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考试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托业考试 | 考研专区 | 司法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公务员 >> 复习指导 >> 行政能力测验 >> 正文  
 
 
 
2012年421公考行测难关之第四关:言语理解
作者:SINA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4-20 11:31:22

  各位亲爱的考生,从我们牙牙学语到现在,中国话从不曾远离,那么,我们是不是真的了解和掌握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话了呢,接下来的这一关,我们就看看我们的言语能力到底如何吧。

  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在强大的习惯面前,科学有时也会变得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无是处 B。苍白无力 C。软弱可欺 D。似是而非

  2.戏剧不仅善于在对话中不知不觉地展开故事,在对话中__________地刻画人物,而且善于在对话中悄悄地___________矛盾与处理问题。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栩栩如生  暴露 B。无声无息  设置

  C。不露声色  展现 D。悄然无声  制造

  3.那一年,牛顿用两个多棱镜消解了人们对彩虹的色彩幻想。正如诗人济慈所_______的,从那一刻开始,科学“_________了所有关于彩虹的美妙诗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愤怒  颠覆 B。解释  抛弃 C。批判  破灭 D。抱怨  粉碎

  4.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就不仅要有人_________,埋头苦干,更要有人遥望星空,___________ 精神家园。这样的民族才有希望,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有光明的未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脚踏实地  坚守 B。亦步亦趋  守望

  C。实事求是  构筑 D。勤勤恳恳  开辟

  5.在王村,最好的游览方式是泛舟酉水之上,除了能将水光山色尽收眼底,河畔极具湘西特色的吊脚楼也是一绝——____________,依山逶迤,重重叠叠,直贯山腰,形成五里长街。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星罗棋布 B。鳞次栉比 C。美轮美奂 D。雕栏玉砌

  6.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________ 的有趣关系。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 ________,谁也离不开谁。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辅相成  提升 B。水乳交融  闻名

  C。如影随形  升华 D。同舟共济  流传

  7.轻轻行进在这古镇小巷里,任自己的脚步声___________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此刻真想把自己融入古镇,去感知古镇那千年不息的__________,而这种感知却由此处的和平书院触发而起。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回荡  脉动      B。飘荡  魅力     C。飘扬  心跳     D。回响  气息

  8.全方位开发风险保障产品,仅靠保险业自身的________还不够。因为这类产品往往保险面广、赔付金额多,巨大的经营风险令保险公司难以承受,大面积开发和经营这类产品显得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条件  前途未卜 B。努力  力不从心

  C。资源  得不偿失 D。积累  捉襟见肘

  9.要创作一件艺术作品,包括一篇文学作品,需要一些条件,这就是知识、经验、想象三样东西。把知识和经验__________组织起来,就是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结合  创造力 B。糅合  创作力

  C。调和  想象力 D。协调  感受力

  10.当你不再十分在意成功和失败,开始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审视走过的生命历程,温暖的阳光就会__________你曾经沧桑的心田,和煦的春风就会__________你曾经苦涩的心泪。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洒满  吹干 B。进驻  拂干

  C。照亮  擦干 D。浸润  拭去

  11.在解构主义盛行的文化背景下,在功利取向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中,人们缺乏理性向道德妥协的意识,迷信于理性计算,从而使得信仰与道德日渐荒漠化。信仰的缺失必然造成人无法对生活及生命的意义进行完整解读,缺乏对规则的敬畏,从而信仰被理性“杀死”。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理性和信仰的相互对立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

  B。在现代社会,理性需要向道德妥协,人需要有信仰

  C。迷信理性,会导致信仰缺失、道德沦丧

  D。在现代社会,道德和信仰的形成非常困难

  12.改造创新后的孝德,与“文化糟粕”截然不同,理应属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范畴,在高校德育内容中完全应占有一席之地。_______________。例如,可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大家直接参加孝文化的讨论,增进对孝德教育的理性认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那么,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呢

  B。因此,应在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加入孝德元素,使之参与育人过程

  C。在高校进行孝德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D。但是,只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才能收到好的成效

  13.心理健康的规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着社会及个体的变化不断调整。心理平衡表现为没有欲望和观念的冲突,没有紧张、焦虑、畏缩等不良情绪反应。心理健康就是人通过不断的心理活动,把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心理失衡调适为心理平衡的状态。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都是动态的

  B。只要心理不平衡肯定心理不健康

  C。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标志

  D。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

  14.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试图推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和营销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就是一种体现。这本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运用要与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感情倾向相一致,如果仅仅在技术上简单地模仿和运用,缺乏文化上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再美的“元素”也只会开出“恶之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

  B。在广告中使用“中国元素”要适可而止

  C。在广告中彰显文化特色是重要的营销策略

  D。理解文化内涵是“中国元素”成功运用的前提

  15.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在今天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了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它不再应当仅是一种内聚型的强烈感情,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A。民族生存危机 全球化    理性

