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混淆概念: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
(3)分解的谬误:将集合体或整体的意义分配给所属的个体或部分。
(4)合成的谬误:将个体或部分的意义归于由它所组成的集合体或整体。
(5)熏鲱的谬误:通过引入一个不相干的问题来转移论题。
(6)稻草人的谬误:虚构或者歪曲对方的主张。
(7)反唇相讥:引用对方的过错来逃避对己方的批评。
(8)不一致的谬误:不一致的问题;不一致的主张。
2. 针对理由的理解与评估
针对论证中给出的理由,需要做出的批判性反应是:
(1)理论根据(理论、原则、规律、法则等)是什么?
(2)事实根据(事实、数据、实验、经验等)是什么?
(3)主要的假设是什么?
(4)理由的使用是否正当?
(5)数据的使用是否合理?
(6)理由与主张是否一致?
前三个问题涉及的是识别性反应,后三个问题涉及的是评估性反应。在针对理由做出评估性反应时,检查论证是否存在以下谬误:
(1)非黑即白:忽视第三种情况存在的非此即彼的选择。
(2)滑坡的谬误:基于一系列未确证的假设对事件做出的预测。
(3)循环论证:以所主张的观点本身作为论证的理由。
(4)诉诸无知:以未知作为所知的根据和理由。
(5)人身攻击:以对人的抨击和指责等为根据驳斥他人的观点。
(6)诉诸恐惧:通过激起人的恐惧来迫使人接受其主张。
(7)诉诸怜悯:以值得同情为理由来证明某一主张的合理性。
(8)诉诸公众:以多数人认为如此为理由来判定某种观点的真假或价值。
(9)诉诸权威:滥用权威者的言论或身份。
(10)诉诸传统:仅以一种看法与传统的关系为根据来判定它的真假或价值。
(11)诉诸起源:只根据某种理论或者观点的起源来判定它的真假或价值。
(12)误用数据:因忽视数据的相关性、相对性和可比性等而导致的数据误用。
(13)以偏概全:以对所提出观点的部分论证替代总体的论证。
(14)绝对判断:导致反例的断言。
3. 针对推理的理解与评估
针对推理强度(理由对主张支持程度的强弱)进行评估,需要做出的批判性反应是:
(1)论证运用了哪种推理类型?
(2)演绎推理是否符合规则?
(3)样本或事例是否有代表性?
(4)类比或比喻推理是否恰当?
(5)统计推理是否正确?
(6)因果推论是否排除了其他有竞争性的假说?
第一个问题涉及的是识别性反应,其它五个问题涉及的是评估性反应。在针对推理强度做出评估性反应时,对于演绎推理。对于归纳推理,检查其中是否存在以下谬误:
(1)特例概括:以特例为根据概括出一类对象的总体特征。
(2)样本太小:支持结论的样本未满足样本容量的要求。
(3)机械概括:忽视时间因素的影响而对事物的现在或未来做出概括。
(4)错误类比:缺乏相关性的类比推理。
(5)不恰当的比喻论证:比喻的潜在事理与所论证的事理缺乏一致性。
(6)赌徒的谬误:误用大数定律所产生的一种谬误。
(7)误用平均数:将平均数的性质机械地分配给总体中的个体。
(8)精确度谬误:忽视统计数值的参数区间而得出精确结论的错误。
(9)以时间先后为因果:仅以时间上的前后相继来断定两个现象间有因果关系。
(10)强加因果:仅以表面具有的统计关联便断定两个现象间有因果关系。
(11)因果倒置:错把原因当结果,或者错把结果当原因。
(12)单一原因:将导致结果产生的多种因素简单地归结为其中的某一个因素。
(13)诉诸远因:忽视其他因素在原因长链中的影响而诉诸遥远的单一因素。
(14)混淆原因:将必要原因当作充分原因,或者将充分原因当作惟一原因。
对这些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请参见: 谷振诣 刘壮虎. 批判性思维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这本书的第八章集中讲授了批判性写作的步骤和方法, 有大量的练习题和范文. 该书对上述的36种谬误都有详细的讲解和相应的练习.
第二个方面我想讲一讲议论文,议论文从去年1月、今年10月,有个大的变化,问题中加了一个围绕企业管理来写一篇论述文,700字左右,写论述文也要三个要点,一个是破题要准确,第二论证要有力,第三结构和语言要好,这都是大纲的规定了,我们怎样满足这三个要求,议论文写高分,这三点就很重要了。
破题出了平时训练以外,平时一定要训练,多找一些题,就是破题,起一个标题,标题就是主题,还可以和同学们互相议论,大家你写一个我写一个,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