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来人经验谈:复习要“走脑子” |
作者:SINA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9 17:38:00 |
|
我认为,高考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检验;也就是说60%是考知识,40%是考能力。我们承认人先天就有智商高低的差别,但就大多数人来讲,这种差别是不大的;同在一个班级学习、同是一个老师授课,而后天作用造成的差异,则是拉开距离的主要因素。怎样使自己缩小与学习好的同学的差距,我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是:要“走脑子”。
自己的脑子要像“钟表”一样“滴答滴答”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起来,跟着学习进度转起来,做到学习时聚精会神,一步一个脚印向既定目标迈进,而不是被动地老师不拨自己就不转,甚至倒退回来。可以这样讲,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加意志性是确定学习好坏的主要内因。其次,注重学习方法也十分重要。大凡学习好的同学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因此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呢?我学习数学的体会是“一记、二细、三补”。“一记”就是要记牢概念和公式,达到脱口而出、信手拈来。数学本来就是根据定义做题,所以一定要记牢概念和公式。“二细”就是要仔细,特别是对简答和填空题,要仔细读题,不放弃一字,一句,且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其次是特别特别要计算仔细……“三补”就是查缺补漏。要将考试中失分比较多的缺漏问题及薄弱环节,给予关注,重点把它补上。方法是尽量争取外援,解决不会的,不要自己花大量的时间“钻牛角尖”。我想这些问题和困难都能克服,你的考试能力就能彰显出来。
愈是接近高考,大家越发知道时间紧迫,也越发感受到了学习的紧张,急躁和茫然的情绪就越容易在同学中弥漫开来。我的体会是: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冷静从容的心态。我建议学弟学妹们每周抽出2到3个小时,暂时停止做题,然后把每门功课的问题排排序,看一看自己学习的阶段性目标是否达到?反思一下这一阶段的复习是不是有效?想一想较前一个月自己进步了多少?思路梳理清了,这样才能减少盲目性,向新的高地冲击。 复旦大学 金焰
|
|
|
上一个文章: 总结一模看得失:高考语数外3科备考策略 下一个文章: 高校老师为三校生最后阶段备考支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