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问题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天天要接触到价格问题,去菜场买菜就涉及到农副产品市场价格,去商店买东西就涉及到商品零售价格。在社会经济工作中,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等指标都是用货币额表示的,因而在计算时,有采用什么价格的问题。为了分析指标的变动情况,不同情况下应分别采用当年价格、可比价格和不变价格。
当年价格,顾名思义,也就是报告期当年的实际价格,如:工业品的出厂价格、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商品的零售价格等。用当年价格计算的一些以货币表现的物量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反映当年的实际情况,使国民经济指标互相衔接,便于考察社会经济效益,便于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之间进行综合平衡。 因此,当我们需要反映当年的实际收入情况时就应采用当年价格。如:199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1910.9 亿元,它反映1999年在我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以货币表现的指标,在不同年份之间进行对比时,因为包含各年间价格变动的因素,不能确切地反映实物量的增减变动,必须消除价格变动的因素后,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动态。因此,在计算增长速度时,一般都使用可比价格计算。如:我们要计算1994年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因为用当年价格表示的1994年、1993年工业总产值存在着价格变动因素,因此不能直接用来计算增长速度,而应采用消除了价格因素后的可比价格进行计算。1994年工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为 4255.19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为3360.97亿元,1993年则分别为3327.04亿元和2849.77亿元, 如按当年价格计算,1994年比1993年增长速度为(4255.19÷3327.04-1)×100%=27.9%, 但由于没有剔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故不能确切地反映工业生产实物量的增长状况,而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则为(3360.97÷2849.77-1)×100%=17.9%,这一速度就较为确切地反映出工业生产实物量的增长。
不变价格,从字面意义上我们不难理解,它是固定不变的价格,因此也叫固定价格,它是用某一时期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目的是为了消除各时期价格变动的影响,保证前后时期之间、地区之间、计划与实际之间指标的可比性。
在计算以不变价格表示的指标时,所用的基期也是不同的。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工农业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先后五次制订了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和农产品不变价格,即从1949年到1957年使用1952年工(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57年到1971年使用1957年不变价格;从1971年到1981年使用1970年不变价格;从1981年到1991年使用1980年不变价格;从1991年开始使用1990年不变价格。同一年份利用不同的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数值是不一样的,如1990年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1159.95亿元, 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则为1731.03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7%。其中,3月份4799亿元,增长13.9%。
分地域看,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9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5022亿元,增长11.7%。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6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餐饮业零售额2063亿元,增长17.2%;其他行业零售额433亿元,增长0.2%。
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6.8%、18.9%和16.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3.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6.1%,洗涤用品类增长10.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1.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9%,化妆品类增长19.3%,金银珠宝类增长19.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4.8%,儿童玩具类增长12.8%,食品、饮料、烟酒类销售增长16.8%,肉禽蛋类增长25.7%,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9.7%,汽车类增长10.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7.5%。
指数
指数是一种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动态的相对数,运用指数可以测定不能直接相加和不能直接对比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动态;可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可以研究总平均指标变动中各组标志水平和总体结构变动的作用。指数按所反映的现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前者反映个体经济现象变动的相对数,如个别产品的物量指数、个别商品的价格指数等;后者是表明全部经济现象变动的相对数,如工业总产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按所反映的现象性质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前者反映生产、经营或经济活动数量的变动,如商品销售量指数;后者是说明经济活动质量变动的指数,如产品成本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
按计算形式的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前者指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计算出来的指数,后者是前者的变形。
而一般的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比值,它可以从数量上反映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之间的对比关系。相对数的种类很多,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名数,即凡是由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绝对数或平均数指标对比计算所得的相对数,一般都是有名数,而且多用复合计量单位。另一类是无名数,无名数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倍数、成数、系数、百分数、千分数等来表示,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等。相对数根据相互对比的指标的性质和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同,又可分为动态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等五种。
因此,指数和一般的相对数的区别在于:一般的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之比,而指数却是说明复杂社会现象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可分析各种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产品生产者出售农产品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及幅度的相对数。该指数可以客观反映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水平和结构变动情况,满足农业与国民经济核算需要。其中某代表品生产价格指数是通过对全部有出售该产品行为的调查单位的个体指数进行几何平均求得的,大、中、小类价格指数是通过对其所属的类(或代表品)的价格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的。季度累计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与分季指数的计算方法相同。
农产品生产价格是指农产品生产者第一手(直接)出售其产品时实际获得的单位产品价格。农产品生产价格的提高意味着农民从单位产品中获得的收入增加,反之,则农民获得的收入减少。
个人所得税税率计算公式
级数月 工资、薪金收入(a) 税率 应交税 0 不超过800元 不缴税 1 超过800元至1300元 5 a×5%-40
2 超过1300元至2800元 10 a×10%-105 3 超过2800元至5800元 15 a×15%-245 4 超过5800元至20800元 20 a×20%-535 5 超过20800元至40800元 25 a×25%-1575 6 超过40800元至60800元 30 a×30%-3615 7 超过60800元至80800元 35 a×35%-6655 8 超过80800元至100800元 40 a×40%-10695 9 超过100800元 45 a×45%-15735
“番”与“倍”
增加一倍,就是增加100%; 翻一番,也是增加100%。除了一倍与一番相当外,两倍与两番以上的数字含义就不同了。而且数字越大,差距越大。如增加两倍,就指增加200%;翻两番,就是400%(一番是二,二番是四,三番就是八),所以说翻两番就是增加了300%,翻三番就是增加了700%。“番”是按几何级数计算的,“倍”是按算术级数计算的。
计算翻番公式为:
n=[lg(报告期数÷基数)]÷lg2
n表示翻番数 lg是常用对数符号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