  B。开放时代    爱国主义    深沉理性

  C。爱国主义     世界化    受益    

  D。全球化     互动    开放

  16.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科技管理制度可以不同,可以创新,但有一项制度特别重要并具有普适性:那就是创新主体的泛化,或曰创新战略的全民化或人民性。换言之,让每个人都有求变创新之心,让每一个发明不论大小都有展示的机会,应当是构建自主创新大制度、大环境的基本出发点。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科技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B。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作支撑

  C。创新需要制度支持 D。科技管理制度应保证创新的全民性

  17.①以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形势的危机状况

  ②并不预示着一个国家马上就会改换门庭

  ③国家有别于企业的最显著特点是“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④“国家破产”更像是一个形容词

  ⑤而不是一个动词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⑤③② B.④⑤①②③

  C.③④①⑤② D.③①②④⑤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18.孙子,齐国乐安(山东惠民)人,他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善战”是他的军事思想的核心。他说:“善战者知智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因为在他看来,真正的善战者所打的胜仗,绝不是那种杀人一千、自损八百的浴血苦战、拼死激战,而是“胜于易胜”——打的是好打易打之敌。“胜已败者”——打的是已经处于失败地位之敌。

  这段文字所讲的孙子善战思想的核心是:

  A。以小的代价赢得大的胜利 B。“不战而屈人之兵”

  C。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D。除了“全胜”之外,就是“破胜”

  19.徽州文化主要是指以徽州(古称新安郡)为地域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人们之间对象性关系而形成的特定生活结构体系。同任何文化一样,它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内隐的心态、价值系统等文化心理结构,并且在各个文化层面都创造出辉煌的富于鲜明特色的成果,影响播及全国各地。

  对“徽州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徽州文化是源于中国历史上人与自然、人们之间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

  B。徽州文化是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等多种文化心理结构的文化体系

  C。徽州文化是一种家族文化凝重、宗族认同感强烈、宗法观念盛行的封闭性的文化系统

  D。徽州文化是从不同文化层面发展,并以富于鲜明特色的成果影响全国各地

  20.事实充分表明,制度的效用不仅取决于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更取决于制度执行的好坏。近年来,中央和各省市制定了许多反腐倡廉制度,但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执行效果却不尽相同。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执行意识和执行力度不同。古人讲“徒法不足以自行”,一项制度如果得不到执行,那么再多再好的制度最终也是摆设。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反腐倡廉重在实际行动

  B。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

  C。要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

  D。须严格执行制度责任制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B。解析:结合题干可知,所填词应与“强大”相对,能够表示此意思的只有B项“苍白无力”。苍白无力:形容贫弱无力量,没有办法改变某些事情。A项“一无是处”指没有一点用处。程度过深,与句意不符,排除。C项“软弱可欺”形容人或事物过于软弱、衰弱而被人侮辱欺负。句中“习惯”与“科学”并不存在欺负与被欺负的关系,排除C。D项“似是而非”指事物似真而实假,或似正确而实错误,与句意不符,排除D。

  2.【答案】C。解析: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无声无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不露声色:指不让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声音、语气和表情上流露出来。悄然无声: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B、D两项强调的都是“无声”,与前文的“对话”矛盾,排除。“栩栩如生”可用来形容被刻画的人物,却不能形容“刻画人物”这个动作,且“悄悄地暴露矛盾”也搭配不当,排除A。“不露声色”与前文“不知不觉”相对应。“展现”也符合句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答案】D。解析:第一空“所……的”中间应填一个动词,而“愤怒”是形容词,故首先排除A。“解释”一词没有体现出作者不满意的感情色彩,故排除B。“破灭”是一个被动性词汇,后文一般不接宾语,用在这里不合适,而且“批判”一词程度太重,不如“抱怨”合适。故本题答案选D。

  4.【答案】A。解析:“脚踏实地”比喻做事认真、踏实、不虚浮。“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含贬义。“实事求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也指按照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不缩小。“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由题意可知,第一空应填褒义词,故首先排除B。与“遥望星空”最对应的是“脚踏实地”。故本题答案选A。

  5.【答案】B。解析:这四个成语都可以用来形容建筑,但侧重的方面不一样。星罗棋布: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而“美轮美奂”、“雕栏玉砌”都有形容建筑物华丽之意。句意是说吊脚楼依山而建,重重叠叠,排列得很紧密,因此B项最符合题意。

  6.【答案】A。解析:B项“水乳交融”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用来形容苏东坡和黄州的关系不合适,排除。C项“如影随形”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不能分离。与句意不符,排除。D项“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困难。也不合句意,排除。A项“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照应了后文的“谁也离不开谁”,且“相辅相成”中的“成”也与前文“成全”的“成”照应。故A为正确答案。

  7.【答案】A。解析:“飘荡”有飘浮的意思,不强调来回、反复。古镇小巷里的脚步声不可能上下飘浮,故排除B。“飘扬”,在空中飘浮、飘摆或飞升,一般指具体的事物,故排除C。第二空感知千年不息的“气息”远不如“脉动”符合句意。故本题答案为A。

  8.【答案】B。解析:本题可由第二空得出正确答案。由句意可知,第二空的词语应与“难以承受”相对应。“力不从心”指心里想做某事而力量或能力达不到,正合句意,故本题答案为B。

