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考试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托业考试 | 考研专区 | 司法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公务员 >> 复习指导 >> 行政能力测验 >> 正文  
 
 
 
公务员考试解题三大技巧:快速阅读找出关键点
作者:SINA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3 15:06:46

  公务员考试中,有些考题给出的确定条件较多。根据这些条件,若能直观排除选项,则不必运用其他方法。只要把条件代入并排除与条件不符的选项,正确答案一目了然。

  快读快解应用集锦之四:确定条件多排除做首选

  试题11.(北京2008-33)高中同学聚会,甲、乙、丙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一些成绩,成为了教授、作家和市长。另外:

  ①他们分别毕业于数学系、物理系和中文系。

  ②作家称赞中文系毕业者身体健康。

  ③物理系毕业者请教授写了一个条幅。

  ④作家和物理系毕业者在一个市内工作。

  ⑤乙向数学系毕业者请教过统计问题。

  ⑥毕业后,物理系毕业者、乙都没再和丙联系过。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丙是作家,甲毕业于物理系 B. 乙毕业于数学系

  C. 甲毕业于数学系 D. 中文系毕业者是作家

  [解析]

  (1)根据题中多个已确定条件可直接排除选项。

  据条件⑤“乙向数学系毕业者请教”,排除B项:乙毕业于数学系。

  据条件⑥“物理系毕业者、乙没和丙联系过”推出:甲 = 物理系,排除C项:甲毕业数学系。

  据条件②“作家称赞中文系”排除D项:中文系毕业者是作家。

  (2)排除B、C、D后,答案为A。

  排除法除用于对照排除选项外,还可用于排除多余的条件。多余的条件具有很强的干扰性。把独立无关联的条件分离出去,肃清干扰,看似复杂的问题会骤然简明。如:

  试题12.宿舍住着四个研究生,分别是四川人、安徽人、河北人和北京人。他们分别在中文、国政和法律三个系就学。其中:

  ①北京籍研究生单独在国政系。

  ②河北籍研究生不在中文系。

  ③四川籍研究生和另外某个研究生同在一个系。

  ④安徽籍研究生不和四川籍研究生同在一个系。

  以上条件可以推出四川籍研究生所在的系为哪个系?()

  A. 中文系 B. 国政系 C. 法律系 D. 中文系或法律系

  [解析]

  (1)文中“四个人”对应“三个系”,而条件①中“北京籍研究生单独在国政系”是无关联的孤立条件,排除这个条件,就简化为“三个人”对应“两个系”。即:“四川、安徽、河北”研究生对应“中文、法律”系。

  (2)根据条件②“河北籍研究生不在中文系”推出:河北人在法律系。

  (3)根据条件③和条件④推出四川人和河北人在一个系,因此:四川人在法律系。

  答案为C。

   

  试题13.张、王、李、赵4人分别会钢琴、竖琴、长笛、小号四种乐器中的两种,他们有3个人擅长钢琴,但没有一种乐器是4人都擅长的,并且知道:

  ①张吹小号,而王不擅长,但能演奏同一种乐器。

  ②李不吹长笛,但张和赵擅长的不同乐器,李也擅长。

  ③没有人既会小号又会竖琴。

  ④没有一种乐器是王、李、赵都擅长的。

  根据题干条件,以下哪项是4人分别擅长的两种乐器?()

  A. 张擅长钢琴、小号,王擅长钢琴、竖琴,李擅长钢琴、长笛,赵擅长竖琴、长笛

  B. 张擅长钢琴、小号,王擅长钢琴、长笛,李擅长钢琴、竖琴,赵擅长竖琴、长笛

  C. 张擅长钢琴、长笛,王擅长钢琴、小号,李擅长钢琴、竖琴,赵擅长竖琴、长笛

  D. 张擅长钢琴、长笛,王擅长钢琴、竖琴,李擅长竖琴、长笛,赵擅长钢琴和小号

  [解析]

  (1)该题似乎复杂,但对照题干观察选项,运用代入排除法,简单易行。

  (2)将题干已知条件代入选项分析:

  根据①“张吹小号,而王不会”选留A、B而排除C、D;

