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一次过关 高考最后冲刺40天完全攻略 |
作者:SINA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22 11:42:00 |
|
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杭州市疾控中心主任 赵国秋
一个孩子高考,全家紧张,各种无形的压力压在孩子身上,很容易造成“考试恐怖”症。考试焦虑又称考试恐怖,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我们在杭州的高校做过一项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考试中存在因为不同程度的紧张而失分的情况,5%的学生严重紧张,这些失分不是学生学习方法不对,而仅仅因为焦虑。
我们还做了另一个牛皮筋试验,牛皮筋有一定弹性,如果24小时拉长不放松,牛皮筋长度可以增加一倍,但弹性就减少2.7倍,孩子就像一根牛皮筋,如果不注意紧张与放松兼而有之,最后孩子就会失去潜力。
“有些孩子这样抱怨,考试的时候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大脑一片空白,而只要一离开考场,脑子就很清楚,刚才不会做的题目都会做了,这都是焦虑引起的问题。”
研究显示,考试焦虑已经成为困扰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而考试焦虑与学生的抱负水平、竞争水平、考试失败经历呈正相关,与能力水平、心理生理状态呈负相关。
为了寻找解除焦虑的方法,我们还做了动物实验:把两只猫分别关在笼子里,A猫要吃鱼,每次都要经过一个轻微通电的开关,每次都被电到。B猫吃鱼的通电时间,有时有电有时没有,没有规律。一个月后,虽然A猫的累计触电次数多,却安然无恙,长胖了,而B猫不肯进食,出现胃溃疡。B猫就是“考试焦虑模型”。
A猫找到应对触电的方法,被迫适应了环境,而B猫一直没找到,一直处于电与不电的忐忑焦虑中。专家认为,一定要把考生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确定下来,比如知识没掌握,方向没确定等,才能解决焦虑。
高考不紧张是假的,有一个帮孩子减压的方法:跟自己的孩子来个约会,深入谈一次关于考试话题,把关于考试所有的问题摆出来,明确讨论,这次考试孩子的上限预期是什么,下限预期是什么,下限确定后,如果孩子说要高复,要跟孩子谈得很细化,比如到哪里高复,大概需要多少费用。
最忌讳的是父母嘴上什么都不说,用行为表达期望。每晚全家不看电视,不接待朋友,10点准时捧着点心到孩子房间,以为这是全力以赴支持孩子,其实这是把全家人的压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压力只会增加不会减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
|
上一个文章: 高考生不该过度关注“艳照门”等时髦话题 下一个文章: 高考冲刺:语数外非智力失分补救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