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考试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本站商城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 | 考研论坛 | 考研大纲 | 司法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公务员 >> 复习指导 >> 行政能力测验 >> 文章正文  
 
 
 
名师访谈:公务员考试最后26天如何冲刺拿高分
作者:SINA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22 18:36:05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12月9日开考,在这最后26天里考生应该怎样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怎样能在最后的时间最有效的提高自身能力?新浪考试频道公务员站联合华图公务员邀请到公务员考试辅导名师李明委、张超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谈谈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最后的复习计划,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以下为访谈实录。

名师访谈:公务员考试最后26天如何冲刺拿高分
名师谈最后26天如何冲刺拿高分,李委明(中)张超(右)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今天已经是11月13日了,距离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有26天,据统计今年我国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已经达到8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们今天特邀请到华图公务员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委明、张超两位老师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今天请这两位专家分别针对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还有判断推理和言语理解与表达给大家讲一讲08年大纲变化及应对策略,以及在不到一个月的冲刺阶段中如何进行备考,以及考试技巧及注意事项。

  先请两位老师给大家打个招呼。

  李委明:各位网友大家好。

  张超:各位网友下午好。

  主持人:李委明老师,今年大纲较去年有了一定变化,针对今年的变化考生应该如何应对呢?

  李委明:首先第一件事情是各位考生不要太紧张,今年大纲相对于去年大纲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一会儿张超老师会就判断推理那一部分当中的有一种类型叫做类比推理,那个题型会出一种比较新的题型,大家可以把今年的大纲和去年的大纲对照一下就会发现非常明显。

  除此之外其他部分从大纲意义上基本上或者说完全没有什么变化,所以大家基本上备考按照去年的题型,去年的题量,去年的分布也就足够了。但是大纲没有变化并不代表今年的题目不会有变化,因为这些变化可以从历年来题目的变化趋势可以得到,比如说刚才也说到了咱们今年有80万人报考,一共招一万三千多人,大概比例是1:60,去年大致的比例是1:40,这个比例在继续上升,也就意味着今年的竞争会比去年更加激烈。当然1:40到1:60其实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还是一如既往的考题肯定也是越来越难的,考生人数越来越多,考生基础应该来说也越来越好,考生的学力也越来越高。所以各位考生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就是题目变难是一种趋势,但是变难也要部分来看,比如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以及判断推理当中的图形推理,这三部分在去年已经达到了可以说达到了历史上最高的难度,所以我们预测今年的难度会基本持平或略有所下降,但是整体的难度应该来说是基本持平或略有所上升,这个考生也有一定的启示,就是说如果你做了08年国考刚才说的那三部分,包括数量关系、资料关系和图形推理,如果你觉得自己做得非常不顺手,并不代表今年题目还会比去年的更难,但是判断推理其他部分和言语理解与表达,包括常识判断,这几部分如果做起来比较顺手仍然需要加大功夫,这是整个大纲的变化以及对大家备考的一个建议。

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的答题技巧

  主持人:那么就行测中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部分,请李老师给我们的考生提供一些解答思路,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

  李委明:首先这两部分应该说是行测试卷当中考生普遍认为比较难的部分,特别是这一部分当中会有一些特别难的题目,所以第一,考生要学会的不是一个解题方法,而是一个考试的策略性问题。比如说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以及在考试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到,并不是说把所有题目都答完,行测一共135到140道题目,它的得分,它的基本要求是60分,一般来说考到70分左右就基本上可以进面试线了,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心态,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把140道题拿到手,而是保证大概100道题左右的正确率,咱们的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如果有特别难的题目,在我们平常复习的时候发现特别头痛的题目,这部分需要我们在考场的时候学会适当的主动放弃,而不是被动放弃。然后把精力投放到自己相对而言比较有把握的题目当中,这整体上是一个心态的策略性问题,如果你把时间花在比较难的题目比较多,拖得比较长的话,那么剩下一部分可能你能够得到分的就没有时间了。而之前花了时间的题目你又保证不了正确率,这是众多考生在策略上一个非常大的失误,这也是有一部分考生尽管最后有二、三十道题根本没做仍然考出不错的成绩,这是策略上的一个问题。

