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考试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托业考试 | 考研专区 | 司法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公务员 >> 复习指导 >> 申论 >> 正文  
 
 
 
2010贵州公考申论考试情况分析及备考策略
作者:SINA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9 16:36:41

  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考试已进入紧张的备考复习中,在近些年的考试中,贵州省公务员考试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考试风格。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要多研究真题,仔细揣摩,对备考和应试都是大有好处的。

  一、申论材料分析

  2009年贵州省公务员共10则给定材料,字数约5100字,主题为“豆腐渣工程问题”。经过分析其材料有如下几点特点:

  (一)普遍性

  题材反映的是全国各地、各领域、各行业、各层级普遍存在的问题,蕴含的对策思路是全国要共同遵循的指导思想或原则。例如,2009年贵州省的主题为“豆腐渣工程问题”,就是很多地方都存在的问题;又如2009年浙江省考以应对金融危机为题材,2009年北京市考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为主题,诸如这些治理工程问题、应对金融危机和加强公民文明素质建设问题,是全国各级各地政府普遍面临的问题,尤其容易被申论考试选为命题的题材。

  (二)非敏感性

  申论题材不可能是高度敏感性的话题,如涉及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族、宗教、人权、外交、国防、腐败、刑事案件等问题。也就是说:一是不会涉及层次过高的问题,二是不会涉及关系过于复杂的问题,三是不会涉及争议性过强、国家和地方政府尚无定论的问题。应试者不必过多地关注敏感性、争议性话题,应把备考的主要精力放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一个具体领域如民生、经济、文化、教育、环保方面,放在一省一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对于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等相对敏感的问题,要有所积累和研究,但要侧重技术层面,以就事论事的态度设想如何妥善解决问题,而不要陷入到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官员素质等方面的争议中去。

  (三)关注人民切身利益

  随着社会发展和政府转型,各级政府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新型权力观、政绩观,以及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在施政中更加强向于“民生”路线,相应地反映了申论考试命题中,选题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关注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话题。

  如2009年贵州省选题为“豆腐渣工程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影响了人民的居住和出行,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深刻地体现了关注人民切身利益这一特点。

  二、申论题目分析

  2009年贵州申论试题共三道,分别为概括类试题、对策类试题、论述类试题。作答字数在1800字左右。具体情况见下表:

次序 内容 类型
第一题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出造成豆腐渣工程的主要原因,字数在200字内。(25分) 归纳概括类
第二题 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字数在400字内。(35分) 提出对策类
 

第三题

请结合材料,联系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在1200字左右。(90分) 论证类试题

  根据分析,贵州省申论试题有如下几点特点:

  (一)试题难度较低

  贵州省申论试题难度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具体情况可以见贵州省与国家试题的比较表:

2009年贵州申论 比较项 2009年国家申论
3题 试题数量 4题
概括、对策、论证 试题类型 概括、分析、对策、论证
1800字 作答字数 2000字—2300字

  同为2009年的试题,贵州省的申论试题无论在试题数量、类型,还是作答字数上都比国家申论试题要少。因此,贵州省申论试题的低难度有目共睹,这是有利于考生的备考和应考的。

  (二)三题模式

  三题模式指的是试题中包括“概括类、对策类、论证类”三种试题的模式。这种试题模式国家和地方申论考试都曾长期使用过,现在仍旧有许多省市还在沿用,贵州省就在其列。这种模式因经过科学论证,可以有效地测查考生的各项能力,虽然试题形式相对来说不够“新潮”,但仍不失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测查方式。考生应仔细研究这种试题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备考。

  (三)注重基本能力

  申论考试本身就是对考生各项能力的测查考试,诸如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皆在申论的考查之列。但因为贵州省的“三题模式”,因此贵州省更加注意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

  (四)未来有较大变化空间

  申论考试是一直处于变化中的,这种变化广泛的体现在2009年国家和地方各级申论考试中,贵州省虽然2009年保持了一贯的考查方式,但随着考生对“三题模式”的熟悉,随着考试内涵的不断扩大,考试形式的变化应只是时间的问题,因此考生在备考时应尽量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做到全面应考。

  三、申论的备考

  对于申论的备考,各位考生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制定计划,按时完成

  备考有无计划,以及计划是否科学、周密,直接影响着考生申论考试的成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申论的复习也是如此。考生在准备公务员考试之前,应当制定一个符合自己状况与时间情况的详实的复习计划。考生每天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复习?考生对于申论是有所了解还是一无所知?这都是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不同的考生适用不同的复习计划。

  计划要详实、周密,要具体到每天要做多少事情。如果只是粗糙、笼统的规划,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计划一旦确定,就要坚持施行,按时完成,半途而废或是中间改变计划,都会严重影响复习的效果。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也是必要的。

  (二)学习方法,实战演练

  备考申论,首先要从申论考试本身出发,了解申论,研究真题。申论各种题型的作答是有方法的,尤其是一些名师从实战中总结出来的方法,非常实用,考生要认真学习。当考生熟悉了申论各种题型的作答方法后,就要多做真题和模拟题,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完,进行实战演练。通过大量的练笔,考生才能熟练掌握所学的方法,适应申论考试。

  一般考生容易犯的错误是看的多写的少,重视搜集信息但不重视练笔,重视观点而不重视文字表达。练笔时可以用往年真题,写好后按照参考答案自行修改,也可以找老师批阅。在练笔过程中,消化方法理论,提高写作水平,形成自己的作答思路和写作风格。在考试过程中,把平时的积累发挥出来,就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三)培养公务员素质

  申论考试考查的是公务员的各项能力,按照新大纲的要求,主要是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这些能力中包含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和公共管理能力。这些能力能否得以提高,如何提高,是考生准备申论所面对的首要难题。一个很好的办法是多阅读,多读那些反映社会热点同时又包含政治素养和公共管理思维的文章。考生还要对这些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

    公务员法颁行5年 干部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评论:解读“企业家下一代考公务06-09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评论:公务员招录面向基层一举多06-09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评论:不领工资也要做公务员06-09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天价公务员培训:面试包过背后的06-09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中国“基因歧视第一案”三公考生06-09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天价公务员培训班”会不会成为06-09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天价公务员培训班背后是利益均沾06-09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公考生告人保局基因歧视败诉 称能06-09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公务员法颁行5年 干部人事管理法06-09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公务员考试公平透明之外还欠缺什06-09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英语]2011年考研英语完型填空应试三大06-09
    普通文章[英语]名师指导:考研英语新题型全解析06-09
    普通文章[英语]拿下四环节 攻克2011年考研英语单06-09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写作必背好句推荐06-09
    普通文章[英语]2011年考研英语写作常见问题九问06-09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河南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攻略06-09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010年新疆公务员考试职位分析06-09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湖北2010遴选选调生和考录公务员06-09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010年新疆各级机关招考公务员公06-09
    普通文章[数学]专家指导:2011考研数学暑期强化06-09
    最近试题资料
  •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务员考试 MBA论文 考研大纲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