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考试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托业考试 | 考研专区 | 司法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考研专区 >> 复习指导 >> 政治 >> 正文  
 
 
 
习题精选: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作者:文都教育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30 16:07:16

  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将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就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资本积累

  B。资本积聚

  C。资本原始积累

  D。资本集中

  2.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历史和逻辑的出发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对商品和商品生产进行研究

  B。对自然经济进行研究

  C。对生产力进行研究

  D。对生产关系进行研究

  3.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中,最主要的职能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经济管理职能B。社会协调职能

  C。政治统治职能D。宏观调控职能

  4.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政党制度B。选举制度

  C。宪法D。政权组织制度

  5.人类迄今为止经历过的社会经济的基本形态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B。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C。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D。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

  6.商品价值量的多少是由(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B。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C。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7.价值是商品的(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

  C。物质属性D。一般属性

  8.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这对矛盾的解决有赖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B。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

  C。商品交换的实现

  D。货币的出现并充当交换媒介

  9.商品的二因素是由(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10.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抽象劳动B。具体劳动

  C。脑力劳动D。体力劳动

  11.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12.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13.体现在商品生产中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14.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动力商品理论

  15.价值规律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运动

  C。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围绕价值波动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的矛盾运动

  16.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简单价值形式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

  17.货币流通规律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关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B。关于货币本质的规律

  C。关于通货膨胀的规律

  D。关于通货紧缩的规律

  18.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

  B。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之间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19.纸币流通规律的基本要求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货币发行量应相当于商品流通中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B。货币发行量应大于商品流通中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C。货币发行量应小于商品流通中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D。货币发行量与商品流通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无关

  20.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剩余价值规律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价值规律

  21.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的数量(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增加B。减少

  C。不变D。增减不变

  2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23.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问题上,首先要区分(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劳动和劳动力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24.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率

  C。购买原材料价值和购买劳动力价值的比例

  D。劳动者转移生产资料和新创造价值的比例

  2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资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

  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C。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D。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

  26.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

  27.剩余价值(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28.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不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

  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固定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

  D。预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

  29.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一个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0.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本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B。本企业工人的必要劳动

  C。别的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D。先进的机器设备

  31.无论是绝对剩余价值还是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延长工人工作时间而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D。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32.任何社会再生产的内容都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33.以资本积聚的方式扩大了个别资本的规模,是通过(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许多分散小资本的集合

  B。组织股份公司

  C。个别资本的资本积累

  D。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

  34.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

  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35.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B。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C。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无相互制约

  36.通过组织股份公司使单个资本迅速增大属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资本积累B。资本积聚

  C。资本集中D。资本扩张

  37.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在单位资本中(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

  C。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

  38.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B。固定资本和劳动力的比例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D。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39.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平均利润的形成B。利润率的形成

  C。剩余价值的形成D。超额利润的形成

  40.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无数资本家追逐超额利润的结果

  B。同一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化的结果

  D。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41.资本主义的银行利润(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相当于平均利润B。低于平均利润

  C。高于平均利润D。高于商业利润

  42.利润率的变动与(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

  B。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同方向变化

  C。剩余价值率反方向变化

  D。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反方向变化

  43.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轴心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生产价格

  B。成本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不同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44.商业利润的来源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来自生产过程在流通中继续所创造的价值

  B。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来自流通中发生的价值增殖

  D。来自流通领域中商品买和卖的差额

  45.在资本运动中直接创造剩余价值的资本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流动资本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D。生产资本

  4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47.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在(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48.剩余价值的实现是在产业资本循环的(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

  49.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价值量出现了增殖的阶段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50.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51.一经投入生产过程,便全部消耗掉,它们的价值随之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销售而全部收回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以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形式存在的劳动对象

  D。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

  52.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的原因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增强了

  D。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53.只有两大部类生产按比例地发展,才能顺利地实现社会的扩大再生产,这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一切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共同规律

  B。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的经济规律

  C。资本主义走向国家垄断阶段的经济规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规律

  54.考查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价值如何增殖问题

  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问题

  C。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55.在资本循环中,货币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都是货币资本

  B。起点是货币资本,终点是生产资本

  C。起点是生产资本,终点是货币资本

  D。起点是商品资本,终点是货币资本

  56.衡量资本周转速度的指标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循环次数B。周转次数

  C。流通次数D。增殖幅度

  57.用资本周转考查资本运动的目的在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从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从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揭示价值增殖是怎样发生和实现的

  D。揭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58.产业资本的循环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购买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购买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的统一

  D。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59.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B。提高平均利润率

  C。提高积累率

  D。提高剩余价值率

  60.资本周转时间包括(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B。购买时间,劳动时间和销售时间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劳动时间和销售时间

  61.资本流通时间包括(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生产资料储备时间,生产要素的采购时间和商品的销售时间

  B。生产要素的采购时间和商品的销售时间

  C。劳动时间和销售时间

  D。自然力独立作用时间,购买生产要素的时间和商品的销售时间

  62.资本周转速度与(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B。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C。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D。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63.年剩余价值率表示(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工人年受剥削的程度

  B。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预付流动资本的增殖程度

  D。预付全部资本的增殖程度

  64.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对社会生产部门进行划分

  B。对扩大再生产的类型进行划分

  C。对社会总产品和社会生产进行划分

  D。对社会总资本进行划分

  6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6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9)()

  A。无限制的自由竞争

  B。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

  C。生产的相对过剩

  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67.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固定资本的更新

  B。流动资本的更新

  C。新科技革命

  D。资本主义的稳定增长

  68.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起决定作用的阶段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

