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复习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本站商城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 | 交流论坛 | 考研专区 | 司考专区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考研专区 >> 复习指导 >> 英语 >> 文章正文  
 
 
 
英语翻译技巧(转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2-26 12:42:53
较正式,而小说中文体,语域最复杂,要视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关于这方面的更多内容可以参阅一些关于文体学,语义学等方面的书。 最后,谈一下语篇的衔接和连贯问题。信息的传递一般都遵循由已知信息引导出未知信息的,表示已知信息(旧信息)的部分叫主位,(theme)表示未知信息的部分叫述位,(rheme)而主述位的不断推进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破坏了这种规律,语言就不那么顺,也就是破坏了衔接与连贯。例如: At noon,we picnicked in a dense forest,through which ran a murmuring creek.The water was so clear that we could see reflections of bamboos and trees and soft lazy clouds drifting across the sky. 我们可以看出原文从时间(中午)引导出一系列新的信息,其中上文提到的那一天,在此说“中午”这一时间时可视为已知信息。在新信息中提到了密林中的野炊,林中有小溪,而第二句话用“溪水”来引导,因第一句中提到小溪,故在第二句中“溪水”当然已成已知信息了,它又引出一系列新的信息。所以,我们在翻译时也应如此。可译为:“正午时分,我们野宴于密林深处,林中小溪潺潺流过,溪水清冽,岸边竹树,天上闲云,尽映水底。”这种译文就意思上连贯,读起来顺畅。如果破坏了这种规律,情况就不同了。例如: We are met on a great battle-field of that war.We have come to dedicate a portion of the fied,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ose who here gave their lives that that nation might live.It is a Hogether fitting and proper that we should do this. 原文中均以we(我们)作为已知信息,引导出不同的新的信息。所以,我们在译时不应破坏它。而有的译文则没有遵守,译为: 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在此集会是为了把这个战争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 最后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 这样读起来就不顺,因为这段都是在讲“我们”应如何,如何,中间突然插进一个“烈士们”,有些突兀,故应改为: 我们在这场战争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是为了把战场的一角奉献给那些为捍卫国家生存而在这里英勇献身的烈士,作为他们的永久安息之地。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当的,是义不容辞的。 这样才合乎信息传递的习惯。由于这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所采取的模式也有好几种,不能一一列举,如果有的人感兴趣,可以看一看有关篇章语言学和有关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的语言学书籍。 鉴于《英汉翻译教程》一书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没有提及,而我又认为以上几点很重要,故此多说了几句。当然,有关篇章的翻译问题还有一些,如作品或作者的风格问题,但这些问题较为复杂,也不对本科自考生做过高要求,就不赘述了。   三、关于汉译英中的对原文理解问题 新教材的特点是把英译汉与汉译英综合在一张试卷上考,但对英泽汉要求比汉译英要求高一些。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汉译英问题,《教程》指出“汉译英时,原文是汉语,理解一般不构成很大问题。”这是很容易产生误导的。其实,我们说汉语容易理解是指交际中的理解,它与翻译中的理解很不相同,翻译中的理解要深得多,透得多才行,否则极易译错。所以,我想提醒考生在汉译英时,对汉语原文一定要仔细思考才行,不可以以为一望便知,动手便译。如我们举一个小例子,来看一看汉译英时理解的困难。 例如,我国一位领导人在谈到对台政策时,曾说过一句话:“大陆和台湾统一后,大陆不派人去,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都由台湾自己管起来。”这句话一听似乎就懂,但一旦动笔来译,情况就不同了,其中“不派人去”的“人”该怎么译?总不能译为people或persons吧!那又是什么呢?这时必须认真思考,参照上下文,根据讲话人的身份(是党的领袖人物),下文中“党、政、军”与上文中的“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相对照,可以断定“人”应是指“党方面的代表性人物”,故可译为representatin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再如在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有一处写徐霞客的文章,说:“他常选择不同的时间和季节多次重游各地名山,反复观察变换的奇景”。初学者往往字对字的翻译。如“挑选”译为choose,或select,“时间”译为time。实际上,这种情况,“挑选”可不译为动词,而“时间”根据上下文则为“一日中的不同时刻”。所以这句话应译为He visited and revisited the famous mountains all over the country in different hours of a day and different seasons of a year to observe the ever-changing scenes. 另外,选择译词时一定要吃透原文的上下文,不急于立即确定译词。例如,下面一句: 三年前,他因参与了盗窃团伙而被判刑三年,在劳改农场,因表现突出被提前一年释放。 我们的学生一看到“被判刑三年”马上就选择了be sentenced to 3 years\' imprisonment.