  另外在数量关系这一部分备考上大家知道,数量关系包括两部分,第一是数字推理,二是数学运算,这两个部分相对而言题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以往考过的题型我们进行一定的分析会发现,各个试卷之间题型和题目的借鉴非常明显,比如说之前考过的之后考,国家考过的地方考,地方考过的国家考,因为它的类型只有那么多,所以我们要准备08国考的话大部分题目,肯定是从已有的国家及地方历年来的真题当中已有的题型当中提取,所以这是我们复习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把以往的题型相对而言复习得比较熟,这对我们备考非常非常有帮助。

  另外我们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思考解题方法的实用性和速度性,因为速度是行测怎么考试的一个核心,大家可以算一下平均每道题整套试卷是120分钟,如果是整套试卷135道题的话每道题是53.33秒,但是像去年整个试卷是140道题,平均每道题只有51.43秒,这就意味着我们在答题的时候心里要有一个数,每道题必须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正确答出。那么我们在备考的时候方法的有效性、实用性和速度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不要认为自己这道题会做了就已经完成了,而要思考如何更快的答题。比如说数学部分有很多都是已有的题型,这时候需要一眼认出来,还有些题型相对而言有一些固有的公式,有一些固定的解题思路,不需要通过一些传统的解法立方程,解方程,这样会失去大量的时间,从而导致做不完题,这是我们非常需要注意的。

  另外一部分是资料分析,这部分也是很多考生比较头痛的一部分,这部分它的难点主要学生会认为是两个点,第一个点就是找数据半天找不着,第二个难点就是算数据半天算不出来。这两个难点必须在我们备考的时候解决,找数据方面希望各位考生一定要注意,读材料的时候尽量去读材料的结构,而不是读材料的数据本身,把材料的结构整体读明白,然后去做题目的时候迅速定位所需数据的位置,这时候才能达到比较快的时间内找到数据这么一个目标。

  另外关于计算技巧,国考的资料分析计算技巧是非常丰富的,也是非常有效的,如果你硬算的话没有一定的技巧,算起来会相当痛苦,这就需要我们平时积累,或者说通过一些参考书学习和练习,并且熟练掌握一些非常大量而非常有效的计算技巧,这是各位考生需要注意的。另外资料分析还有一部分是考生容易忽略的,就是不知道资料分析在考什么,从外在形态来说它有点像以前我们语文或者英语的阅读理解,都是前面一篇材料,后面给出几道题目,这样子的形式,但是它的内在本质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从大纲上就可以明确发现它有这么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数据性,第二个特点是统计性,这在大纲当中已经明确表示出来了。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材料分析当中的材料,主要它的主体思想是数据和统计,所以我们必须对这部分有着深刻的了解,我们到时候做题目,做资料分析才会比较有把握。为什么呢?举个例子,既然它是统计性,因此材料当中的时间性表述和单位性表述就显得非常重要,也是我们平常在考试的时候考题容易出陷井的地方,更是各位考生容易错的地方,这是需要非常注意的。

  另外大纲里头还指明了咱们的资料分析的材料一共分三种类型,文字、图形和表格,这样不同材料的形式也必须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比如说关于文字材料,一般文字材料难点难在数据不太好找,因此明确各个段落的主旨显得非常重要,包括文字材料当中一些关键的标点,一些相似的结构,以及一些主旨段落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一种是关于我们的图形,图形一般难在图形的理解之上,如何迅速的理解图形,看懂图,包括饼图,柱状图,趋势图,甚至还可能出到比较新的题型,比如说大家可能看到过的网状图,这些各种各样的图形以及不同图形之间的结合一定要在考试之前就把它基本形态了解清楚,上了考场就比较容易地从图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所以一般图形性材料难点是难在对图的理解之上。

  另外一个是关于表格,表格是数据相对最好找,也是理解起来最容易的,但是难点一般难在比较难计算,而且表格性材料也是历年来国考当中考的最多的,在02到07年所有的资料分析当中表格性材料占了40%以上的比重,这是各位考生需要尤其注意的。上面就是关于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各位考生在备考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和要点。  