  A。危机B。萧条

  C。复苏D。高涨

  6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这个“相对”的对象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劳动者的实际需要

  B。资本家发财的需要

  C。资本家生产的需要

  D。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70.对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进行衡量所用的程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复杂劳动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D。简单劳动

  71.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货币成为资本B。商品成为货币

  C。劳动力成为商品D。商品成为劳动力

  72.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标志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货币的产生B。纸币的产生

  C。劳动力成为商品D。资本的产生

  73.资本积累的源泉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资本B。剩余价值

  C。货币D。劳动

  74.剩余价值的源泉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B。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

  C。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

  D。雇佣工人的抽象劳动

  75.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

  B。无产阶级贫困化

  C。失业现象的发生

  D。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实现

  76.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价值B。交换价值

  C。使用价值D。价格

  77.价值量取决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货币量

  B。使用价值的量

  C。商品的有用程度

  D。劳动量

  78.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该矛盾是由(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发展而来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发展而来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发展而来

  D。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发展而来

  二、选择题Ⅱ,即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最早的资产者产生的途径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从小商品生产者中分化出来

  B。由封建地主演化而来

  C。由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D。由封建贵族蜕变而来

  2.资本原始积累的直接后果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使劳动力成为商品

  B。使货币成为资本

  C。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

  D。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3.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D。用暴力手段掠夺海外的货币财富

  4.构成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对内职能B。对外职能

  C。政治统治职能D。社会管理职能

  5.资本主义国家对内职能的内容包括(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国际交往

  B。政治统治

  C。社会管理

  D。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6.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思想基础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主权在民B。君权神授

  C。分权制衡D。自由,民主,博爱

  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具体表现在(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B。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等内容

  C。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D。构成上层建筑的主要内容

  8.价值规律的消极后果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由于其调节的自发性,导致社会各部门比例失调,造成资源浪费

  B。引起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两极分化

  C。导致垄断发生,障碍技术进步

  D。调节社会分配

  9.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以自然分工为基础

  B。封闭、保守的经济

  C。自给自足的经济

  D。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10.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是开放型的经济

  B。本质上是交换经济

  C。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为基础

  D。是以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为基础的经济

  11.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简单商品经济

  B。发达商品经济

  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12.以下关于价值与使用价值两个因素相互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B。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C。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与使用价值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商品

  13.商品的价值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由具体劳动创造的

  D。商品的本质属性

  14.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15.以下关于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相互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4)()

  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B。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C。价格是交换价值的一种形式

  D。价值要借助交换价值和价格表现出来

  16.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7.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缺一不可。当生产者把商品卖给消费者时(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消费者既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得到了商品的价值

  B。生产者既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实现了商品的价值

  C。消费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却支付了商品的价值

  D。生产者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却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18.下列关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表述,正确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具体劳动是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是历史范畴

  B。不同的具体劳动有质的不同,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19.在商品价值量决定方面,正确的命题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的价值量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C。商品的价值量是在同类商品生产者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价值量是在不同类商品生产者的竞争中实现的

  20.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和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

  C。生产者之间存在交换关系

  D。货币的产生

  21.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实现了(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解决

  B。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换算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解决

  D。价格与价值的一致

  22.价值规律的内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劳动时间决定

  C。商品的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

  D。商品交换过程中,市场价格由价值决定

  23.价值规律的作用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自发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降低成本,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使社会生产形成协调的比例关系

  C。自发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D。自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24.价格受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各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B。价格变化不会无限脱离价值,说明价格归根结底受价值制约

  C。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D。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25.以下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论述哪些是准确的(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B。所有制决定所有权

  C。所有制是所有权的法律形态

  D。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26.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9)()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血汗工资

  D。按照劳动力价值进行分配

  27.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市场竞争B。价格波动

  C。资源的有效配置D。供求关系的变化

  2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因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它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

  B。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C。它是决定和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D。它贯穿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29.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的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B。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成果也属于资本家

  D。创造新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价值

  30.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以私有制为基础

  B。存在雇佣劳动关系

  C。存在人对人的剥削

  D。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31.可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B。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D。价值量不变的资本

  32.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B。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D。价值量不变的资本

  33.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B。揭示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C。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D。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34.资本主义的工资(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B。本质上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

  C。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D。是劳动的报酬

  35.下列对资本的理解正确的应当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就是生产资料

  C。资本不是静止物,而是一种运动

  D。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36.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可变资本的节约

  D。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37.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原因在于它(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B。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C。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

  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

  3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B。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

  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3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公式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B。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年剩余价值/预付不变资本

  40.相对剩余价值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相对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B。超额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都要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超额剩余价值通常是暂时的,而相对剩余价值是比较持久的

  D。超额剩余价值为少数资本家所获得,相对剩余价值为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

  41.有关相对剩余价值的表述,错误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工作日长度不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B。延长工作日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C。工作日长度不变,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D。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42.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从实物方面考查的资本构成

  B。从价值方面考查的资本构成

  C。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资本构成

  D。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关系表现

  43.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银行信贷B。资本积聚

  C。资本集中D。竞争和信用

  44.资本集中的途径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大企业兼并小企业

  B。大企业与小企业联合

  C。大企业扩大再生产

  D。小企业进行资本积累

  45.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D。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46。.资本家之所以节衣缩食也要进行资本积累,其中的要害原因在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资本家为了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

  B。资本家为了维持现有的生产规模

  C。资本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

  D。资本家出于应对残酷竞争的需要

  47.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B。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

  C。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目的的手段

  D。资本主义剥削的方式

  48.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在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揭示了资本主义按资分配的实质

  B。揭露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

  C。说明了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D。解决了劳动价值论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

