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考试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本站商城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托业考试 | 考研专区 | 司法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高考专区 >> 复习备考 >> 数学 >> 正文  
 
 
 
教师支招:数列 每年高考必走的“桥梁”
作者:SINA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4 12:06:00

  四方面分析为考生谋划“过桥策略”

  数列一章,在中学数学中地位非常重要,它是衔接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桥梁,是高考每年必考的重要内容。内容涉及到数列概念、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通项及求和、数学归纳法和数列极限等;它渗透了分类讨论和类比、归纳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本文结合近几年高考数学题,从四个方面对数列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本届考生数列复习提供参考。

  关于函数思想

  数列可看作特殊的函数,在复习中,处理有些数列问题要渗透函数观点,但注意它们的区别。

  例1:数列{an}中,an=n2+n为单调递增数列,求的取值范围。

  解答:可仿照研究函数单调性的思想,利用an+1>an对n∈N恒成立,可求出>-3

  例2:已知数列{an}为等差数列,a1>0,S9=S17,n=?,Sn最大,最大为多少?

  解答:借助二次函数,由已知a1>0,S9=S17,公差显然小于0,则点(n,Sn)所对应的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利用二次函数知识,n=13,Sn取得最大值,最大值169/25a1

  基本量问题

  在等差(比)数列中,常会在首项a1,第n项an,项数n,公差(比)d(q),前n项和Sn之间,给出一些已知条件,从而得出这五个量之间的某些关系,连同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可以求出其他的一些量,对于这种解题的方法应能做到熟练掌握,但在具体解决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公式和处理技巧也非常重要。

  例3:已知等比数列{an}, a3=1 1/2,S3=4 1/2,求a1与公比q。

  分析:如果用通项及求和公式(对q分q=1和q≠1讨论),显得繁琐;但如果采用方程组a1q2=1 1/2 a1+a1q+a1q2=4 1/2,或a3/q2+a3/q+a3=4 1/2比较方便,解得a1=1 1/2,q=1或a1=6,q=-1/2

  数列中的运算

  已知数列{an}和{bn}都是等比数列,那么{an·bn},{an3},{1/bn}等均成等比数列,但{an+bn}不一定成等比数列,只有当这两个数列的公比相等,并且a1+b1≠0,对应的和数列才成等比数列。

  类比:例4:已知数列{an}和{bn}都是等差数列,那么{an+bn},{kan},{pan+qbn}等均成等差数列,但{an·bn}不一定成等差数列,我们可以研究两个等差数列的和数列仍为等差数列的条件。

  解答:可从特殊入手,不妨设等差数列{an}和{bn}的公差分别为d1,d2, {an·bn}的前三项依次为a1b1,(a1+d1)(b1+d2),(a1+2d1)(b1+2d2),由已知,它们成等差数列,即2(a1+d1)(b1+d2)=a1b1+(a1+2d1)(b1+2d2),得d1·d2=0,即等差数列{an}和{bn}至少有一个是常数列,当数列{an}和{bn}有一个是常数列,即形如{kan},显然它是等差数列。从上述过程中,我们知道,如果两个等差数列均不是常数列,则其积数列一定不构成等差数列。

  研究性学习

  近几年在高考试卷中出现一些研究性问题,如数列的“基本量”问题,等和与等积数列,绝对差数列,对称数列等问题。同学们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从题目给出的语言情景入手,紧扣定义,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

  例5:若有穷数列a1,a2…an(n是正整数),满足a1=an,a2=an-1…an=a1即a1=an-i+1(i是正整数,且1≤i≤n),就称该数列为“对称数列”。

  (3)对于给定的正整数m>1,试写出所有项数不超过2m的对称数列,使得1,2,22…2m-1成为数列中的连续项;当m>1500时,试求其中一个数列的前2008项和S2008。

  命题人出题的用意,要求学生在“对称数列”的背景之下,结合等差和等比数列,解决有关问题,第三问实际上是个分段数列求其前n项和Sn的问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但此问高考得分率不够理想,反映学生在处理新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事实上,在数列的复习中,既要重视公式的应用,还要注意计算的合理性。在处理某些数列问题时,要渗透函数观点,借助函数思想帮助解决;同时要注意新情景下的数列问题研究,有意识建立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联系,探讨通项和求和问题;数学思想如分类思想、特殊化思想等在数列中的考查,也是同学们在复习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上大附中 高级教师 王宝玉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2007年考研高校复试线

    提醒:报考法硕不可忽
  •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英语]名师解析2008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03-07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名师王若平点评08考研英语作03-07
    普通文章[英语]朱泰祺:2008年考研英语写作范文03-07
    普通文章[英语]新东方:08考研英语阅读PartB详解03-04
    普通文章[英语]万学海文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答案03-04
    普通文章[英语]万学海文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答案03-04
    普通文章[英语]上海新东方汪海涛评析08考研写作03-04
    普通文章[英语]文都名师钟平:08年考研英语大作03-04
    普通文章[政治]2009年考研春季复习启动方略之数03-04
    普通文章[政治]2009年考研春季复习启动方略之政03-04
    最近试题资料
  •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务员考试 MBA论文 考研大纲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