  主持人:张老师,我们都知道判断推理是比较难的一部分,但是这个部分又是最容易节省时间的部分,请张老师为我们的考生就判断推理部分提供一些解题思路,以及针对常识方面应该如何突破,对大家提供一些宝贵意见。

  张超:判断推理应该说它主要分成四个大板块,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和类比推理。刚刚李老师刚才说的大纲问题我们观察今年的大纲,我们会发现前三个板块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在类比推理发生了一些小变化,以前大纲是这样的,就是说在提干中给你一组词,这组词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让你选择一组词,使得这两组词的逻辑关系最为相近、相似。他给出的例题是阳光与紫外线,底下有若干个选项,最后的答案是海水和氯化钠。今年在这道例题后面加了一小段话,写了一个又例如什么对于梨(相当于服装对于什么),又加了这样一道例题,最后填进去的是水果对于梨相当于服装对于衬衣。这其实传递一个信号,就是指我们在类比推理中有两种题型,一种就是一一对应的,像阳光和紫外线的这种,第二种就是两两对应的,这样的一个变化表明了是一种什么变化呢?应该说是一个时间复杂度的变化,就是使它只是耗费你更多的时间,但是在难度上其实并没有变化。

  以前阳光和紫外线这种题你最多读五个词可以把答案选出来,你现在前面有一组词,后边有一组词,你最多需要读八组词才能选出来,也就是时间耗费的更多,但实际上难度并没有发生太多变化。今年大纲推理和去年的表述是基本一致的。

  针对于判断推理这部分的复习应该说四种类型的题有不同策略,对于图形刚刚李老师也提到,图形这部分题是去年最难的部分,但是它相对来说是复习里面比较容易着力的一部分,因为是文化公平的考试,对所有的考生来讲是完全公平的,每个人都有条件掌握它其中的变化规律,也就是我们要在一堆图形中找出这些图形的变化规律是什么。那你就要通过真题的练习,通过做一部分的真题看在历年国考中出现的变化规律有哪些,通过这个来增强你对图形变化规律的理解。

  对于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来说,它主要需要的是一些生活中的常识。这些常识是很难在短时间之内进行提高的,主要就是通过真题来理解这些题中的一些主要类型和它的作题技巧。相对着力比较大的是逻辑判断这个部分,逻辑判断这个部分它的名字经过很多演绎,一开始叫演绎推理,后来叫逻辑推理,现在叫逻辑判断,这个部分应该说是我们判断推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在我们考试中很多考生很困惑的,因为其中有一种类型的题往往大家要费很多时间,就是关于推理类的题目,我们说它是小学奥数的题目,叫逻辑推理,这种题目会花大家很多时间,给你一堆话,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你推断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这种题目就有一些比较强的技巧,比如说四个人在说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说真话有的人说假话,这时候一个常见的技巧就是要找其中的矛盾,看看谁和谁说的是矛盾的,如果有甲乙两个人说的是矛盾的,这两个人的话必定一真一假,我们可以迅速把其他人说的话是真还是假快速判断出来。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就可以使我们整个提高逻辑判断这部分的答题效应。

  作为判断推理中的复习我建议大家以真题为主,因为真题它能最真实的反映出我们在国考中的命题趋势,以及国考中所考察的规律以及题型。通过做这些国考的真题大家可以总结,不仅仅是做题,而是通过做题总结这里面所涉及的题型和规律。地方的真题有一些不是特别严谨,包括我们定义判断理解是争议比较大的,因为我们在考试中并不能把所有的题都保证做出来,而是我们要把最主要的,我们能够拿到分数的题快速准确的做出来,所以我不建议大家在一些过于难的题目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而是用在主流题型的处理上,这是关于判断推理的部分。