  49.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

  B。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C。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

  D。各部门的剩余价值总量和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量是绝对相等的

  50.影响平均利润的因素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各部门各自的利润率

  B。生产价格的数量

  C。生产成本的数量

  D。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里的比重

  51.剩余价值的具体或者转化形式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利润B。平均利润

  C。利息D。资本主义地租

  52.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剩余价值与利润无本质联系

  B。利润常常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实体是相同的

  D。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

  53.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源泉不同

  B。体现的社会关系不同

  C。计算的方式不同

  D。数量不同

  54.商业利润反映了(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B。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

  C。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相互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D。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形成平均利润的关系

  55.生产的社会化具体表现在(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B。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化

  D。产品的社会化

  56.产业资本循环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B。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的统一

  C。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

  D。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统一

  57.产业资本循环不断进行的两个基本条件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依次继起

  B。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依次继起

  C。三种表现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D。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58.资本循环的循环形式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商品资本的循环

  B。生产资本的循环

  C。借贷资本的循环

  D。货币资本的循环

  59.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购买阶段B。流通阶段

  C。生产阶段D。销售阶段

  60.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固定资本在使用期内不需更新,流动资本需不断更新

  B。固定资本的价值是分批逐渐收回,流动资本的价值是一次全部收回

  C。固定资本周转时间长,流动资本周转时间短

  D。固定资本的价值是分次转移,流动资本的价值是一次转移

  61.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节约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延长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D。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62.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因素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

  D。资本家预付资本总量的多少

  6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可变资本周转速度

  C。不变资本周转速度

  D。可变资本数量

  64.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对社会总产品进行划分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C。建立资本有机构成理论

  D。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

  一、选择题Ⅰ

  1.【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是考查对基本概念的准确记忆。资本积累、资本集中、资本积聚都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当中。只有资本的原始积累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资本原始积累就是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将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答案】A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成长发育而来。所以,对商品和商品生产进行研究,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起点。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所以,对商品和商品生产进行研究,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逻辑起点。BCD都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所需要研究的课题,但不是历史和逻辑的起点。

  3.【答案】C

  【解题思路】国家是阶级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根本内容或者本质,是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当中,政治统治职能是其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面,社会管理职能服从和服务于政治统治职能。

  4.【答案】C

  【解题思路】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是建设法制、实行法治的法律基础。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规定了国家权力结构和国家权力运作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ABD是政治制度的组成内容。

  5.【答案】A

  【解题思路】社会经济形态是指社会经济的活动方式和联结方式,包括联结社会各经济主体的方式、联结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方式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形态。

  6.【答案】D

  【解题思路】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数量。衡量劳动量的标准是劳动时间,但它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7.【答案】B

  【解题思路】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相互交换劳动。

  8.【答案】C

  【解题思路】价值和使用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一矛盾只有通过商品的买卖才能得到解决。通过商品交换,商品生产者达到了它的目的——得到价值;而消费者也实现了他自己的目的——获得了使用价值。

  9.【答案】B

  【解题思路】商品之所以具有二重性或者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商品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是劳动产品,所以其属性由劳动决定。

  10.【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是考查价值和抽象劳动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价值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种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叫做抽象劳动。

  11.【答案】B

  【解题思路】货币的产生,使一切商品的价值有了一个固定的、相对同一的表现形式,也使商品内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外在地表现为货币(代表价值)和商品(代表使用价值)的矛盾。在货币形式下,整个商品世界分为两极:一极是各式各样的商品,它们以使用价值的形式存在,在交换中,它们要求转化为价值;而另一极则是货币。

  12.【答案】D

  【解题思路】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者之间进行劳动的交换;同质才能进行量的对比,而抽象劳动就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同质的劳动。

  13.【答案】A

  【解题思路】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商品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属性。

  14.【答案】C

  【解题思路】劳动二重性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的重大理论贡献,是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其他理论,都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15.【答案】C

  【解题思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商品的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种变动会影响各个市场主体的利益,进而影响其行为,最终给整个经济生活带来影响。

  16.【答案】D

  【解题思路】价值形式(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所谓完成形式,是指在这种形式上,商品内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得到了比较顺畅地解决,不需要再寻求新的形式。

  17.【答案】A

  【解题思路】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其内容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的流通次数)。B项是由货币的定义所揭示的。选项C、D是违背货币流通规律的恶果。

  18.【答案】C

  【解题思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该矛盾之所以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理由在于:其一,它是商品和商品生产一切矛盾如价值与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根源;其二,它贯穿商品生产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其三,它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9.【答案】A

  【解题思路】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其内容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其基本要求是货币的发行量应相当于商品流通中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20.【答案】D

  【解题思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选项A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律;选项B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选项C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1.【答案】C

  【解题思路】社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多、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的数量不变、单位产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下降。因为劳动生产率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不是生产价值的效率。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2.【答案】B

  【解题思路】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家用货币可以购买到劳动力并占有其劳动。而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的特点即可以创造出新的超过其自身价值以上的价值,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正是凭借这一特点,资本家投入的货币发生了价值增殖而成为资本,所以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3.【答案】B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不是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该论断意味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从现象上看,它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种假象根源于劳动力与劳动的密切关系以及资本主义工资的支付方式。资本主义的分配非实时按照劳动力价值分配;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是按照劳动分配。

  24.【答案】A

  【解题思路】资本价值构成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也就是以价格体现出来的价值量之比。B、C、D项都是杜撰的说法。