这类短语,而不注意下文的“在劳改农场”。实际上这句话已告诉你他判的“刑”不是“坐牢”(imprisonment)而是“劳改”,(reform through labour)。另外,句中“在劳改农场”一语也会被初学者直接译为on the reform farm,而实际上,根据上下文来看,这一段(包括这句话的更大的上下文)都是以“时间”为主线的,所以这个短语也应从时间着眼来考虑,应译为when the worked on the reform farm.这样体现的是他在农场的那段时间,而非地点。故此这句话应译为: Three years ago,he was arrested and sentenced to three years\' reform through labour.When he worked on the reform farm,he be haved himself so well that he got released one year earlier.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be sentenced to 前又加了一个动词,be arrested,这是因为在英语中直接说be sentenced to 令人感到太突兀。在英语中这个词前常加上一个词,如be tried and sentenced to……等。当然,这方面对初学者来说就较难一些了,暂不作要求。但却可以让同学们留心观察一些英语词汇的用法特点。 实际上,中国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时,理解问题出得多的并不是英译汉,而恰恰是汉译英。当然,汉译英的表达就更有难度了。因篇幅所限不再多说。   四、如何使用新教程,并抓住难点和重点 看惯传统翻译教材的学生看不惯这本教程,就是没接触过翻译教材的学生也不知该怎样使用新教材,更谈不上该怎样把握其难点和重点了。 下面根据我个人的看法,谈一谈该如何使用新教材和如何把握难点以及重点。 1、翻译课不同于其他一些课程,它不仅是一些知识,更在于能力的培养上。这就是翻译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学习者一定亲自动手。这本书共分十个单元,有三十个课文,其中英译汉占三分之二(计20篇),汉译英占三分之一(计10篇),此外还有一些供练习的原文,没有附参考译文、而前面的三十篇双语阅读则附有参考译文。学习者可以根据文后提示,即介绍某文体特点的内容进行翻译练习,但先不去参考所提供的译文,待自己译好后再去对照,这样极易找出自己译文的差距与不足。然后思考一下为什么自己的译文不好,问题存在在哪儿?这样经过一段学习、实践能会有较大提高,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会更清楚。对没有附译文的短文翻译练习也要做,如不知自己做得如何,可以通过社会助学,请教老师,或与别人共同商讨等方法来解决。因为考试的短文很可能从书外或这部分中选题。 2、认真研究“提示”和“解说”及“小结”的内容。应一句一句地仔细琢摸,一个词一个词地思考,我们细心的学生会注意到,考试题是以句子为主的,而大部分要从书上选择句子,而这部分又恰是翻译的难点,是极易成为考试的具体内容的。当然,我们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才关注这些内容的,主要是因为它们也是翻译实践中常会出现问题的地方。 3、关于翻译理论和语言对比。 该书“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中说得十分清楚。即“关于英汉语对比和翻译理论的考题不超出《英汉翻译教程》的范围。”也就说,只要认真把书中这部分的内容好好地看一看,这项分数就是十拿九稳的。但这部分内容也较杂乱,看书应细,可以按教材P401页的顺序去复习。如果介绍的内容是英语原文的节选,则一定首先把其意义理解。 4、认真研究每单元的考核要求 在教材的P395页的“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作者已将

 << 上一页  [11] [12] [13] 下一页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2007年考研高校复试线

    司法考试北京已预报27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专家谈中国的公务员考前培训将走07-18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2007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07-18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2007年起福建设基层工作专场招大07-18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07年起福建有基层工作经历报考公07-18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司法考试北京已预报27000人 女性07-18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华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07-18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07-18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武汉科技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07-18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07-18
    普通文章[资讯动态]北大08接收推荐免试攻读法律硕士07-17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特别汇总:公务员考试分类与录取07-18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案例分析:专家谈如何把握公务员07-18
    普通文章[英语]词汇阅读是关键 08年考研暑期英语07-17
    普通文章[专业课复习]名师指导:08考研暑期专业课复习07-17
    普通文章[政治]07考研政治复习秘诀:得暑期者得07-16
    普通文章[政治]暑期考研政治复习小贴士:三层计07-16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暑期复习:调整状态 迎接07-12
    普通文章[专业课复习]考研指导:教育学暑期复习高效攻07-12
    普通文章[专业课复习]考研指导:金融学暑期复习高效攻07-12
    普通文章[英语]通过词汇测一测 你离英语专业考研07-12
    最近试题资料
  •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