  根据②“李不吹长笛”排除选项A,剩B是答案。

  有的试题,直观上只能排除1~2项,然后,要辅助推演或假设等其他方法再继续澄清。

  试题14.来自英、法、日、德的甲、乙、丙、丁四位旅客在一起,他们除了懂本国语言外,每人还会说其他三国语言中的一种。

  ①有一种语言是三个人会说的,但没有一种语言四个人都会。

  ②乙不说英语,但甲与丙交谈时,他却能给他们当翻译。

  ③甲是日本人,丁不会说日语,但他俩却能毫无困难地交谈。

  ④乙、丙、丁交谈时找不到共同的语言。

  ⑤四个人中,没有一个人既能说日语,又能说法语。

  问:这四人的国籍和所会外语为()。

  A. 甲日/德语、乙法/德语、丙英/德语、丁英/法语

  B. 甲日/德语、乙法/德语、丙英/法语、丁英/德语

  C. 甲日/法语、乙英/德语、丙英/德语、丁日/英语

  D. 甲日/法语、乙英/德语、丙法/德语、丁日/德语

  [解析]

  (1)审视题干,确定性条件较多,首先考虑排除选项法。因为,题干条件是确定的,选项中所有的对应或组合也都是明确的。这就有诸多机会断定:哪些选项符合题中条件或不符合条件。

  其中条件⑤“四个人中,没人既能说日语,又能说法语”最适用度量或评估选项。

  (2)直观可见,C、D选项中甲同时说“日、法”语,与条件⑤不符,排除C、D。

  亦可:根据条件③“丁不说日语”,直接排除C、D。

  (3)剩余A、B都锁定了“甲日/德语”,再寻找与“甲日”或“德语”相关条件推演。

  (4)与其相关的是条件③“甲是日本人,丁不说日语,他俩能交谈”。

  (5)在A、B中,B符合条件:甲、丁的共同语言是德语。答案为B。

  针对上题,还有更快的排除法:根据条件③“甲(日)和丁(-日)有共同语言”,分别排除A、C、D(丁= -日,不同语),直接得解。可见,运用排除法颇具机动灵活性。针对不同的个体试题,可能有不同着眼点或切入点,有的简明、有的相对稍繁,但是,对于应试来说,针对个别试题的个别手段往往没有普适性,应从宏观上把握:

  [付老师点拨]快读:确定条件诸多,未必细读分明;

  快解:首选排除方法,辅助推演澄清。

  稍后的篇章中将做更多介绍供参考。

   

  应用集锦之五:阅读必弄清论据和论点

  通俗地说,论据是“前提”,或称“原因”,指根据什么(分句);论点是“结论观点”,或称“结果”,指所以怎么样了(主句)。在“必考”的论证类试题中,通常要求找原因或求结论,这个原因或结论都是作为答案混杂在选项中,阅读的重要任务是分清论点和论据,也就是分清主句和分句。

  分句和主句的关系:分句是支持证明主句的理由,具有前提性、条件性;主句是叙述的中心和主旨,具有结论性。

  本书为了结合读者熟悉的常识,在解析中,把论点语句称作主句(主旨句),把论据语句称作分句。

  试题15.(国考2008-87)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滇国历时五百余年,在云南历史上的地位颇为重要。古滇国的青铜文化吸收和融合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精华,然而东汉以后,古滇国却神秘消失,唐代以后的史书上竟没留下任何记载。近年来,抚仙湖南岸江川县李家山墓葬群出土了数千件古滇青铜器,抚仙湖北岸相连的晋宁石寨山曾出土滇王印。据此,考古学家推测云南抚仙湖水下古城就是神秘消失的古滇王城。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测?()

  A. 在抚仙湖水下古城,也发现了大量青铜器

  B. 按考古常规看,王国都城附近都是墓葬群

  C. 抚仙湖水下古城与史料记载的古滇国都位于今云南省境内

  D. 据专家推测,抚仙湖水下古城与古滇国处于同一历史时期

  [解析]

  (1)主句(论题):考古学家推测云南抚仙湖水下古城就是神秘消失的古滇王城。

  (2)分句(论据):分句1:抚仙湖南岸江川县李家山墓葬群出土了数千件古滇青铜器;

  分句2:抚仙湖北岸相连的晋宁石寨山曾出土滇王印; 题干中的分句对文中主句支持得不充分,需要补充分句加强支持。

  (3)补充分句B:按考古常规看,王国都城附近都是墓葬群。分句1、2恰好符合这个常规。B选项运用归纳,可支持主句:抚仙湖水下古城就是古滇王城。答案B。

  (4)C项从地域上、D项从时空上对主句支持太弱,因为同地域同时空的事物范围太广。注意:A项中“青铜器”和题干中“古滇青铜器”概念偷换。

   