  25.【答案】B

  【解题思路】按照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价值增殖)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其价值量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原封不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而没有发生变化的那部分资本;它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用“C”表示。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其价值量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即发生了增殖的那部分资本;它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用“V”表示。C项是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标准;AD是杜撰出来的干扰项目。

  26.【答案】A

  【解题思路】平均利润是按照平均利润率所取得的利润;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或者说,是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结果。这里一定要明确:只有是一个部门(而不是部门内部的企业),才有获得平均利润的资格。B、D项是讲商业利润的实现方式;C项是讲商业利润的来源。

  27.【答案】C

  【解题思路】就一般情形而论,剩余价值的产生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资本家用货币去购买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创造条件。该阶段也叫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阶段。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资本家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起来,启动生产过程,并将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其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之上,生产出剩余价值。该阶段是直接创造剩余价值的阶段,也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决定性阶段。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资本家将产品推销出去,收回价值和剩余价值。它是实现剩余价值的阶段。所以,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领域里产生的,但它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28.【答案】B

  【解题思路】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m′代表剩余价值率;m代表剩余价值;v代表可变资本或工资)。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剩余价值率体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所以又叫做剥削率。

  29.【答案】D

  【解题思路】在总的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以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其产生过程:在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推动下,资本家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致力于不断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使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如此一来,各种商品的价值就降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随之降低;于是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得以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得以延长。C项是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前提;AB项是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所经历过程中的两个环节,但还不是必备条件。

  30.【答案】A

  【解题思路】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因为劳动生产率高而成本低)。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是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本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其源泉是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的工人的个别劳动能够转化为加倍的社会劳动,而不是落后企业的剩余价值的转移。

  31.【答案】C

  【解题思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由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构成。剩余劳动时间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必须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其具体方法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绝对延长总的工作日长度从而使剩余劳动时间延长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总的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所以,尽管所用的具体手段不同,但二者的共同点都是通过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AB项是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差异;D项既不是绝对剩余价值也不是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

  32.【答案】D

  【解题思路】再生产是指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任何社会的再生产就其内容而言,都是产品(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A项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重性;B项是商品生产的两重性;C项是再生产的类型。

  33.【答案】C

  【解题思路】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扩大其规模。它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或者说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途径。ABD都是资本集中的具体形式。

  34.【答案】B

  【解题思路】资本集中是将若干个资本合成一个更大的资本。和资本积聚相比,资本集中增大单个资本的速度比较快,但不能增大社会资本总额。CD与资本集中无直接的因果关系。

  35.【答案】C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再生产主要是扩大再生产。就一般情形而论,单个资本增大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而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也就是说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所以A项错误;B项本身是杜撰的论断;D项与C项冲突,所以不正确。

  36.【答案】C

  【解题思路】资本集中是若干个资本合成一个更大的资本。资本集中的方式有兼并和联合;联合的途径之一是组建股份公司。资本积累导致资本积聚;资本扩张与题干所问无关。

  37.【答案】A

  【解题思路】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公式表示为:C﹕V。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以导致众多的后果:在单位资本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份额(不变资本)在相对增多,用于购买劳动力的份额(可变资本)在相对减少。

  38.【答案】D

  【解题思路】资本的技术构成是由生产技术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率。AB是杜撰出来的概念;C项是资本的价值构成。

  39.【答案】A

  【解题思路】生产价格是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K+平均P。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之后,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也就是说,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与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同一的。BCD三项与题干无关。

  40.【答案】D

  【解题思路】平均利润是按照平均利润率所取得的利润;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或者说,是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结果。其过程可以表述为:在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流向利润率高的部门,引起各种产品数量的变化,继而引起价格波动,最终使得各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A可以导致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B导致优胜劣汰;C是杜撰的干扰项。

  41.【答案】A

  【解题思路】银行利润是职能资本家因使用银行借款而让渡给银行资本家的部分剩余价值。也就是说,银行利润来源于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由于银行是一个部门,所以银行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

  42.【答案】A

  【解题思路】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剩余价值率,它与利润率成正比;不变资本的节约,它与利润率成正比;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它与利润率成反比;资本有机构成,它与利润率成反比。资本周转速度,它与年利润率成正比。

  43.【答案】A

  【解题思路】当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市场价格不再围绕价值而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种变化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新的作用形式。理由两点:①深入地看,生产价格归根到底是由价值决定的;②全面地看,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生产价格的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CD是杜撰的干扰项;B是企业盈亏的界线。

  44.【答案】B

  【解题思路】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部分剩余价值。商业利润来源于产业(不是商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由于商业资本家替代产业资本家执行了商品销售的任务,所以产业资本家将其手中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酬劳让渡给商业资本家。让渡的方式是: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厂价)将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而商业资本家按照生产价格(销售价)出售商品。商品购销差价便构成为商业利润。流通领域不能创造价值只能实现价值,所以AC不正确。D项是商业利润的构成,不是来源。

  45.【答案】D

  【解题思路】产业资本循环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履行的职能是购买,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创造前提;商品资本履行的职能是销售,实现剩余价值;生产资本履行的职能是直接生产剩余价值。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其价值一次性投入到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就全部收回。流动资本的范畴是关于资本价值转移方式的概念,不涉及剩余价值的创造,所以A与题干无关。

  46.【答案】C

  【解题思路】马克思研究资本运动,是从个别和整体两个视角切入。个别的视角就是研究个别资本运动;整体的视角就是研究社会资本运动。马克思研究个别资本运动分别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展开。从空间展开的,就是资本循环;从时间展开的就是资本周转。所以,资本循环是从空间的角度、从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资本周转是从时间、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A项是研究社会资本运动所研究的问题;D项是杜撰的说法。

