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资料分析试题非常具有代表性,其中一卷第四题(也是二卷第一题)非常具有代表性。
【例题一】一卷第四题: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131-135题。
2003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9.3亿元,增长19.5%,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6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6%;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10.5%。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131.2003年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为( )
A.24387.5亿元 B.5002.6亿元 C.3979.6亿元 D.816.3亿元
答案:A。
解析:2003年国家财政支出总额可以根据所给文字材料的第一句话求出。2003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975.5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因此2003年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为:975.5/4.0%=975.5×25>900×20=18000,只有A符合。这里充分利用了估算简化计算。
132.2003年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之比约为( )
A.1:6.87 B.6.87:1 C.1:2.37 D.2.37:1
答案:C。
解析:2003年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为
分数线以上两数的比例大约为2:1;分数线以下两数的比例大约为1:4。因此该比值应该大约为1:2,只有C选项符合条件。这里还是利用了估算。
133.与2002年相比,2003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绝对增长量最大的执行部门是( )
A.各类企业 B.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
C.高等学校 D.无法得知
答案:A。
解析:各类企业的活动经费增长量=960.2×21.9%/(1+21.9%)
国有独立核算科研所活动经费增长量=399.0×13.6%/(1+13.6%)
高校活动经费增长量=162.3×24.4%/(1+24.4%)
很明显,各类企业的总量大很多,增长百分比也较大,因此绝对增长量最大。
此题注意,很容易用2003年活动经费支出乘以增长百分比进行比较,虽然这样做对于这道题能选出正确答案,但是这样算是错误的。要注意同比增长是增长量除以去年的总量,所以计算式还要除以(1+同比增长)这个系数,得到去年的总量,再乘以增长百分比才能算出绝对增长量。
D选项是“无法得知”,同样不可能作为正确选项。
134.2003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约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 )
A.43.1% B.63.1% C.77.1% D.83.1%
答案:B。
解析:由全国高校活动经费支出可求出
全国科技活动经费总支出=162.3/10.5%≈1600亿元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全国科技活动经费总支出=975.5/1600>960/1600=60%
且,975.5/1600<1000/1500=66.7%,只有B选项符合条件。
利用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将正确答案的范围求出选出正确答案,这是资料分析题目常用的估算方法。
135.根据文中划线部分内容,可以求出的选项为( )
[1]2002年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2]2003年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3]2002年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A.[1] B.[1]与[2] C.[2]与[3] D.[1]、[2]与[3]
答案:B。
解析:对于[1],我们可以根据2003年的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960.2亿元,以及同比增长21.9%这两个条件求出,2002年的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960.2/(1+21.9%);
对于[2],我们可以根据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亿元以及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10.5%这两个调价求出,2003年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10.5%;
对于[3],我们的确可以求出来:今年的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科技经费总支出的10.5%,而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与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值我们可以用162.3/960.2求出,这样我们可以求得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例为(960.2/162.3)×10.5%。根据文中最后一句话“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可知2002年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960.2/162.3)×10.5%-1.2%]。而2002年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在[1]中已经求得为960.2/(1+21.9%),所以2002年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1+21.9%)]/ [(960.2/162.3)×10.5%-1.2%]。
但是题中要求是要“根据划线部分”,而[3]引用到了非划线部分的内容,因此不符合题意。只有[1]、[2]两项内容能够根据文中的划线部分求出。
这道题要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在以往的资料分析题目当中,从未出现过“根据划线部分求出”这类题目,这是新型的题目。
【例题二】二卷第四题:根据下表回答131-135题。
年份 |
货币和准货币 |
|
货币 |
|
流通中的现金 |
活期存款 |
准货币 |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
9.10
10.45
11.99
13.46
15.83
18.50
22.12 |
3.48
3.90
4.58
5.31
5.99
7.09
8.41 |
1.02
1.12
1.35
1.47
1.57
1.73
1.97 |
2.46
2.77
3.24
3.85
4.42
5.36
6.44 |
5.62
6.55
7.41
8.15
9.84
11.41
13.71 |
131.1998年,流通中的现金约占货币和准货币的( )
A.10.0% B.10.7% C.13.2% D.37.3%
答案:B。
解析:所求的数据为1.12/10.45,这个值大于1.12/11.2=10%,小于1.12/10=11.2%。介于这两个值之间的选项只有B选项。
132.从1997~2003年间,货币量相对上一年的绝对增量最大的年份是( )
A.1999年 B.2000年 C.2002年 D.2003年
答案:D。
解析:表中第三列的数据逐年相减即可得到。此题容易误将每年的货币与准货币总量进行相减,这样就会错。另外,本题问的是“绝对增长量”,不是同比增长,这样的问题简化了计算。
133.占当年货币和准货币的比例最高的是( )
A.2002年货币 B.2003年货币 C.2002年准货币 D.2003年准货币
答案:D。
解析一:2002年货币:2002年准货币=7.09:11.41=1:1.61
2003年货币:2003年准货币=8.41:13.71=1:1.63
因此,2003年准货币的比例最大。解这道时将所求的比例转化为当年货币与准货币的比例关系,哪种货币的比例最大,其百分比也最大。
解析二:从表格中很容易看出,2002以及2003年的准货币量都比当年的货币量大,因此只需要看两年之间货币量所占比值小的那年,准货币量的百分比就一定最大。2002年货币量百分比=7.09/18.50=38.3%,2003年货币量百分比=8.41/22.12=38.0%。因此2003年的准货币量百分比最大。
134.从1997至2003年间,增长最快的项目是( )
A.流通中的现金 B.货币 C.货币和准货币 D.活期存款
答案:D。
解析:所谓增长最快就是2003年的值/1997年的值最大的那个。
流通中的现金比值=1.97/1.02=1.93;货币比值=8.41/3.48=2.42;货币和准货币比值=22.12/9.10=2.43;活期存款比值=6.44/2.46=2.62。因此活期存款增长最快。
此题注意,上述算出来的值并不是同比增长。同比增长应该是(2002年的值-1997年的值)/1997年的值。所以上面算出来的值正好比同比增长大了100%。
135.根据上表所列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并不是每一年,准货币都超过活期存款
B.2000年活期存款是流通中的现金的2.5倍以上
C.与1997年相比,2003年活期存款占货币量的比例有所增加
D.准货币在货币和准货币中的比例均高于货币在货币和准货币中的比例
答案:A。
解析:从表格中最后两列明显看出准货币始终多于活期存款,所以A说法不正确。
2006年的资料分析试题难度适中,试题典型。另外,一卷第133题给了大家一个信息。有很多考生在实际考试当中没有时间求解资料分析的题目,大多数考生采取“全部题目都选择同一个选项作为答案”的方法,由133题可以看出,D选项如果是“无法判断”、“无法获知”……之类的选项,则不可能是正确答案。因此考生在选择同一个选项时,尽量避免选择“D”这个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