所列举的例子。如果每一部分要有一些微调的话,它所给出的例子或者解释往往成为新题型的参考依据。比如第一次出现类比推理的时候给了一个例子,也就是义工和雇员然后给出四个选项,一个是球迷和球员,这是A,B是老师和学生,C是初学者和生手,D是志愿者雇员。从给出的情况来看,只有第四个选项符合给出的例子的类比性,所以我们选择D。由此可以看出每一个例题的解释,可能就会成为考试的参考重点。包括在去年的言语理解与表达中也是这样,因为给出一个词语的这样一个例子,所以在2007年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出了20个词语填空题,我想这点大家要高度关注一下。

  主持人:刚才赵老师,帮助我们结合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预测了一下2008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我们请赵老师帮助我们剖析一下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难点、重点以及最新的消息。

  赵同勤:公务员考试的难点和重点,由于报考者的情况千差万别,也很难一概而论。相对行政之额能力测验而言,重点体现在,我认为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感性思维方式,这就集中体现在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这样一部分试题上,只有具备较强对文字理解的语感,才可以在较短时间做出判断,这是一类比较感性的思维方式,对语言的感悟和语言的理解。

  另一种思维方式是理性或者逻辑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上,这就需要应试者一定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形成较为习惯的逻辑思维方式,遇到这个问题时,才能够在最短时间给予解决。对于行测而言,我想最大的难点,还是提高答题的速度,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也就是两个小时内,能不能做完每一部分的试题,我想主要看大家解决问题的答题思路,也就是要尽快找到这样的规律,提高答题的思路,这是说行测的重点和难点。

  另外申论,相对申论而言,我想重点还是关注过去近一年来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热点。尤其是关注这些问题体现在政府的公共职能上,应该如何解决?所以这些重点,一般来说,不是一个局部的问题,也不是单一的社会事件,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许多环节的综合性的复杂问题。所以要求考生必须有一个相对宏观的驾驭问题的能力,能看透材料,并能把它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能够认清这个问题本质、特点、目的、意义、原因、分类和解决措施。

  我在这里特别提醒各位考生,有时间一定要到这些网站去关注一下国家出台的一些文件,这些文件就往往反映了一些社会问题,或者是说对这些问题的集中反映。比如说,中央政府网站。也就是我们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网站,还有人民网上有一个专题栏目,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了解社会热点一个窗口。还有新华社的《半月谈》,还有《瞭望》周刊。这些期刊杂志,都对社会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集中剖析,所以很值得大家关注。

  申论的难点在什么地方?还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阅读理解能力,一个是应用写作的规范。这个阅读理解能力,难在就是给定资料数量比较多、容量比较大,彼此之间并没有一个逻辑关系。所以能否通过阅读理解理清材料所给出的关系,搞清楚,表达比较通顺 这显得比较重要。我想很多考生有一些成绩不理想,主要是给定的资料,在阅读理解方面不透彻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一个是写作规范,申论的做答,既不是单纯的材料作文,也不是单纯的议论文,而是体现了综合写作能力,这种综合写作能力与高中阶段作文的训练,是完全不一样的,是两种思维模式。高中阶段,我们没有训练过,其实在大学阶段也很少有这种集中的训练,而且实用写作能力,主要用来表现我们交际或者依法办事的重要工具,所以没有经过一定的训练,要想一下子有所提高确实有很大的难度。我想这是一个最主要的难度。这是考试的一些重点和难点。

  另外一些新的信息。我在这里要提到,大家应该高度关注即将在十月份召开第十七次党的代表大会,也就是十七大。为什么?因为这是时间正好是报名的时间,而且考试大纲也要在这个期间颁布,所以我想考试大纲,或者说招录工作,应该体现十七大的主旨要求。而且关注十七大,还要关注在这次党的代表大会上,将会有哪些新的提法和一些战略思想,我认为民主和民生问题的表述,应该说将对今年的考题产生一些直接的影响。所以希望大家注意一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应该引起广大考生给予高度的关注。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2007年考研高校复试线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09-24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08年历史学考研更注重列强对华侵09-24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山东:07年烟台部分事业单位招考09-24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国家司法考试门槛高 报考者多为高09-19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专家评述:今年司考物权法没成考09-19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07年司考答案20日公布 有异议25日09-19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2008年全国研究生考试时间确定(附09-16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2008年考研报名时间表已经敲定09-16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2007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09-16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今年司法考试本周末举行09-14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访谈实录:专家谈08国家公务员考09-26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数字推理易错题及详解09-26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阅读文章词义破解技巧09-24
    普通文章[英语]复习中常见的两大瓶颈及解决建议09-24
    普通文章[英语]2008年考研英语复习词汇攻略09-24
    普通文章[英语]英语翻译得高分的三种技巧09-24
    普通文章[政治]邓论和三个代表考研命题趋势及复09-24
    普通文章[政治]吃透”考纲关注热点09-24
    普通文章[政治]考研专业课教育学专题:简述教育09-24
    普通文章[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大纲变动部分解析09-24
    最近试题资料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2008年法律硕士大纲解析之民法学09-24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2008年法律硕士大纲解析之综合考09-24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务员考试 MBA论文 考研大纲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