  47.【答案】D

  【解题思路】产业资本循环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也就是说划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标准,是它们在资本循环过程中所履行的职能。其中的生产资本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做进一步的划分。A项是把生产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标准;B项是把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标准;C项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差异表现之一。

  48.【答案】C

  【解题思路】剩余价值的生产经历了三个阶段: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各自所承担的作用不同。购买是前提;生产是直接创造剩余价值;销售则是使包含着剩余价值的产品推销出去,收回货币。它是最终实现生产目的的阶段。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统称为流通阶段。所以D项说法太笼统。

  49.【答案】B

  【解题思路】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购买和销售是商品的买卖,奉行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原则。所以在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没有发生价值的增殖。而在生产阶段利用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的特性,出现了价值的增殖。

  50.【答案】C

  【解题思路】按照价值周转方式,生产资本可以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以机器、厂房、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其价值按照磨损程度分若干次转移到新产品中、通过产品的出售分若干次收回;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其价值一次性投入到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就全部收回。A项是划分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标准;B项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差异表现。即使是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内部,其不同部分的运动速度也是不同的,所以D项不正确。

  51.【答案】C

  【解题思路】固定资本的价值要分若干次才能够转移到新产品中,所以A不正确。在流动资本中,虽然购买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在价值周转方面具有相似性:一次投入、一次收回,但它们的价值在补偿方式上却是不同的:用于购买劳动对象的资本,其价值原样转移到新产品中;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其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而是由雇佣工人重新创造出来。B项太笼统。

  52.【答案】D

  【解题思路】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是资本家在一年内所获得的剩余价值的总量;用公式表示为:M=m′vn,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m′代表剩余价值率,v代表可变资本,n代表周转次数。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m′n,M′代表年剩余价值率,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v代表可变资本,m′代表剩余价值率,n代表可变资本周转次数。)所以,加快资本周转,是增加了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的数量。

  53.【答案】A

  【解题思路】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告诉我们,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在两大部类之间建立、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关系。资本主义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必然爆发经济危机,最终导致其灭亡。所以,社会主义必须通过对价值规律的自觉运用,通过科学的宏观调控,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建立、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关系,从而使整个经济持续、协调地运转。总之,按比例进行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都适用;二者的区别是,社会主义社会可以顺应这个规律,而资本主义无法做到。

  54.【答案】D

  【解题思路】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所产生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其中,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指将社会总产品销售出去,收回货币。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替换是指用货币将生产社会总产品所需要的各种实物购买回来。所以,所谓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是重点研究购买和销售问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购买和销售体现了个别资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体现了资本的社会性。而之外的生产阶段之所以被视为“非核心”的边缘问题,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资本不与其他资本发生联系。

  55.【答案】A

  【解题思路】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顺序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并最后回到原出发点的运动过程。货币资本循环就是:G-W…P…W′-G′,从货币资本开始,到货币资本结束。

  56.【答案】B

  【解题思路】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资本所经历的循环次数,它是衡量资本周转速度的指标。其他三个概念都是杜撰出来的干扰项。

  57.【答案】D

  【解题思路】马克思对个别资本运动的研究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切入。所谓资本周转,是从时间角度对资本运动进行研究,以揭示资本运动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A是资本循环的研究角度;B是资本周转的研究角度,但不是目的;C是研究剩余价值的目的。

  58.【答案】D

  【解题思路】产业资本循环经过的三个阶段是:购买阶段(G-W);生产阶段W…P…W′;销售阶段(W′-G′)。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统称为流通阶段。所以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ABC三项都不完整。

  59.【答案】A

  【解题思路】加快资本周转,可以节约预付资本,特别是流动资本;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固定资本的使用效率,减轻固定资本无形磨损带来的损失;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60.【答案】C

  【解题思路】资本周转时间是指产业资本完成一个循环所花费的时间。资本周转时间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生产时间是资本处于生产领域的时间;流通时间是资本处在流通领域的时间。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生产资料储备时间和生产过程中断的间隔时间。

  61.【答案】B

  【解题思路】见上题。

  62.【答案】A

  【解题思路】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资本所经历的循环次数,它是衡量资本周转速度的指标。计算公式:n=U/u(n代表资本的年周转次数;u代表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U代表一年);由公式可以看出,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63.【答案】A

  【解题思路】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m′n,M′代表年剩余价值率,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v代表可变资本,m′代表剩余价值率,n代表可变资本周转次数。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程度,叫剥削率;年剩余价值率反映工人年受剥削的程度。B是剩余价值率;D是利润率;C是杜撰的概念。

  64.【答案】C

  【解题思路】研究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是对社会总产品的划分和对社会生产(社会资本)的划分。因为进行这种划分,才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65.【答案】D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出来的产品相对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发生了过剩。

  66.【答案】D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其二,生产的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67.【答案】A

  【解题思路】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所谓固定资本更新是指用新的、先进的固定资本去替换旧的、落后的固定资本。固定资本更新一方面能够为摆脱危机、促进复苏、高涨的到来准备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固定资本更新为下一轮经济危机的到来创造了物质前提。

  68.【答案】A

  【解题思路】从一次危机到下一次危机所经历的时间叫做再生产周期。它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其中危机是再生产周期的起点和终点,也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阶段。

  69.【答案】D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出来的产品相对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发生了过剩。如果是超过了劳动者的实际需要,就不是危机而是繁荣。

  70.【答案】D

  【解题思路】价值就是劳动,准确的说是抽象劳动而非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的概念与价值的质的规定性相关。与价值的数量相关的劳动概念是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由于劳动的复杂程度各不相同,所以要进行商品价值量的对比,必须将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

