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考试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本站商城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 | 考研论坛 | 考研大纲 | 司法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公务员 >> 复习指导 >> 申论 >> 文章正文  
 
 
 
国家公考专供题: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作者:育路网 文章来源:育路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29 21:55:09


  “百分数”与“百分点”

  百分数是用一百做分母的分数,在数学中用“%”来表示,在文章中一般都写作“百分之多少”。百分数与倍数不同,它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减少。运用百分数时,也要注意概念的精确。如 “比过去增长20%”,即过去为100,现在是“120”;“比过去降低20%”,即过去是100,现在是“80”;“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现在是“20”。运用百分数时,还要注意有些数最多只能达到100%,如产品合格率,种子发芽率等; 有些百分数只能小于100%,如粮食出粉率等;有些百分数却可以超过100%,如产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等。

  “占”、“超”、“为”、“增”的用法,“占计划百分之几”指完成计划的百分之几;“超计划的百分之几”,就应该扣除原来的基数(-100%);“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掉原有的基数(-100%)。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例如: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由1992年的20.8%下降到1993年的18.2%。

  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可以说: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1993年比1992年下降3.6个百分点 (18.2-21.8=-3.6);但不能说下降3.6%。

  在表述两个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时,有时用增减百分比,有时用提高 或下降几个百分点,它们在计算方法和意义上有何不同?

  增减百分比,是表述某一指标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加或减少的相对程度,是以百分比(%)表示的,其计算公式为:

  增(减)速度(%)= (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

  或 =某指标报告期数值 /该指标基期数值×100%-100%

  上式表明,当报告期水平高于基期水平,比较后所得结果为增长百分比,就是增长速度;当报告期水平低于基期水平,比较后所得结果为减少百分比,就是下降速度。

  百分点则是百分比中相当于1%的单位,它是一个量词。它是分析百分比增减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当两个百分数比较时,如果是用“和”或“差”表示的,称为百分点。例如,工业总产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19%,去年的增长速度为16%,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19%-16%);再如,今年物价上升了8%,去年物价上升了10%,今年比去年物价上升幅度下降了2个百分点(8%-10%)。百分点应用比较广泛,在特定场合中表示着特定的含义,如作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储蓄利率的标准单位等。

  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的“贡献率”是什么含义?它是怎样计算的?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计算公式:

  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

  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1)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

  (2)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

  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为了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则计算贡献率。

  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 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

  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速度 ×100%

  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4)各产业贡献率:

  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

  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如资本收益率、资金利税率以及某些对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标,已有专用名称,就没有必要改称为贡献率。另外,在计算各产业贡献率时应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价格的增量计算

  东、中、西部地区划分

  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三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129.4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13.5% 。

  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281.8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29.3% 。中部地区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量,重工业基础较好,地理上承东启西。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541.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6.4%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中部差距较大,但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净出口

  指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出口包括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总值;进口包括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总值。由于服务活动提供与使用同时发生,因此服务的进出口业务并不发生出入境现象,应把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服务作为进口,反之,非常住单位从我国得到的服务作为出口。

  固定资产折旧

  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而应提取的补偿价值,它反映了全部固定资产在本期生产中的资产转移价值。各类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折旧费。对不计提折旧的单位,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部队和居民住房则应进行虚拟折旧。

  劳动者报酬

  指劳动者为常住单位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报酬,它反映劳动者参与增加值创造而获得的原始收入。具体包括从各种来源开支的货币工资和实物工资,即单位以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形式,从成本、费用和利润中为劳动者支付的各种开支,以及个体和其他劳动者通过参加社会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各种劳动报酬。

  生产税净额

  指生产税与补贴之差,它反映政府从本期创造的增加值中所得到的原始收入份额。生产税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和规费,具体包括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值税、管理费开支的税、应交纳的养路费、排污费和水电附加等,以及烟酒专卖上缴政府的专项收入。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收入转移,因此视为负税处理,包括政策亏损补贴、粮食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收入等。

  营业盈余

  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固定资产折旧价值、支付劳动者报酬和上缴政府生产税净额后的余额,它反映企业参与增加值创造而应得到的原始收入份额。该指标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但要扣除利税后项目中支付的工资、福利及公益金等。

  直接消耗系数

  指某一个部门生产单位总产出需要直接消耗各部门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也称为投入系数。它反映该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和直接依赖关系。

  完全消耗系数

  指增加某一个部门单位总产出需要完全消耗各部门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完全消耗系数等于直接消耗系数和全部间接消耗系数之和,它是全面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技术经济的全部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的主要指标。

上一页  [1] [2] [3] [4] [5] [6]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2007年考研高校复试线

    司法考试北京已预报27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2007年江苏省税务药监系统拟录公08-29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08-27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厦大明年起取消 研究生公费制度08-27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同等学力申硕成绩公布 9月20前申08-27
    普通文章[资讯动态]2008考研新大纲公布 法硕联考增加08-27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08年研究生报考指导:细拆三大院08-25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08考研大纲专家分析:复习仍可围08-23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08年考研大纲解析:英语难度增加08-23
    普通文章[资讯动态]08年法硕联考大纲解读:增加物权08-23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山东师范大学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08-22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专业课复习]2008年考研历史学大纲详解之世界08-29
    普通文章[专业课复习]关于世界近现代史复习的参考书目08-29
    普通文章[专业课复习]2008年考研历史学大纲详解之世界08-29
    普通文章[专业课复习]2008年考研教育学大纲详解之教育08-29
    普通文章[专业课复习]2008年考研教育学大纲详解之中外08-29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专家指点:英语阅读闯三关08-29
    普通文章[英语]名师辅导:如何在考研英语中拿高08-29
    普通文章[政治]如何有效利用政治练习题08-29
    普通文章[数学]全真模拟 强化训练 考研数学备考08-28
    普通文章[政治]08考研政经大纲深度解析08-28
    最近试题资料
  •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务员考试 MBA论文 考研大纲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