  试题16.(浙江2007A类-89)据调查发现,大部分电视观众对同一则广告在电视节目中反复播放的行为相当反感,因此有人认为厂家做广告的目的不仅没达到,甚至会产生负作用,最终影响产品的销售。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 只要广告制作得精彩、有创意,还是有很多观众乐意看的

  B. 厂家的目的是让观众记住其所推销的产品,而不会顾及观众当时的感受

  C. 有些电视观众在广告时间会干些家务或休息一下

  D. 许多有实力的大企业的电视广告往往采用同一则广告反复播放的方式

  [解析]

  (1)概括主句:厂家做广告“影响产品的销售”。

  (2)分句:大部分电视观众对同一则广告在电视节目中反复播放的行为相当反感;

  (3)若削弱主句,则应证明厂家做广告“没影响产品的销售”。

  (4)D项由归纳得出:“许多有实力的大企业的电视广告往往采用同一则广告反复播放的方式”。若“采用同一则广告反复播放的方式”影响销售,那么“许多有实力的大企业”不会同时采用这种广告播放方式。因此,最能削弱主句“厂家做广告影响产品的销售”。

  答案为D。

  试题17.(浙江2008-90)雪崩体能使每平方米的被打物体表面承受40~50吨的力量,冲击力量非常惊人。雪崩体在高速运动过程中,还能够引起空气剧烈的振荡,在雪崩龙头前方造成类似于原子弹爆炸时的冲击波的强大气浪。在陡岩或者河谷急转弯的地方,雪崩体很可能被阻停留下来。而雪崩气浪却会继续沿着雪崩运动的方向爬山越岭,摧毁森林、房屋,倾覆车辆,人畜遇到它可能窒息而死。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A. 雪崩体的巨大冲击力更甚于原子弹爆炸

  B. 雪崩的威力一般只能达到陡岩或者河谷急转弯的地方

  C. 雪崩体对登山队员的主要威胁在于缺氧

  D. 雪崩气浪的作用范围要比雪崩体大得多

  [解析]

  (1)结论型。概括分句,分析分句支持的主句是哪个选项。

  分句1:雪崩可形成类似于原子弹爆炸时的冲击波的强大气浪;

  分句2:在陡岩或者河谷急转弯的地方,雪崩体很可能被阻停留下来;

  分句3:雪崩被阻停留时,气浪继续沿着雪崩运动方向运动。

  (3)分句3“雪崩被阻停留时,气浪继续沿着雪崩运动方向运动”,推出气浪比雪崩的波及范围广,即答案D“雪崩气浪的作用范围要比雪崩体大得多”。

  (4)选项A“雪崩体的巨大冲击力更甚于原子弹爆炸”,与分句1“雪崩可形成类似于原子弹爆炸时的冲击波的强大气浪”不符,排除。

  (5)B选项偷换概念。“雪崩体”与“雪崩的威力”是不同概念。C是无关选项。答案为D。

   

  试题18.(山东2008-90)在国际上,一般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4至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报告,这种癌一年生存率为8%,五年为3%,中位生存期仅2至3个月,而我国经中医诊治的上海地区百余位胰腺癌患者中已有近二十位度过了3至5年,这些患者中绝大多数是无法手术,未经过化放疗的,现在绝大多数活得有滋有味。

  由此不能推出的是()。

  A. 中医是一种实用技术,它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B. 中医具有奇妙的科学内容

  C. 中医是一种实实在在存在的,几十亿人用了多少年都很有价值的

  D. 中医叫人糊糊涂涂地活,西医叫人明明白白地死

  [解析]

  (1)“推不出”题型。是与题干分句无关联或有相对相反意义的叙述。试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所以一定有3个与题干分句有被支持的关联关系。

  (2)题干列举的例证是不完全归纳。

  分句1:国际上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4至6个月;

  分句2:美国报告,这种癌一年生存率8%,五年3%,中位生存期仅2至3个月;

  分句3:我国经中医诊治的百余位有近二十位度过3至5年,绝大多数活得有滋有味。

  (3)题干3个分句都不支持C:中医是几十亿人用了多少年都很有价值。分句没有涉及“几十亿人”的说法。答案为C。

  (4)分句3中用“中医治愈部分癌症”做例证,可推A:实用、解决问题;可推B:中医奇妙(道理不明,但可妙手回春);可推D:中医无理论根据,却能让癌患者莫名其妙活着;而西医对癌症确诊清楚,却只能让患者明白死去。