  71.【答案】C

  【解题思路】所谓雇佣劳动,就是用货币去购买劳动力进而占有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动。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才可能对其进行购买。在奴隶社会中,奴隶对奴隶主存在完全的人身依附关系,在封建社会中农民对地主存在部分的人身依附关系。因此,奴隶为奴隶主劳动、农民为地主干活,都毋须经过雇佣这个环节,而是直接的强制性的劳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是自由劳动,是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雇佣劳动的本质,是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形式上的平等,事实上的不平等。

  72.【答案】C

  【解题思路】简单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低级阶段。从生产力方面看,简单商品经济的规模比较狭小;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商品生产者身兼劳动者与所有者两种身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在这个阶段,大量的社会财富包括劳动力都成为商品。AB是简单商品经济中就出现的现象;D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标志。

  73.【答案】B

  【解题思路】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货币、资本需要通过一些中介才能与资本积累发生关系;劳动——准确地说数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74.【答案】A

  【解题思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补偿工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75.【答案】D

  【解题思路】ABC都是资本积累的具体后果。这些具体凝结到整个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上,就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76.【答案】C

  【解题思路】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反映了物品的自然属性,它是一切物品包括劳动产品的共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和价格都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77.【答案】D

  【解题思路】价值就是劳动,价值量就是劳动量。衡量劳动量的标准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8.【答案】C

  【解题思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该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的具体体现。到资本主义社会,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运动,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

  二、选择题Ⅱ

  1.【答案】AC

  【解题思路】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是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里首先出现的。最早的资产者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形成的:其一,从小商品生产者中分化出来;其二,由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2.【答案】CD

  【解题思路】资本原始积累就是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将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劳动力成为商品,使货币成为资本;而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和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这两个条件。

  3.【答案】AD

  【解题思路】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海外的货币财富。BC属于自由竞争时期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两个方法。

  4.【答案】AB

  【解题思路】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职能一样,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由对内和对外两个基本方面构成。对内职能是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职能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及进行国际交往。本题要注意逻辑层次。A项包含了CD,所以CD不能重复选。否则在逻辑上不等位。

  5.【答案】BC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由对内和对外两个基本方面构成。对内职能是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职能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及进行国际交往。

  6.【答案】ACD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资产阶级提出了符合自身利益和要求的“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分权制衡”、“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博爱”等政治思想,并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了资本主义民主制的国家。B是独裁专制的思想依据。

  7.【答案】AC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种阶级本质具体体现在:第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观念上层建筑,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论证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合理性、资本主义民主的普遍性。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在进行阶级统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作为社会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BD都是正确的论断,但与题干无关。B是意识形态的内容;D是意识形态的定位。

  8.【答案】ABC

  【解题思路】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调节作用。按照作用的性质,这些作用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所谓积极作用,是指对生产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消极作用则相反。

  9.【答案】ABCD

  【解题思路】社会经济形态是指社会经济的活动方式和联结方式,包括联结社会各经济主体的方式、联结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方式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其基本特征有:社会分工不发达、自给自足、以简单再生产为主,是封闭保守的经济。

  10.【答案】ABCD

  【解题思路】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统一。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第一,社会分工,它决定了生产者或生产单位之间必须进行产品的相互交换——这是生产力方面的条件。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私有制)。它意味着各经济单位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因而它们之间的产品交换必须采取等价有偿的方式进行——这是生产关系方面的条件。商品经济的特征有: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存在交换关系、主要采取扩大再生产的形式。

  11.【答案】AB

  【解题思路】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它是以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使用价值(物品)方面的需要,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发达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用价值而且是为了价值(货币)。发达商品经济分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12.【答案】BCD

  【解题思路】价值和使用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一,其统一性表现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其二,其矛盾性表现在: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相互交换劳动。使用价值是一切物品包括商品都具有的共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的范畴。对同一个人而言,不能兼有二者。

  13.【答案】ABD

  【解题思路】价值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反映了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平等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是商品的特性和本质。

  14.【答案】AD

  【解题思路】价值凝结在商品里面,它要表现出来就必须借助交换价值这一形式。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5.【答案】ABCD

  【解题思路】价值凝结在商品里面,它要表现出来就必须借助交换价值这一形式。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用汇率表现)的比率。价值与价格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物质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16.【答案】ABCD

  【解题思路】见前四题。

  17.【答案】CD

  【解题思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要通过商品的交换(销售)来解决。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消费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了价值;生产者(商家)则相反。或者说,商品交换的实质是,消费者拿价值(货币)去交换使用价值(物品);而商家是拿着物品,去换货币。

  18.【答案】ABCD

  【解题思路】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商品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表现在它们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任何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兼有二者。其矛盾性表现在,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世界上的事物(使用价值)除了人造物(劳动成果)之外还有自然物,所以使用价值不仅来源于具体劳动,而且也源于自然。

  19.【答案】AC

  【解题思路】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数量。衡量劳动量的标准是劳动时间,但它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它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的“社会”,是“部门”的意思,即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总和。不同类商品生产者的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的形成。

  20.【答案】AB

  【解题思路】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统一。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第一,社会分工,它决定了生产者或生产单位之间必须进行产品的相互交换——这是生产力方面的条件。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私有制)。它意味着各经济单位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因而它们之间的产品交换必须采取等价有偿的方式进行——这是生产关系方面的条件。

  21.【答案】ABC

  【解题思路】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的内在矛盾得到了解决,所以A、C正确。生产不同种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因此不同种商品的交换需要把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所以B项正确。价格与价值是否一致,是由供求关系、国家政策等因素决定的,与商品交换没有直接关系。

