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发展和创新。
历年考点:
2001年文科第24题(多)、2001年理科第26题(多):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与时代意义。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总题数3;总分数4;占本部分题数比重2%;占本部分数比重1%)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
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历年考点:
2004年第10题(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历年考点:
2006年第28题(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历年考点:
2004年第11题(单):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性。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总题数3;总分数4;占本部分题数比重2%;占本部分数比重1%)
1.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有力的推动
和保证了拨乱反正与全面改革的进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党的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历年考点:
2000年文科第10题(单):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邓小平提出的
“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历年考点:
2006年第12题(单):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
2005年第24题(多):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总题数8;总分数12;占本部分题数比重7%;占本部分数比重4%)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搞清楚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历年考点:
2006年第29题(多):社会主义的本质。
2005年第11题(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1999年文科第8题(单)、1999年理科第10题(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1998年文科第4题(多):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两个根本原则。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各方面的本质要求进行了阐述,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
水平。
历年考点:
2004年第25题(多):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特征和意义。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确立这一任务的依据。
历年考点:
2002年理科第25题(多):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基本依据。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的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历年考点:
2003年第13题(单):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总题数10;总分数20;占本部分题数比重9%;占本部分数比重7%)
1.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历年考点:
2000年理科第13题(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998年文科第6题(单)、1998年理科第10题(单):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历年考点:
2001年文科第8题(单)、2001年理科第10题(单):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历年考点:
2006年第13题(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2002年文科第25题(多):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
1997年理科第5题(单):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历年考点:
2005年第33题(辨析):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历年考点:
1998年理科第22题(简):1997-1998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经验。这十条经验,覆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