  关于常识呢,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国考考的全部是法律常识,其实是七个法条,就是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和诉讼法,主要是这七个法条,这里头比较重点的一个是和老百姓有关的,民法,第二个部分就是和公务员有关的,行政法,这两个法条占的比重比较大,像行政复议,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这些法条都比较大,和老百姓有关的共用财产,继承的一些问题,遗产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比较热,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关注两方面的内容,一个就是新颁布的法律,譬如说像物权法,譬如说今年颁布的反分裂国家法,再一个要关注的和我们公务员本身的素质有关的,像行政方面的法律,以及包括现在颁布的公务员法,这些应该是大家复习的一个重点。我想这是主要法律常识方面的一些复习建议。

言语理解与表达短时间内如何提高

  主持人:再请张老师为大家谈一下言语理解与表达这方面。

  张超:言语理解与表达在国考中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潜词造句,就是用词,或者说就是词语的辨析,它考察的主要是三种类型,一个是实词,一个是虚词,第三个是成语。这三个里面实词大概占80%,成语大概占百分之十几,虚词就很少。这里头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涉及到语感的问题,很难在二十多天的时间内进行提高,我们能提高什么?就是一些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就是除了语感之外是我们可以把握的,譬如我们以实词为例,有很多技巧,譬如说运用词语的感情色彩解题,比如说我们给大家三个词,成果,结果和后果,这三个词我们如果要选,底下选项有三个词要填的话首先要分析它的感情色彩,我们就能够注意到成果是一个褒义词,结果是一个中性词,后果就是一个贬义词,那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就可以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来选择到底填入哪个词,这就是我们的一个技巧。所以大家在最后做题期间一个是要把一些常见词的词义弄明白,在此之前要加强一些练习。

  第二种就是片段阅读,给你一段话,看完以后让你回答一些问题。最近比较流行就是主旨题和观点题,主旨题就是问你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关键题就是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这两种常常比较接近。这里头就有一些做题技巧,就是我们怎么能快速地找出在这个文段中作者的中心是什么,或者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你就要注意一个表达的策略,譬如说论断的关系是先说A怎么怎么样,然后突然有一个转折,但是,然后又说B,这个A但是B这样一个结构,它的论证中心我们就显然知道应该是B,就像一个领导批评下属的时候,他先说你工作很认真,做得很好,但是,下边就是要批评,批评就是他的中心。在这样一种论断的结构下作者的中心就是论证,但是后边的B。再譬如前面说了很多,最后说了一个所以,或者由此可见,那么这表明由此可见后面的常常就是文段的中心,所以我们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抓住这个中心,这需要我们做一定量的习题练习,看看在一个片段中作者的观点到底出现在什么位置,就是针对不同的题型要做出不同的判断,这是有一些技巧的。

  再譬如说由此不能推出的像一些细节类的题目,细节类的题目常常出现一些逻辑错误,就是偷换一个概念,或者改动了一个时间,比如他错误的拼接,有一些常见的错误,这需要我们练一定量的真题。整体来说对于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个部分,就是关于语感的这些内容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我们能提高的就是做一定量的真题,通过这些真题看一看涉及到的规律和方法有哪些,对自己有一个提高。   

  主持人:李老师,现在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行测这一方面怎么样能够让考生拿到高分?因为这次高考是应届在校大学生考试,还有一些社会在职的考试,他们应该分别做出怎样的分析能够在这次国考中拿到一个好一点的成绩?

  李委明:首先这个考试应该说国考是面向所有的应届毕业生和社会在职的、符合条件的所有考生,因此这些考生在复习的时候没有太多策略性的差异,惟一的一点,或者说相同的一点就是都是要好好复习。这个复习我们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首先是自己的时间把控性,一定要找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清静的地方,比如说可能应届毕业生,大四了,或者研究生要毕业了,很久没有上过自习了,一定要去静静地把自己的心静下来,去自习室里好好学习,在宿舍里头好好学习的可能性比较小。另外如果已经毕业了,或者工作了好几年,想找一个清静的地方比较困难,但是最好身边有这样的一个大学可以去自习一下,或者我还看到很多考生白天上班,上了班以后六点钟全公司的人都下班了,一个人关在办公室里看书,整栋楼里头静悄悄的,这种学习状态也是比较可以的,所以说一定要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另外多花一点功夫,多花一点精力,不要认为这样的考试非常简单,如果你只是把这门考试当成随意性的考一考试一试就无所谓了,但是如果你把这门考试看得相对比较重,对自己的人生有一定影响的话,最后这一个月一定不要放松自己,毕竟这个考试难度越来越大,这是整体的把握。