  22.【答案】AC

  【解题思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B项是错误的说法,D项是价值规律中的实现机制的内容,与题目所问不符合。

  23.【答案】ACD

  【解题思路】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①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②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完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自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由于价值规律对社会宏观比例的调节作用具有自发性和滞后性,所以可能造成比例失调,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所以B项说法欠妥。

  24.【答案】ABCD

  【解题思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商品的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种价格与价值不一致的现象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且恰好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理由在于:①深入地看,价格归根到底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的波动受到价值的制约。②全面地看,价格的上涨部分与下跌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价格与价值具有一致性。

  25.【答案】ABD

  【解题思路】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所有制上升到法的关系的高度,就形成为排他性的权利即所有权。所以,所有制是经济基础,所有权是上层建筑。所有制决定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26.【答案】AB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是雇佣劳动;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者说是劳动力的报酬。从本质上讲,资本主义工资都是血汗工资,服从服务于资本家榨取雇佣工人剩余价值的需要。而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具体形式。所谓计时工资,是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的长短来进行工资发放的形式;而计件工资,则是按照工人的劳动成果进行工资发放的形式。CD属于资本主义工资的范畴。

  27.【答案】ABD

  【解题思路】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或者说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所谓市场机制,就是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C项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与题干所问无关。

  28.【答案】ABD

  【解题思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理由在于:其一,它是商品和商品生产一切矛盾如价值与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根源;其二,它贯穿商品生产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其三,它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9.【答案】BC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但与一般商品生产不同,它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剩余价值即赢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因而有自己的特点。就劳动过程来看,这时劳动力的使用权已属于资本家,工人是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利益而生产,劳动产品也归资本家所有。A项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展开的前提;D项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里价值形成过程的特点。

  30.【答案】AB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对立面是人身依附制)。资本所有者手中的生产资料成为资本,工人则沦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处于被雇佣被剥削的境地。C项是一切剥削社会的共性;D项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的目的。

  31.【答案】BC

  【解题思路】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其价值量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即发生了增殖的那部分资本;它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用“V”表示。

  32.【答案】ABD

  【解题思路】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其价值量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原封不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而没有发生变化的那部分资本;它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用“C”表示。

  33.【答案】ACD

  【解题思路】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意义:①进一步明确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②为考查资本主义剥削的程度即剩余价值率提供科学依据;③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理论奠定了基础。B项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意义。

  34.【答案】AB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不是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该论断意味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从现象上看,它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5.【答案】ACD

  【解题思路】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价值增殖)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态,如货币、生产资料、劳动力等,但这些东西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它们成为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工具时,才成为资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社会生产关系。资本要带来剩余价值,需要顺序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运动。

  36.【答案】ABD

  【解题思路】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剩余价值率,它与利润率成正比;资本周转速度,它与年利润率成正比;不变资本的节约,它与利润率成正比;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它与利润率成反比;资本有机构成,它与利润率成反比。

  37.【答案】ACD

  【解题思路】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剩余价值,实现该目的的手段是不断加强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剩余价值规律之所以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理由在于:①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②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③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的是剩余价值学说,所以B项不正确。

  38.【答案】ABCD

  【解题思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剩余价值生产,所以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二者都需要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区别是延长的方式不同:是通过加班还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们都导致剩余价值数量的增加,进而提高剩余价值率——因为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39.【答案】BC

  【解题思路】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m′代表剩余价值率;m代表剩余价值;v代表可变资本或工资)。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剩余价值率体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所以又叫做剥削率。A项是利润率,D项是杜撰的概念。

  40.【答案】ABCD

  【解题思路】在总的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以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在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推动下,资本家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致力于不断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使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如此一来,各种商品的价值就降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随之降低;于是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得以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得以延长。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这一范畴体现了资本主义剥削是阶级对阶级的剥削。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是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本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其源泉是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的工人的个别劳动能够转化为加倍的社会劳动,而不是落后企业的剩余价值的转移。为了生存下去并获得剩余价值,每个企业都努力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在这种情况下,某个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具有不稳定性。

  41.【答案】BD

  【解题思路】见上题。

  42.【答案】ACD

  【解题思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总额的不断增大,资本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考查资本结构即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关系可以从价值、实物两方面去考查,资本价值构成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资本的技术构成是由生产技术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率。

  43.【答案】BC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再生产主要是扩大再生产。就一般情形而论,单个资本增大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而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44.【答案】AB

  【解题思路】资本集中是若干个资本合成一个更大的资本。资本集中的方式有兼并和联合;联合的途径之一是组建股份公司。

  45.【答案】ABCD

  【解题思路】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即剩余价值率;②社会劳动生产率;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存量资本);④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46.【答案】AD

  【解题思路】资本积累之所以具有客观必然性,理由在于:其一,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其二,残酷的竞争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资本家维持现有的生产规模属于简单再生产,不需要进行资本积累,所以B不正确;扩大市场份额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与进行资本积累之间的因果联系不直接。所以C也不宜选择。

  47.【答案】ABC

  【解题思路】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剩余价值,实现该目的的手段是不断加强对雇佣工人的剥削。

  48.【答案】ABCD

  【解题思路】平均利润的形成,使等量资本能够获得等量利润。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有:①从理论上看,它解决了价值规律和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形式上的矛盾,从而坚持、巩固了劳动价值论;②从实践上看,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阶级对阶级的剥削。

