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考试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托业考试 | 考研专区 | 司法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公务员 >> 复习指导 >> 行政能力测验 >> 正文  
 
 
 
温故知新: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七大变化
作者:SINA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3 15:06:39

  一、逻辑判断难度明显加大,需要具备专业的逻辑知识与深度的逻辑思维

  例:有关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对超级女生这个娱乐节目不感兴趣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最近某学院的一项问卷调查报告表明,在3500份寄回问卷调查表的老年人中,83%的老年人说自己非常喜欢看超级女生这个节目。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该学院的问卷调查缺乏权威性,其准确度值得商榷

  B.填写并寄回调查问卷的老年人很可能是对超级女生感兴趣的老年人

  C.有少数寄回调查问卷的老年人实际上还不到六十岁

  D.大部分寄回调查问卷的老年人同时喜欢看其他娱乐节目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考试内容侧重上有重大变化

  例:法国的乔利·贝朗13岁时干小杂工。一次在熨衣服时,不小心将油灯打翻,煤油洒到衣服上,雇主要他赔偿,但孩子没钱,只好答应白打一年工。此后,孩子把那件弄脏的衣服挂在床头作为警示。一天,他突然发现那件衣服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但没有脏,而且原有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令他眼前一亮。他通过无数次试验,终于研究出一种干洗剂。一年后,他开了家干洗店,生意越做越大,最后终于成为世界干洗大王。

  2007年的考法:

  这段材料的主要内容是:

  A.当一个人打翻了命运灯盏,跟前一片漆黑时,千万别捻灭了心灵的灯盏

  B.小聪明使人忙乱,大智慧让人安宁

  C.心中有一盏明灯,脚底才有行动

  D.乔利·贝朗如何发明了干洗剂

  2008年的考法:

  这段材料的意在说明:

  A.当一个人打翻了命运灯盏,跟前一片漆黑时,千万别捻灭了心灵的灯盏

  B.小聪明使人忙乱,大智慧让人安宁

  C.心中有一盏明灯,脚底才有行动

  D.乔利·贝朗如何发明了干洗剂

  三、类比推理出现新题型——对称问题

  例题:阳光:紫外线

  A.电脑:辐射 B.海水:氯化钠

  C.混合物:单质D.微波炉:微波

  ( ) 对于 梨 相当于 服装 对于 ( )

  A.苹果——毛衣B.水果——衬衣

  C.书包——鞋帽D.果汁——衣橱

  四、图形推理更加强调“归纳规律”

  每行各图形部分数分别为:第一行,3、2、3;第二行,1、3、4;第三行,3、4、?。第一行和第二行,各图形部分数之和均为8,所以第三行也应遵循此规律,故选择A。

  五、资料分析更加注重解题技巧

  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Ⅰ.2006年第四季度外资实际出资额总计约达9亿元

  Ⅱ.该市拟投资总额在2006年9月份为下半年最低

  Ⅲ.2006年下半年该市外资拟投资额达到拟投资总额40%以上

  A.ⅡB.Ⅲ

  C.Ⅱ、ⅢD.Ⅰ、Ⅲ

  (解答: D)

  六、常识判断只考查法律,不考任可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

  七、数学运算难度持续攀升

   

  难度变化:

  从2007年开始,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的总题量就由135道增加到140道。国考中常识判断由原来多的20道题定为25道题目,言语理解的题量由原来的20—35道题增加到40道题目。在总的题目数量上为140道题目,而作答时间却没有相应增加,提高了考生作答的难度,更深层次的考察了考生对日常信息及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而申论的考查,无论在材料的字数上还是难度上都有所增加。申论的字数由2001年的1,700多字逐步增加到2008年的7,000多字,作答时间没有增加,并且材料的难度和问题的类型也在逐步增加,对于难以把握申论的本质和答题的特点的考生来说,会有无所适从,不知怎么面对和复习的困惑。

  分析定位:

  虽然国考的难度在不断增加,但是所有题目的类型和命题形式都万变不离其宗。根据众多考生对考题的难易程度的把握,我们对数千名考生进行了测查,测查结果显示:在行测的方面,有65%的考生的数量关系和失分率教高,往往将20道数量关系题目全部放弃;有63.5%的考生对常识判断和判断推理的把握不够准确;有48%的考生对资料分析的畏难情绪比较大,好多学生往往没有时间看完资料,感觉到时间十分紧迫,而材料又冗长;有24.2%的考生对言语理解的题目的十分率比较大。在申论方面,有11 .3%的考生对申论的答题把握准确,能够根据材料的核心,以及反映的问题给予较优秀的回答;有45.8%的考生对申论有基本准确的把握,对申论的答题基本规范;有32.8%的考生对申论的材料把握不够全面和准确,在答题过程中语言不够规范;有9.3%的考生对回答申论没有准确的定位。

  由于考生的专业不同和对不同知识层面的把握程度不同,所以会出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现象。如在众多考生对数量关系产生畏难情绪的时候,有少部分考生则反映,拿到考卷后最先做的就是数量关系题。所以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就要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个准确的把握,针对自己的优势加以保持,尤其对于自己的劣势要加以强化训练。在各科目题型的基础训练之外,有意识的进行薄弱题型专项训练。如果能有专人对自己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针对性模拟、讲解的话,效果会更好。建议考生对自己的优劣先进行测查定位,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着手复习。根据大多学生的情况来看,行测部分最容易拿分的是资料分析部分,其次是常识判断和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三部分多数考生都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分数,拉不开差距,但每年都有大量考生因为试卷将资料分析安排在最后,考生按照顺序答题的话,如没有把握好时间,最后就可能没时间做资料分析这部分题目,是非常可惜的。考生应首先做这两部分题目,拿到“基本分数”。这三部分拉不开差距,考生复习准备也相对容易,不是复习重点和难点。行测部分的判断推理和数量关系是行测的核心和灵魂,是最难的部分,也是考生必须攻克的难点,这两部分是考生拉开差距的重点部分,也是复习的难点。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这四部分题目的规律性较强,题型比较明确,仔细研究这些内容拿到高分是有保障的。申论应是和行测同样重要地位的课程,历年考生在申论方面得分不高,普遍在40-50分左右。这和考生对申论认识不清,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以及复习训练方法不得当有关系。针对这一情况,考生可以做历年的国考真题加以训练,或者是报辅导班对自己进行指导和督促。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台湾考生过司考超5% 执

    08年国家司法考试分数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执著多年成考霸:六成考生要当“12-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考生:考国家公务员就像中彩票一12-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一家之言:该如何看待今年的公务12-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千万就业大军遭遇金融危机 考公务12-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09国家公务员考试开考 10组数字最12-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80后唱罢90后登台:90后真的不想12-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揭秘:公务员考试前的“群狼”助12-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视点:辞掉高薪职业考公务员值不12-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时评:大学生为何如此热衷于考公12-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09公务员考生77万余人 人保部副部12-03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国家公务员30日笔试专家支招考前12-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专家支招考前12-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09国家公务员冲刺:短期备考有的12-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提醒:公务员面试与申论备考同步12-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备考必看: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前准12-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公务员考试高分跳板:18天提高2012-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公务员考场上可以实施的“作案手12-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国家公考平均考录比78比1 我该怎12-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09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题贵精不12-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更激烈 复习512-03
    最近试题资料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08年司法考试四川延期区考试试卷11-21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四川灾区延期11-17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四川灾区延期11-17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四川灾区延期11-17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四川灾区延期11-17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务员考试 MBA论文 考研大纲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