  另外复习的时候要注意两点,第一点我前面已经提到过了,一定要注意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和速度性。通过真题这一部分来研究考试的整体趋势,可能考到什么样的地方,可能考什么样的题型,可能是什么难度,把这部分研究透了,相对应的一些方法一定要了如指掌。另一部分是关于整个考试的节奏要把握,因为我们前面提到一道题目时间非常短,因此我们到了后期一定要成套成套的试卷练习,这个时候咱们的真题基本上都做完了,所以再拿真题练习意义并不大,所以需要找一些相对高质量的模拟题。当然所谓高质量的模拟题它的质量肯定远远不如真题,所以我们在练习的时候注意不要太在乎这样模拟题的难度,方向性,题型,可能会有很多很偏的题目在考试中根本不会考到,不要太在意,而主要在意自己对这样成套试卷题目的节奏上的把握,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前面那一部分,我说题型、方法的一个把握,如果相对而言基础比较好,通过真题自己做一定总结,就可以总结出很好的方法,但是对于大部分考生自己总结题目是效率极其低的。另外还有一部分考生自己根本没有时间来总结题目,因此选用一本质量高的参考书仍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是给各位考生的一个建议。

  主持人:张老师,知道您是判断推理这方面的专家,除了刚才您介绍的一些方法,您还有没有一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方法让考生在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能够好好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复习?

  张超:我首先赞同李老师刚刚说的战术,实际上我首先反对这种题海战术,或者说做大量的题,这个可能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因为对我们判断推理这部分内容来讲有很多是有争议的题目,你做的过多反而淹没了你的思路,我建议大家就是两步,第一步通过国家的真题,就是李老师刚刚说的,通过国家真题锻炼我们的方法和思路,找这种规律,看看国考真题考的究竟是哪些知识点,不是就题论题,而是对每一道题深挖,看它背后的规律和方法,这是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模拟训练,模拟训练主要是找节奏,找感觉,这时候不要拘泥于某一个题的对错,这里面提醒大家一点,在做国考真题的时候大家要注意,有一些题可能是以前国考考的重点,现在已经不再出现了,这类题大家就不要过多的去做,譬如说以前国考考过事件排序,这个现在已经不考了,我们就不要做事件排序的题目。再譬如说我们以前的定义判断,定义判断类的题目以前国考中完全都是法律常识,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等,但是近年来更向一些综合的方向发展,大家就不一定要过多做以前的定义判断中的法律类题目,就不必做的过多了。譬如图形推理,以前国考中考的空间构成推理以及平面组成推理,在今年的国考中估计都不会出现,这种题目大家也不必练的过多。但是有一些题目只要反映的方法、思路是一样的,我们就可以继续练习,比如国考图形现在考的是我们叫坐标推理,也叫九宫推理,这些题目和以前考的类比推理,对比推理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发现它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你还是可以推动类比推理,对比推理的题目来研究整个图形推理考试的规律,这样的题目就可以做。大家一定要善于举一反三,通过题来归纳出它里边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比如图形推理它的变化其实只有三方面的变化规律,第一个方面,叫做样式,第二个方面叫做数量,第三个方面叫做位置,它只有这三方面的变化规律,我们考生你就看看它每个图是不是样式的变化规律,是不是数量的变化规律,是不是位置的变化规律,你要是归纳出这些题型就可以比较快速地做对这道题。

  另外一定要善于找一些小的技巧,当然这些技巧可能大家没有时间总结,可以按照李老师刚刚说的办法找一些参考书,也可以到我们的华图网站上看一些专家的点评,譬如说我刚刚讲的逻辑判断里头的有真有假型的找矛盾,通过找矛盾的方法非常快速的进行解题,这都是一些常用的技巧。这是我的一个备考建议   

  主持人:节目的最后继续邀请李委明老师以及张超老师为大家讲解一下,从现在到考试这短暂的26天考生如何展开有效的复习?

