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考试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托业考试 | 考研专区 | 司法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考研专区 >> 复习指导 >> 政治 >> 正文  
 
 
 
2010年考研政治理论五门课考试背诵版(七)
作者:海天教育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30 13:44:15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背诵版

  第四章  人类社会极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①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基本问题在历史观中的贯彻和表现。

  ②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两种基本形态:一是唯意志论,这是历史观上的主观唯心主义,把人们的思想动机、主观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二是宿命论,这是历史观上的客观唯心主义,把人类社会之外的某种神秘精神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和支配力量。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 

  ①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物质方面。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对社会发展起主要决定作用的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②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包括气候、土壤、山脉、河流、矿藏以及植物和动物等等。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时,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③人口因素。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以及人口的发展和分布等方面。第一,没有一定数量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第二,在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的密度和增长速度是否同生产发展的状态和需要相适应,会对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含义,是人的一切意识要素、观念形态等全部精神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第一,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

  第二,道德是是依赖社会舆论调整人与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第三,宗教是统治人们的那些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

  第四,政治法律思想是关于政治法律的观点、理论的总和,是经济基础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

  第五,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最抽象的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的特点: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在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社会意识的构成:从杜会意识的主体的角度区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从社会意识的高低不同层次的角度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②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但它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体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三,社会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意义

  ①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意义:第一,它宣布唯心主义破产。第二,他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它们的矛盾运动构成社会发展的内在源泉和根本动力。

  1、生产力

  ①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

  ②生产力的运动、变化、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③生产力构成: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总和。

  2、生产关系

  ①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属于人与人的关系。

  ②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关系,既不能自由选择,也不能随意改变。

  ③从生产和再生产的运转过程看,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从划分阶级的经济基础的标准看,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就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意义:这一原理是制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战略、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经济基础的含义

  ①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②经济基础属于社会的物质关系,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2、上层建筑的含义

  ①社会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②上层建筑关系: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互为因果,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既定的现实力量,影响人们的思想,两者都是经济的反映,

  3、社会形态的内涵

  ①社会形态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②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揭示了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体,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即有规律的过程。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

  ①辩证关系原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②上层建筑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当它为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阻碍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

  ③意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之一。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

  1、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即经济制度)、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每一社会形态都是历史的,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人类社会就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

  2、社会发展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①统一性是指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规律,不同国家、民族发展的具有的共同的社会形态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趋势。 

  ②多样性是指发展中的差异性、特殊性、丰富多样性。表现在:各个国家、民族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多样性。

  3、社会形态的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①社会形态的更替的必然性是指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发展的趋势是确定不移的,是自然历史的发展的过程。

  ②人民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做出这种或者那种选择,是有其特定原因的。具体表现在:第一,是取决于民族的利益;第二 ,取决于交往;第三,取决于人民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深化

  4、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①社会发展的前进性的含义: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方式的矛盾作用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全面的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②社会发展的曲折性的含义:是指社会发展的前进过程不是直线上升、一帆风顺的过程,是伴随着暂时的停滞、曲折迂回的路线,甚至出现暂时的倒退。

  ③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

    2010年国家公务员部分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热议:公务员考录模式统一 难解公11-3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11-3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2010年温州市公务员招考公告公布11-3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2010年国考北京十余万考生上阵角11-3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2010年国考结束 天津考生感觉题多11-3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90后女大学生:我们在考公务员与11-3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开考 宁夏共有11-3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近百万人参加2010国考 考录比达到11-3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国考北京11.4万人参加 常识类考题11-30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国考赶考当作玩 “裸考者”越来越11-30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010年国考行测命题变化分析:稳11-30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前提示汇11-30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专家支招:公考如何“临时抱佛脚11-30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010冲刺国考:考前一周复习三策11-30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8日截止打印准考证 考生请做好冲11-30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010年国考考前11点提醒:三大纪11-30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冲刺国考:考前一周复习四点注意11-30
    普通文章[数学]数学复习:化被动为主动 从苦学到11-30
    普通文章[数学]2011考研学子看过来:数学备考早11-30
    普通文章[英语]分秒必争 考研冲刺时间管理14法11-30
    最近试题资料
  •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务员考试 MBA论文 考研大纲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