  9.【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前后两句话之间应该是一种承接关系,第一句话提出创作的三个条件:知识、经验和想象,第二句话阐述的则是三者之间的关系,故第二空应填“想象力”。本题答案为C。

  10.【答案】B。解析:“阳光”与“浸润”不搭配,排除D。“春风”与“擦干”不搭配,排除C。与A相比较,B的“进驻”更侧重长期性,更能体现由外而内的过程,且用“拂干”比“吹干”更形象,更符合题干整体优美的文风,答案为B。

  11.【答案】B。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在当代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缺乏理性向道德妥协的意识,从而造成人们道德和信仰的缺失,而这种道德与信仰的缺失终会酿成不良的后果。因此,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在现代社会中,人需要有信仰,理性需要向道德妥协,故答案为B。本题C项迷惑性比较大。作者通过文段想要表达的观点一般是告诉我们要怎么做,C项只是对现状的描述,且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

  12.【答案】B。解析:从横线的位置来看,填入的这句话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选项中只有B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语句连贯。A、C、D三项只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13.【答案】C。解析:文段的论述对象为心理健康和心理平衡,A、D两项都只提到了其中之一,排除。B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文段所说的心理健康指的是将心理失衡调适为心理平衡这一动态过程,故心理不平衡并不一定就心理不健康。由文段最后一句话可知,达到心理健康就必须通过种种调适,将心理失衡转为心理平衡状态。故心理平衡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标志,答案选C。

  14.【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肯定了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的做法;接着用“但”字转折,说明如果缺乏对文化真正的尊重和理解,而只进行简单地模仿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D。A项“审美取向”、B项“适可而止”在文中都没有体现。C项不是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

  15.【答案】B。解析:文段主要讲的是在当今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应该赋予爱国主义新的内涵,它不应当仅是内聚型的强烈感情,而且还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通读文段可发现,“爱国主义”是文段的主线,故关键词应包含“爱国主义”,排除A、D。文段虽然阐述了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这些论述是为了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此我们的爱国主义才应当更深沉理性,C项没有点明文段的要点,排除,因此本题选B。

  16.【答案】D。解析:由“但”、“特别”这两个关键词可知,第一句重点说的是创新主体的泛化。而由“换言之”可知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阐述。故整个文段强调的是应保证创新的全民性。

  17.【答案】C。解析:先看③④⑤,正因为“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国家破产”才更像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动词,故③句应排在④、⑤句的前面,排除A、B。①句的“体现……的危机状况”是对④中“形容词”的解释,②句的“预示着……”是对⑤中“动词”的解释,故①句应跟在④句之后,②句应跟在⑤句之后。本题答案为C。

  18.【答案】A。解析:分析文段可知,孙子善战思想的核心是:“胜于易胜”和“胜已败者”,即以小的代价赢得大的胜利。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选项D中的“全胜”指的是通过政治手段即不流血的战争取得胜利,“破胜”指的是通过军事手段即流血的战争取得胜利。文段主要阐述的是孙子关于“破胜”中的“善战”思想,没有提及“全胜”的问题。故选项D应排除。

  19.【答案】C。解析:由文中“徽州文化主要是指以徽州(古称新安郡)为地域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人们之间对象性关系而形成的特定生活结构体系”可知,A是正确的;由“同任何文化一样,它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内隐的心态、价值系统等文化心理结构”可知,B是正确的;由“并且在各个文化层面都创造出辉煌的富于鲜明特色的成果,影响播及全国各地”可知,D是正确的;C在文中没有体现,属无中生有,故当选。

  20.【答案】B。解析:“一项制度如果得不到执行,那么再多再好的制度最终也是摆设”点出了本段的主旨,即制度重在执行。B项的表述与此一致,为正确答案。文段主要针对的是制度的执行,A项“重在实际行动”涵盖范围太广,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文段的主旨,排除。C项的“监督力度”、D项的“责任制”都属于过度引申,从文段中无法推出,排除。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湘潭干部公示质疑:90

    网友爆料汉中公务员上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事业单位改革意见发布 4000万人归04-2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官德仅靠04-2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公务员“铁饭碗”变“瓷饭碗”需04-2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乡镇公务员情绪低落亟待关注04-2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中纪委:坚决纠正公务员和国企招04-2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海南公务员考试20日17:30停止打印04-2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13万余人参加江西省公考 省直考区04-2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竹立家: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前瞻04-2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辽宁公务员考试将首次对笔试异常04-2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北京大学生村官首招“双外生”04-20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数学]考研数学复习:让实践见证你的成04-20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阅读复习:提高速度 选项04-20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五步骤掌握词汇 为阅读04-20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词汇:高效记忆须掌握的04-20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语法:历年真题中的易考04-20
    普通文章[英语]2013考研英语:掌握连接词 理清句04-20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作文写作要注意的四大要04-20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命题人张剑教授解析2012年考04-20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高分心得:备考有技巧04-20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语法复习早准备:融会贯04-20
    最近试题资料
  •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务员考试 MBA论文 考研大纲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