  张超:我觉得刚刚其实已经大概说了一些,第一,通过真题来练思路和方法,第二,通过模拟试题找节奏和感觉,这时候大家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时间分配,就是对于一道题120分钟,五个部分,我应该花多少部分做每一套题,另外你可以找一些做题的顺序,不一定按照题给的顺序来做题,你可以把你觉得比较容易快速做出来的,或者你自己比较有把握的题目,你先做,可以调整时间的顺序,这些都要通过做大量模拟的试题找自己的节奏和感觉,我想这两个是主要的在这段时间内的一个复习的策略。

  李委明:关于复习策略前面已经提到比较多了,我再补充几点,一个考生在复习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就是从小到大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来说这个习惯本身可能是好的,但是对于备考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就是在看书的时候先把书读一遍,书里头必然有相对比较难也有比较容易的部分,比如说一看就明白了,或者看了一会儿,想了一会儿,发现自己会做,试了试发现果然会做,这是比较简单的部分。另外一部分是看了半天没看明白,想了半天怎么也想不明白,或者看着它的解答不明白,问了很多人才问明白,这是相对比较难的部分。一本书如果比较难的部分各位考生会做大量标记,当考生回过头来看书的时候习惯就发生了,什么习惯呢?就是重点去看那些比较难的部分,这对于我们真正备考行测是一个致命的不应有的习惯,为什么呢?前面提到了咱们的考试并不是想把140道题里面的140道题目全部做出来,并且保证90%的正确率,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集中主要的时间去完成那些我们容易答出来的题目,比如说100道题目,保证90%的正确率,相对而言基本分数就已经保证了。所以我们复习的时候如果你复习了第二遍,回头那些比较简单的部分才是我们复习的重点,把那些部分重新再看一遍,能否总结出更好的办法,能否做得更快、更加有效、更加精确。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能否在众多题目里头迅速找到这些相对比较简单的题目,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因为题目很多,我们所谓的先做简单题目再做比较难的题目,你先得找到,所以这种辨别题目的能力是需要我们平常有所锻炼的。反过来对于那些比较难的题目,假设这道题目你想了半天弄明白了,但稍微换一换几个数字,或者稍微换一换几个外衣,你就已经不会做了,这样的题目上了考场你要告诉自己我是不会做的,所以要学会主动放弃,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各位考生要注意的。

  还有比如数字推理这部分,很多考生喜欢钻研比较难的题目,这些题目基本上都不是咱们国考的真题,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叫做好题不出门,错题传千里。为什么呢?一道非常好的题目符合国考规律的题目,做完了就做完了,会了,但是如果一道题目可能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模拟题出来的,可能是某一些老师,或者某一些学生自己编出来的题目,根本就不具有国考的实用性,一拿出来很多考生具有非常浓烈的科研精神,他去做这样的题目,发现不会做,越是不会做越来劲,然后问了十个人,这十个人发现我居然有不会做的题目,然后又问一百个人,从此这道题目就出名了。但是这样的题目虽然很出名,它本身不是我们国考的方向,甚至还会有真题,只是几个数字错了,比如说应该是13,有这么一道题目,但是错打成3了,然后很多考生拿过来问我。还有一个数字叫118的,在很多错误题目里头变成1,8,也有很多考生跑来问我,还有很多余数成规律的那样子的数字推理题目也有很多考生问我,那些都不是我们真正考试可能碰到的题目,这是复习的有效性。因此复习方法、复习难度尽量以相对而言比较有权威的参考书里头国考真题为主,然后把握节奏可以去考模拟题,但是不要在乎模拟题里面的难度和题型的方向,这是需要提醒各位考生的。

