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险制度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窄。二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紧迫。三是社会保障资金平衡压力巨大。四是体制转轨遗留的社会保障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把城镇社会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把发挥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对完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系统部署。
一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一,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强化保险基金统筹部分征缴,基金征缴是扩大社会保险基金的主渠道,要做到应收尽收。第二,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第三,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二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第一,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着力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加强基金管理。第二,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城镇没有就业单位的居民,包括大中小学的在校学生建立这项制度,逐步解决他们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第三,发展社会医疗救助,对生活困难的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救助。第四,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努力实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
三是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国务院已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和《工伤保险条例》,生育保险有劳动保障部门行政规章,这三项保险的配套政策也相继颁布实施,进一步改革的关键是如何扩大覆盖面。
四是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他们的社会保障权益不仅是农民工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和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
(十一)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
1、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重点
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等五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成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重点。
2、意义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党风建设尤其是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大量的矛盾和问题还会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因此,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信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3、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的对策及措施,
第一、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既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也是在帮助我们改进工作。要树立抓好经济发展是政绩,做好信访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也是政绩的理念,聚全社会之力,更多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多地办好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更多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惟此,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解决信访问题。
第二、坚决依法按政策办事。这是作好信访工作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国务院颁布实施新修订的《信访条例》,成为信访工作的重要行政性法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是信访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要注意把握出台的时机、节奏和力度,注意瞻前顾后、照顾左邻右舍,兼顾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确保政策的严肃性、连续性、稳定性,注意相关政策之间的关联性。要注意汲取来自基层和群众的智慧,检验各项政策措施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大力推动既定政策措施的落实。
第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各地各部门要把做好信访工作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倡导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坚持做到热情、依法、负责、奉献,更多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接待群众来访,包案解决信访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解决好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各级信访部门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做好信访工作的本领,努力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有思想、特别能作为的信访工作队伍,以更加过硬的素质、更加优良的作风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