  论证分析中,无论是结论型、支持型,还是削弱反驳型的试题,都必须把主句和分句在心中分清并提炼出来(框架阅读法)。再根据提问,确认两者间的逻辑关系,解答思路就自然清晰。

  [付老师点拨]快读:一个主句一论点,分句并列做条件。

  快解:支持推出或削弱,分句主句要关联。

   

  应用集锦之六:选项要证据直观是答案

  公务员考试有些试题,要考核从前提最直接能推出什么、不能推出什么的证据确证度。由A推出A的证据确证度是100%,这种试题被称作“直观”题。

  试题19.(山东2008-86)英国《科学》杂志公布了2007年度科学研究十大突破之一是:通过对人和大鼠的研究,科学家提出,记忆力和想象力均植根于人类大脑的海马区,该区是大脑重要的记忆中心。

  由此推断()。

  A. 大脑的记忆也许能重新梳理过去的经历

  B. 大脑的记忆也许能产生关于未来的想象

  C. 科学发现人类大脑的重要记忆中心

  D. 科学发现挑战人类智力的记忆程序

  [解析]

  (1)推断结论,先概括前提的唯一分句:

  分句1:科学家提出,记忆力和想象力植根于人类大脑海马区,该区是大脑重要记忆中心。

  (2)选项C“科学发现人类大脑的重要记忆中心”,就是对分句的重复,正是“从A推出A”的典型试题。答案为C。

  (3)A、B是没有确凿证据的推断和想象,绝不可做推断结论。D是偷换概念。

  试题20.(广东2008-83)去年,广州市出台了《对城市绿化工程施工的验收规范》,其中对漂浮类水生植物凤眼莲和浮萍的种植适宜水深不设限制,这意味着来自南美洲的外来物种——凤眼莲可全方位用于该城市的水体绿化工程。根据以上信息,现有三个命题:

  Ⅰ.未来几年,该市水体绿化工程将大量种植凤眼莲和浮萍。

  Ⅱ.未来几年,该市与南美洲的凤眼莲贸易将急剧增加。

  Ⅲ.该市对种植风眼莲和浮萍的水域深度没作具体要求。

  以下选项中,哪项一定为真?()

  A. Ⅰ、Ⅱ和Ⅲ B. 只有Ⅱ和Ⅲ

  C. 只有Ⅰ和Ⅱ D. 只有Ⅲ

  [解析]

  (1)试题要求对“结论性命题”作答。首先概括题干分句:

  分句1:《规范》对漂浮类水生植物凤眼莲和浮萍的种植适宜水深不设限制;

  分句2:这意味着凤眼莲可全方位用于该城市的水体绿化工程。

  (2)备选项Ⅲ是对分句2的同语转述,在逻辑上是同一命题的完全重复,必然真。根据A推A公理,答案为D(只有Ⅲ)。

  (3)Ⅰ、Ⅱ两项都是没有确凿证据的猜测或理想化想象,万万不可做推断出的真命题。

   

  试题21.(浙江2008-85)现代的这个主导信仰有一项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当你越快取得某样想要的东西,就越保证能得到另一样想要的东西。说它具有吸引力还真的有点疑问,因为这些说辞完全越过伦理的考量,无须任何牺牲或克己;相反的,我们有科技的协助不断向和平与富裕之路迈进,而这所需的一切就是我们不应表现愚蠢、非理性而伤害自身。

  根据以上文字,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的主导信仰超越了伦理的范畴

  B. 现代主导信仰崇尚自我、理性、科学

  C. 作者对于现代主导信仰的潜在态度是质疑的

  D. 科技之路最终将通向和平与富裕

  [解析]

  (1)试题要求根据题干分句,找出推断不正确的选项。概括题干分句:

  分句1:你越取得想要的东西,就越能得到另一样想要的东西。

  分句2:有疑问,这些说辞越过伦理考量。

  分句3:相反,科技协助向和平与富裕迈进,而这不应愚蠢、非理性而伤害自身。

  (2)从分句2推断A和C,其中对A是直观推断;从分句3推断D。

  (3)三个分句都不支持B“现代主导信仰崇尚自我、理性、科学”,所以没有推断B的依据。答案为B。

  试题22.(浙江2008-88)人们通过同位素测定法可以准确地得到地球的绝对年龄。很早以来,人们发现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都会自动并以不变的速率逐渐衰变为非放射性的子体同位素,同时释放出能量。只要温度、压力等因素不变,人们就可以获得准确的数值。当然,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在进行同位素年龄测定时,所选取的样品很难消除后期热变质作用的影响,如果样品是遭受过风化的岩石,与母岩的性质更是相差甚远,所得到的绝对年龄值往往不能代表岩层的真正年龄。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A. 同位素测定法依然是目前测定岩层年龄的唯一可依赖的较精准的方法