  张超:我们判断推理中也有很多这样的题目,就是很难的题,大家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因为这部分比较难的题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一个是图形里面,这些题大家不要过多花太多精力,因为07年图形的题已经比较难了,预计08年的题不会超过这个难度。第二个就是逻辑判断里面的推理的题目,网上流传很多很难的题目,这些题目应该说是推理类很专业的题目,什么两人手里拿着若干张牌,互相猜他们的对话等等,这种题目非常难,大家不要花过多时间。还有一个就是关于定义判断,定义判断里近年来一些题流传了很多,省考的题目有很大争议,对于这种类的题目大家不要投入过多的精力,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我们的主流题目上,反映我们考试的趋势和变化规律的大多数的题目上,而不要因为某一道题而牵扯过多精力,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节奏和对题的感觉上,培养自己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而不是拘泥于某一个题的对错,这是我们在最后二十几天非常关键的一点。

  李委明:刚才张老师说的有一点是非常有道理的,就是备考地方考试尽量以国考题目为主,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相对而言国考的题目会比地方题目精确一些,但其实第二个原因可能更重要,就是因为国考研究的人相对比较多,题目相对比较精确,不是说国考的题目比地方的题目精确,而是说我们拿到的国考题目比我们可以拿到的地方题目精确。因为我们知道公务员考试的题目都是不公布的,所以这些题目拿到手的和真实的原来的样子,会进行一定的再加工,国考相对而言加工的精确一点,但地方考试可能本身的样子还可以,但是拿出来以后由于研究的人相对比较少一点,所以错题非常非常之多,本身没错,再加工以后就错了,这样的题目千万不要过多的去在乎。另外大家备考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疑问,这些疑问在咱们的网站上面,各个网站,包括一些论坛上面有广泛的讨论,这些讨论建议各位考生主要还是借鉴为主,不要过分的去相信,包括一些出版物,包括一些书上的答案,也有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所以如果各位考生在这方面,在题目上面假如有一些自己想不明白的,或者书上看不懂的,可以推荐大家去我们华图的主页上面有专门的专家答疑区,都是公开向所有的考生没有任何障碍的回答,这个地方相对可以得到权威的回答,希望各位考生注意。

  最后一点,在考试阶段有一些细节的东西在之前就要准备好,比如说考试期间的休息,考试期间的心态,考试期间的安排,以及最重要的是考试的时候要带什么,不要带什么,要注意什么,最好提前列出一个单子来,免得出现像以前总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星期六考试,以为星期天考试,睡一觉起来准备去考试别人都考完了,这些都是不应该犯的毛病,这些细节大家平常多注意就可以了。我和张老师在这儿跟大家也谈一谈对于最后这么二十几天关于备考方面的东西,最后我们代表华图祝各位考生在最后二十几天里头好好复习,复习出自己的真本事,考出自己好的成绩,取得自己满意的职位,获得自己圆满的人生,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委明、张超两位老师做客今天新浪网教育频道访谈,同时感谢各位网友对此次访谈的支持。最后祝愿各位考生在今年的国考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感谢各位网友观看,再见。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2007年考研高校复试线

    提醒:报考法硕不可忽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考试提醒:08国家公务员网上确认11-21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2008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报名结束11-21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07年重庆提高透明度 征集40人旁听11-21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2008年度国家公务员招考现场确认11-21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07年成都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11月11-21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浙江省低保及特困生可申请减免公11-1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08年浙江省公务员报考工作11月1511-1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公务员名师做客谈最后25天冲刺复11-1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国家公务员考试前考生忙报辅导班11-1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08国家公考16日前确认 低保特困生11-12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浙江省公务员报名照片限定大小愁11-22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公务员考试四字真经:考生学会对11-22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08年国家公考时事名词解释:基尼11-22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08年国家公考时事名词解释:财产11-22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08年国家公考时事名词解释:会展11-22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08年国家公考申论时事名词解释:11-22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08年国家公考时事名词解释:拇指11-22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08年国家公考时事名词解释:人民11-22
    普通文章[英语]边玩边学:看电影《断背山》学考11-21
    普通文章[英语]名师指导:考研冲刺阶段如何突击11-21
    最近试题资料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全真模拟题及11-22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全真模拟题及11-22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2007年金路公务员考试面试训练专11-22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之面试训练11-22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图形推理热11-22
    普通文章[试题资源]06年国考判断推理典型真题与精解10-30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务员考试 MBA论文 考研大纲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