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女生贴在寝室里的励志标语
空旷的杭州下沙让冬天显得更冷,孙婷、胡成英、许珊和郑桂芝昨晚走在回大学寝室的路上,讨论着今天学习的心得。
这四个女孩子是一个寝室的室友。已经大四的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考上公务员。
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孙婷和同学们在大一刚进校门的时候,就被老师告知,这个专业的就业面很窄,大家如果要为自己负责的话,就应该及早考虑自己的毕业去向:公务员、律师或者企业中的法务工作者。
在几个月前的司法考试中,这个寝室全军覆没,严酷的现实让她们更加坚定考公务员的信心。当同学们正在轰轰烈烈的招聘会上紧张面试的时候,她们选择了把时间花在《申论》和《行政能力》上。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突破百万。这4位女生报考的岗位是:
孙婷,杭州国税局政策法规科二,报考和录取比为478比2;
许珊,杭州国税局政策法规科一,报考录取比为139比1;
胡成英,上海海关,报考录取比为780比8;
郑桂芝,宁波象山国税局,报考录取比为71比1。
稳定压倒一切
记者:你们4个人中谁最早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的?
孙婷:都差不多吧,今年上半年就开始了。因为我们的专业就业面比较窄,想来想去,公务员是最佳的出路。
记者:为什么呢?
胡成英:稳定啊,现在是稳定压倒一切。
记者:还有其他原因吗?
许珊:我个人认为自己也是比较适合当公务员的,我比较怕竞争激烈的地方,我的性格也不善于勾心斗角,当公务员生活会平静一点吧。
郑桂芝:我也是这样想的,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去做创造性很强的工作,在公务员这个体制中,我可以按照要求完成自己本分的工作,我是一颗合格的螺丝钉。
孙婷:其实现在公务员也很强调工作能力啊,我觉得在公务员岗位上也不是碌碌无为的,可以当事业来做。
大家都在说形势不好
记者:没有想过跑跑招聘会,看看有没有其他机会?
胡成英:我们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跑招聘会。我们的目标就是一定要考上公务员,全力努力着。
记者:这些天来,你们的作息是怎么安排的?
孙婷:9点钟去图书馆看书,中午吃个饭休息一下,下午继续,晚上一直到9点回宿舍,反正除了吃三顿饭的时间之外,我们都花在看书上。同时也参加了社会上的辅导班。
记者:辅导班有用吗?
孙婷:更多的是心理安慰吧,听说有人去了辅导班,我们也不能不去啊,去总比不去好吧。
记者:既然没有接触过人才市场,你们是从什么渠道得知目前的就业形势不好呢?
许珊:这还要自己去吗?大家都在说啊,我们以前也在网上投递过简历,比如一些企业需要法务工作者之类的,发现大部分不靠谱,这些企业的名字听也没听说过,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大学的教育成本不能忽略不计
记者:你们会考虑去外地工作吗?
孙婷:不会啊,我们希望留在杭州,或者回老家也可以。我是淳安人,我最大的愿望是回家工作,可以陪陪妈妈和弟弟。这里有来自富阳的、象山的、柯桥的,如果不能在杭州,我们就想回家去。别的地方不考虑。
记者:听说过“先就业再择业”的说法吗?
郑桂芝:听说过啊,但是我们要在这个城市里生活,很多现实问题是不得不考虑的,如果在杭州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的话,连生活都无法维持,又怎么谈得上去择业呢?再说我们4年大学的教育成本,难道能忽略不计吗?
考不上再去应聘
记者:你们觉得4个人都能考上吗?
大家:不能。
记者:那怎么办呢?
孙婷:还有省级公务员考试啊,我们也没有把宝全部压在国考上面,对我们来说,国考(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更多意味着练兵,在国考中积累一些经验,然后明年三月份还有省考,实际上,老师说省考每个月都有的,各个不同的省份考试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你愿意,可以一个个去考过来。
记者:那你们刚才不是说不考虑外地的工作吗?
大家:是的。
记者:那么其他省份的考试对你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大家:对。
记者:省考竞争也很激烈吧?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考上怎么办?
孙婷:国考之后,我们打算去各个招聘会看看,投一些简历,只能走着瞧了。
记者:2009年工作岗位减少、毕业生增加,如果你们慢一步行动的话,会不会担心好的岗位被别人先下手为强呢?
孙婷: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选择了考公务员这个目标,就一定会放弃一些东西。当然,说到底这也是我们理想的想法。实在不行,总能找到工作的吧,也许会苦一点累一点。明年还是可以再考过啊。(记者 卢哲恒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