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考试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本站商城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 | 考研论坛 | 考研大纲 | 司法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公务员 >> 复习指导 >> 行政能力测验 >> 文章正文  
 
 
 
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分析(言语理解)
作者:新东方北… 文章来源:新东方北斗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7 21:44:23

  2007年言语理解与表达增加了言语表达中的一种典型题型:选词填空。这种题型比较容易,做起来也比较快,08年国考中还会沿用这一题型。同时,在片段阅读中,也增加了表达类试题的考察:文意顺承题,这种题型以前考的比较少,很多考生还不太熟悉,万老师在这里重点列出两道题分析。

   例题一

  中国很早就有鲛(jiāo)人的传说。魏晋时代,有关鲛人的记述渐多渐细,在曹植、左思、张华的诗文中都提到过鲛人。传说中的鲛人过着神秘的生活,干宝《搜神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虽然不断有学者做出鲛人为海洋动物或人鱼之类的考证,我个人还是认为他们是在海洋中生活的人类,其生活习性对大陆人而言很陌生,为他们增添了神秘色彩。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主要介绍的是:(  )。

  A.关于鲛人的考证         B.鲛人的神秘传说

  C.有关鲛人的诗文         D.鲛人的真正居处

  【解析】本题选B。材料引用了王家蒙先生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这道题很难。做文意顺承题最主要的是把握已知材料的主题,已知材料的主题就是作者要重点介绍的内容。万老师提醒大家本题难就难在作者在个人观点句“我个人还是认为他们是在海洋中生活的人类,其生活习性对大陆人而言很陌生,为他们增添了神秘色彩”中提到了三句话,这三句话中哪一句话是作者要说明的重点才是本题的关键,单从这句话很难看出作者要说明的主题,需要结合前面的内容。

  例题二

  信息时代,信息的存在形式与以往的信息形态不同。它是以声、光、电、磁、代码等形态存在的。这使它具有“易转移性”,即容易被修改、窃取或非法传播和使用,加之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产品所带来的各种社会效应也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在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间接的、非面对面的、非直接接触的新式交往。这种交往形式多样,信息相关人的行为难以用传统的伦理准则去约束。

  作为一篇文章的引言,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  )。

  A.信息存在形式的更新      B.信息社会与信息伦理

  C.人际交往形式的多样化    D.信息技术产品与生活方式

  【解析】本题选B。材料引用了王亚强先生2006年4月4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探索:信息伦理与构建信息和谐社会》一文,这道题有一定难度,本题考查的也是文意承接问题。材料首先谈到了信息存在形式,然后谈到了在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带来了人与人之间新的交往形式,而这种新的交往形式“难以用传统的伦理准则去约束”,那么问题就引出来了:新的伦理准则该是什么?信息社会与新的伦理准则之间又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结合选项,只有选项B符合推理。

  例题三

  虽然世界因发明而辉煌,但发明家个体仍常常寂寞地在逆境中奋斗。市场只认同其有直接消费价值的产品,很少有人会为发明家的理想“埋单”。世界上有职业的教师和科学家,因为人们认识到教育和科学对人类的重要性,教师和科学家可以衣食无忧地培育学生,探究宇宙;然而,世界上没有“发明家”这种职业,也没有人付给发明家薪水。

  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

  A.世界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发明         B.发明家比科学家等处境艰难

  C.发明通常不具有直接消费价值       D.社会应对发明家提供更多保障

  【解析】本题选D。这道题要注意转折词“然而”后面的内容:世界上没有“发明家”这种职业,也没有人付给发明家薪水,因为转折词后面的内容一般是材料要重点说明的内容。C项不是材料介绍的内容,材料中没有提到,错误类型是:无中生有;B项是材料介绍的内容,但不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内容,只是材料现象的简单复述,错误类型是:表面现象;A项的内容明显超出了材料的内容范围,错误类型是:扩大范围。

  例题四

  城市竞争力的高低,从本质上讲,不仅仅取决于硬环境的好坏——基础设施水平的高低、

  经济实力的强弱、产业结构的优劣、自然环境是否友好等,还取决于软环境的优劣。这个软环境是由社会秩序、公共道德、文化氛围、教育水准、精神文明等诸多人文元素组成的。而这一切主要取决于市民的整体素质。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人文元素组成了城市竞争力的软环境

  B.软环境取决于市民的整体素质的高低

  C.城市竞争力由硬环境和软环境共同决定

  D.提高市民整体素质有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

  【解析】本题选D。这道题有一定的区分度,关键要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作者要谈的是城市竞争力,不是要谈环境问题!材料中的城市竞争力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硬环境的好坏,还取决于软环境的优劣,而软环境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市民的整体素质,这说明提高市民整体素质有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A项、B项和C项是材料介绍的内容,但不是作者要说明的核心内容,材料强调的是“不仅仅、还”后面的内容,转折后面的内容一般是重点内容,同时要注意:最后一句话中的“这一切”指的是城市竞争力和环境(硬环境和软环境)。

  例题五

  《拾穗者》本来描写的是农村夏收劳动的一个极其_______的场面,可是它在当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却远不是画家所能_______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热闹 设想     B.平凡 意料      C.火热 控制      D.忙碌 想象

  【解析】本题选B。根据上下文的一致性和句意关系,由“本来、可是”可以知道前两句话是转折关系,平凡的事情产生了不平凡的效果,第一个横线上应该填艺术效果表现力不强的词,由此可以排除选项A、C、D。

  例题六

  由于疏于______,院里的房屋大多十分陈旧,与旁边修建得簇新的正乙祠戏楼相比要______得多,不过在院中我们依稀还可以看到正乙祠当年的身影。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修饰 寒酸      B.修葺 逊色      C.管理 破败      D.维护 杂乱

  【解析】本题选B。比较简单,但涉及到专业用语,重点考查词语的搭配。修葺是专门用来和房屋的修缮相搭配的词;但如果你不知道的话,根据上下文的一致性和句意关系,由句中的 “与某某相比”可以知道前两句话是比较关系,第二个横线上应该填存在比较的词,同时这个词要和句中的簇新相搭配,由此可以排除A、C、D项。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2007年考研高校复试线

    提醒:报考法硕不可忽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0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六成多学生保11-07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赴港读研要申请 对考生英语水平要11-07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海南省考试局:考研网上报名还有11-07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研考报名10日起确认 现场确认地点11-07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河北唐山市08年研究生网上报名人11-07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山西太原市招考中心:14日前考研11-07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现在开始收集信息 2009年考研时间11-07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考研网报31日22时截止 11月10-1410-31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考生普遍认为07年在职读硕联考试10-31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08年考研有变 复习方法怎样改才不10-31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英语]08考研英语知识点答疑之阅读理解11-07
    普通文章[英语]边玩边学:看《美食总动员》学九11-07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冲刺诀窍:一周做一套模11-07
    普通文章[专业课复习]考研辅导:教育学原理新增知识点11-07
    普通文章[政治]08考研时事政治重点题型模拟训练11-07
    普通文章[政治]08考研时事政治重点题型模拟训练11-07
    普通文章[政治]08考研时事政治重点题型模拟训练11-07
    普通文章[政治]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七章疑11-07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95年-07年真题中英译汉惯11-05
    普通文章[政治]08考研时政问答:十七大有哪些新11-05
    最近试题资料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06年国考判断推理典型真题与精解10-30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务员考试 MBA论文 考研大纲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