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考试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托业考试 | 考研专区 | 司法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考研专区 >> 复习指导 >> 政治 >> 正文  
 
 
 
赢在冲刺:考研政治马哲复习要点归纳
作者:万学海文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7 20:17:45

  大家知道,辅导班老师都会在冲刺阶段提醒广大考生:要在把握各科整体脉络的前提下抓住重点来复习,如果配合模拟题和真题的研究则效果更好。万学海文希望广大考生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戒骄戒躁,坚定信念,实现成功考研的梦想。

  下面就马哲这一重点学科进行复习要点的指导,愿各位考研学子学习进步!

  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联系是指事物间、现象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坚持联系的客观性是把普遍联系的原理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

  (3) 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世界上每一事物、现象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联系的普遍性它事物、现象有某种联系或关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是整个世界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环节,每一事物通过自身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出题点:改革、稳定、发展的辨析题

  1.永恒发展的含义/发展的永恒性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2)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2.唯物辩证法关于过程理论的内容

  (1)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

  (2)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3)一切事物都是产生、发展、转化为他事物的过程。

  (4)一切事物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

  (5)(恩格斯)“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出题点:可结合邓论科学的发展观出题,今年重点

  3.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和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得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基本含义: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反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①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②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关系:

  1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2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系

  3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①二者是有区别的。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矛盾及矛盾的不同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联结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离不开个性,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个性必然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5.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1)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2)重点论就是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1)肯定中包含否定,在一定的条件下肯定就是否定。任何事物在起肯定中都包含否定自己的因素,都包含着必然灭亡的因素。

  (2)否定中包含肯定。在一定条件下肯定就是否定。辨证的否定不是对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把它的某些积极的因素吸收到自身之中,既包含肯定的否定。

  (3)“对现存事物做肯定的理解的同时包含对他的否定的理解,既对现存事物做必然灭亡的理解”(马克思)

  辨证的否定观

  性质:辨证的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原因: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自身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作用: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的统一。

  实质:辨证的否定是“扬弃”。。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保留他的积极因素。

   

  6.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辨证的证关系(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1)二者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也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的发展开辟道路,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2)在一定条件下,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认识论

  (1)认识的本质——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3)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4)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真实的反映和不真实的反映。

  (5)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2)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

  (1)认识是主体对于客体创造性的复现。

  (2)人的认识能够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主体反映具有超前性。(能反映出对象对于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所应当具有的形态)

  (4)主体反映具有创新性。(人的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

  (3)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1)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2)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对实践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或认识运动的规律、认识运动的辨证过程)

  (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是指,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认识过程也是复杂的,认识的主体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往往要反复调查研究、补充、修正。

  (2)认识运动的无限性是指,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

  (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循环都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

  4.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主观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3-4为认识论原理,答题一起都答

  5.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1)坚持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2)理论创新:就是理论观点、思想体系不断根据实践要求进行新的、创造性的提升和发展。

  (3)实践创新:就是由理论创新所推动的,人们改造和变革客观世界的活动要富有创造性和超前性。

  (4)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实践创新决定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人的认识的过程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4)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

  (5)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的长河。(毛泽东)

  ◎2/4/5/6一起背

  9.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和不确定性(相对性)(真理标准的辨证法)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这就是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①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实践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作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①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因此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不能完全驳倒或证实现存的一切认识。②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过程。因此,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10.历史观

  一.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社会生产实践是人类为获取生存资料而进行的改造自然、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产品的活动。物质生产实践有其社会形式,即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依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历史的前提。

  (3)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

  (4)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反作用:

  ①上层建筑必须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②上层建筑用政权力量和思想影响,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同有害于自己经济基础的旧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残余作斗争。

  ③上层建筑对自己经济基础可以起促进或阻碍作用,主要看它是否适合自己经济基础的要求。

  (3)上层建筑对生产力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此经济基础是一种先进生产关系是,对生产力及社会发展就起促进作用;反之,就起阻碍作用。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动因。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使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引起生产关系相应的变革;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又导致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

  (3)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实质上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和源泉。

  顺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1)先进生产力是集中体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并以此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

  (2)先进生产力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范畴,是相对于落后的生产力而言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表现形式。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历史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

  (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作用。

   

  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1)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意识形态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2)表现在:

  ①意识形态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②意识形态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③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④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⑤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文化和文明的关系

  (1)区别:

  ①文化是与自然比较而言的,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

  ②文明主要指人类活动的成果,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及活动方式、活动手段。

  ③文明一般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则包括一切成果。

  (2)联系:

  ①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

  ②文明是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总和。

  ③文化进步与文明水平是统一的、一致的。

  “三个文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及其关系

  (1)人类文明主要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

  ①物质文明是人类在经济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进步;

  ②政治文明是在政治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

  ③精神文明是在文化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

  (2)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三.人的问题

  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

  (1)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2)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3)“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人的活动而已”。

  (4)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同时又是历史的“剧中人”。

  (5)社会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客观性根源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性。

  (6)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是统一的。

  ◎相关辨析题除了提到“人的本质”就回答这六句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1)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而人们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3)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实践经验是精神财富的源泉。同时人民群众也参加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4)人们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力量。

  (5)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答题点:回答党群关系的题目时

  人的价值

  (1)人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存在。

  (2)人的价值关系就是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3)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内容。①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②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4)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应是两方面内容的结合。唯物史观在二者的关系问题上首先强调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贡献,即人的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

  (5)人的价值最基本的关系是工具和目的的关系。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浦东率先试点聘任制公

    “范跑跑”成公务员考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专家总结:考研英语长句的翻译基11-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黑龙江公务员招考 5万人竞逐2千个11-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一家之言:公务员职位为何如此抢11-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一家之言:应以平常心看待公务员11-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命题规律点评11-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四论述题11-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三国法试题评11-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2008年司法考试法理学三大特点11-03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数学]考研数学冲刺阶段:加强综合能力11-17
    普通文章[英语]晋级考研英语高分冲刺四大绝技11-17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冲刺阶段英语阅读部分如何复11-17
    普通文章[英语]推荐:11月考研英语复习策略调整11-17
    普通文章[政治]赢在冲刺:考研政治马哲复习要点11-17
    普通文章[政治]冲刺阶段:总结考研政治各科复习11-17
    普通文章[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专题资11-17
    普通文章[政治]考研政治辅导:细说邓三概论复习11-17
    普通文章[数学]考研数学全程复习具体方法及技巧11-11
    普通文章[数学]成功考研人:破解数学考研关键词11-11
    最近试题资料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四川灾区延期11-17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四川灾区延期11-17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四川灾区延期11-17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四川灾区延期11-17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务员考试 MBA论文 考研大纲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