  B. 要想通过同位素测定法得到一个地区准确的地质年代,精确的取样是关键之一

  C. 同位素测定法只适合于一些地质年代里变化剧烈因而存在着大量放射性元素的岩层

  D. 人类掌握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科学测量结果也不一定可信

  [解析]

  试题要求根据题干条件分句,推出结论。简明概括题干分句:

  分句1:同位素测定可准确得到地球绝对年龄。

  分句2:岩石放射性同位素都会变为非放射性同位素,同时释出能量。只要温度、压力等因素不变,就可获得准确数值。

  分句3:缺点,年龄测定时,所取样品难消除热变质影响,如样品受过风化,与母岩性质相差甚远,所得到的绝对年龄值往往不能代表岩层的真正年龄。

  (2)分析选项:A说唯一精确、C说只适合变化剧烈都不受分句支持;D说测量不可信与题干说法矛盾,都排除。唯有B说“精确取样是关键”可从分句3推出。答案为B。

   

  试题23.(浙江2007A类-84)无线上网的计算机也会有天线辐射,因为键盘实质上也是天线。在键盘的每个按键处布满了纵横网络,本身就形成了天线,而且每个键随时都在被高频电磁扫描,能发射出大量的电磁波。通常,人们只注意将电磁波封堵在机箱内但是却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键盘的电磁波外泄。

  根据以上论述,无法推出的是()。

  A. 无线上网的计算机存在着天线辐射问题

  B. 机箱具有防止机箱内电磁波外泄的功能

  C. 人们对电脑电磁辐射的防护存在

  D. 长时间在电磁波环境下工作容易导致人体损伤

  [解析]

  (1)试题要求找出不能推出的选项,那么就有三个能推出的项。简明概括题干分句:

  分句1:无线上网的计算机也会有天线辐射。

  分句2:人们只注意将电磁波封堵在机箱内。

  (2)根据分句1“无线上网有天线辐射”,直观推出A“无线上网存在天线辐射”;根据分句2“将电磁波封堵在机箱内”直接推出B和C。

  (3)D项的“导致损伤说”实在太离谱了,是推不出的选项。答案为D。

  [提示]公务员试题中,从“有辐射”推出“有辐射”,从“能封堵”推出“存在防护”(等价),这证明了一个事实:公务员试题遵循着“AA”这个逻辑公理。

  直观型试题,其实好理解。从“辐射”推出“辐射”,从“封堵”推出“防护”是无可质疑的。有些考生往往觉得:会这么简单吗?于是就选择无根据而受暗示的、却不合逻辑的推测、想象等错误选项了。

  [付老师点拨]快读:简明理解题干;(简化语句如:有辐射……有保护等。)

  快解:重复条件必选。(注:AA是逻辑公理,证据确证度100%。)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台湾考生过司考超5% 执

    08年国家司法考试分数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执著多年成考霸:六成考生要当“12-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考生:考国家公务员就像中彩票一12-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一家之言:该如何看待今年的公务12-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千万就业大军遭遇金融危机 考公务12-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09国家公务员考试开考 10组数字最12-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80后唱罢90后登台:90后真的不想12-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揭秘:公务员考试前的“群狼”助12-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视点:辞掉高薪职业考公务员值不12-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时评:大学生为何如此热衷于考公12-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09公务员考生77万余人 人保部副部12-03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国家公务员30日笔试专家支招考前12-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专家支招考前12-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09国家公务员冲刺:短期备考有的12-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提醒:公务员面试与申论备考同步12-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备考必看: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前准12-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公务员考试高分跳板:18天提高2012-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公务员考场上可以实施的“作案手12-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国家公考平均考录比78比1 我该怎12-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09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题贵精不12-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更激烈 复习512-03
    最近试题资料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08年司法考试四川延期区考试试卷11-21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四川灾区延期11-17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四川灾区延期11-17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四川灾区延期11-17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四川灾区延期11-17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务员考试 MBA论文 考研大纲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