  49.【答案】ABD

  【解题思路】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之后,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也就是说,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与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同一的。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一种趋势,并不意味着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化。平均利润的形成,使等量资本能够获得等量利润,于是不少部门的资本家所得到的利润量与本部门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量发生偏离。具体而言,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剩余价值的数量小于其平均利润的数量;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剩余价值的数量大于其平均利润的数量;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剩余价值的数量等于其平均利润的数量。尽管各部门的剩余价值量与平均利润的数量的关系不同,但从全社会看,二者的总量是相等的。

  50.【答案】AD

  【解题思路】影响平均利润的因素有两个: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利润率不同的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51.【答案】ABCD

  【解题思路】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是观念的产物。当剩余价值被看做是全部预付资本而不是其中的可变资本的产物时,它便取得了利润的形式。平均利润是按照平均利润率所取得的利润,它是剩余价值在社会各部门的平均分配。利息是职能资本家因使用借贷资本而支付给借贷资本家的部分剩余价值。利息来源于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因租种地主的土地而向其缴纳的租金,它是土地所有权的收益。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52.【答案】CD

  【解题思路】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是观念的产物。当剩余价值被看做是全部预付资本而不是其中的可变资本的产物时,它便取得了利润的形式。剩余价值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利润反映了预付资本的增殖。所以,剩余价值和利润,实体相同,名称不同,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

  53.【答案】BCD

  【解题思路】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表现在两方面:①反映的质不同。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利润率反映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②量不同。计算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公式不一样,剩余价值率通常大于利润率。利润和剩余价值的源泉都是雇佣工人的劳动,所以A不对。

  54.【答案】AC

  【解题思路】商业利润是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商业工人实现的、归商业资本家占有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商业利润源于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所以它实质上反映了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此外,商业利润是由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以酬劳其替代自己履行了销售商品的职能。所以,商业利润还体现了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之间瓜分剥削成果的关系。

  55.【答案】ABD

  【解题思路】伴随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社会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第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第三,劳动产品的社会化。

  56.【答案】ABCD

  【解题思路】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顺序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并最后回到原出发点的运动过程。产业资本循环经过的三个阶段是:购买阶段(G-W);生产阶段W…P…W′;销售阶段(W′-G′)。前后两个阶段是流通阶段;中间阶段是生产阶段。产业资本循环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是:货币资本循环(G-W…P…W′-G′)、生产资本循环(P…W′-G′·G-W…P)和商品资本循环(W′-G′·G-W…P…W′)。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57.【答案】BD

  【解题思路】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有两个:①使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即按照实际需要,将产业资本划分为三部分,分别分布在三个职能形式上;②使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即每一种职能形式依次向下一种职能形式转化。资本主义制度使得资本循环顺利进行所需的上述条件不能稳定地保持,所以资本循环只能时断时续地进行。本题考查的是记忆的精确,AC都是杜撰出来的干扰项,但是非常逼真。

  58.【答案】ABD

  【解题思路】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是:货币资本循环(G-W…P…W′-G′)、生产资本循环(P…W′-G′·G-W…P)和商品资本循环(W′-G′·G-W…P…W′)。借贷资本属于非职能资本,不属于产业资本的范畴。

  59.【答案】ACD

  【解题思路】产业资本循环经过的三个阶段是:购买阶段(G-W);生产阶段W…P…W′;销售阶段(W′-G′)。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合称流通阶段。

  60.【答案】ABCD

  【解题思路】按照价值周转方式,生产资本可以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以机器、厂房、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其价值按照磨损程度分若干次转移到新产品中、通过产品的出售分若干次收回;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其价值一次性投入到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就全部收回。

  61.【答案】ACD

  【解题思路】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有:①加快资本周转,可以节约预付资本,特别是流动资本;②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固定资本的使用效率,减轻固定资本无形磨损带来的损失;③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加快资本周转可以缩短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所以B项不正确。

  62.【答案】AC

  【解题思路】影响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①资本周转时间;②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比例;③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63.【答案】ABD

  【解题思路】年剩余价值量是资本家在一年内所获得的剩余价值的总量;用公式表示为:M=m′vn,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m′代表剩余价值率,v代表可变资本,n代表周转次数。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m′n,M′代表年剩余价值率,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v代表可变资本,m′代表剩余价值率,n代表可变资本周转次数。

  64.【答案】AD

  【解题思路】马克思研究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是对社会生产的客体和主体进行划分。对社会生产的客体的划分表现为对社会总产品的划分,即将社会总产品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对社会生产主体的划分表现为对社会生产部门进行的划分,即将其划分为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

    公务员原生态之升迁篇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又见雷人要求03-3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冲淡“官本位03-3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公务员招录违纪人员信息库全国联03-3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博士拼不过高职生 台湾公考16博士03-3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公务员频现自杀 调查显示九成有工03-3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公务员原生态之升迁篇:“不想去03-3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德能勤绩廉全方位评价 公务员考核03-3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金颖颖代表:检察机关应“监考”03-3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江苏新一轮大学生村官选聘启动03-3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北京社工报考热度超公务员 录用者03-30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政治]2012考研政治热身复习:考点解析03-30
    普通文章[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押题预测:辩证法03-30
    普通文章[政治]2011考研政治理论冲刺:真理与价03-30
    普通文章[政治]考研政治理论冲刺:社会历史发展03-30
    普通文章[政治]考研政治冲刺:社会基本矛盾及其03-30
    普通文章[政治]2011考研政治理论冲刺:认识与实03-30
    普通文章[政治]2011考研政治理论冲刺:认识的本03-30
    普通文章[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哲学易混淆知识点03-30
    普通文章[政治]阅卷老师教你如何突破马哲考研难03-30
    普通文章[政治]马哲首轮考研复习:梳理框架 理清03-30
    最近试题资料
  •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务员考试 MBA论文 考研大纲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