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复习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本站商城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 | 交流论坛 | 考研专区 | 司考专区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考研专区 >> 复习指导 >> 政治 >> 文章正文  
 
 
 
政治指导二十一: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2-26 12:24:54

 

  首先我们来概述一下这部分的重点基础知识:

  一、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1、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以工具性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2、认识的本质、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认识的本质是: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其主要内容是: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3、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过程,自始自终伴随着信息的过程。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这种相互作用是以信息为媒介的。

  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过程中,选择机制起着重要作用。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也离不开建构。

  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同时认识又是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

  第一、实践离不开认识的指导;

  第二、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第三、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二、认识的发展过程

  1、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3、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过程的复合是在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符合。

  5、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部分内容历年真题:

  2000年多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起源于经验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分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承认世界的可知性,坚持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唯心主义认识论有不可知论,也有承认世界的可知性的,但都坚持精神第一性,否认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所以A、C是错误的,B、D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的辩证发展过程,而有些唯心主义者也表达过认识过程辩证发展的思想,因此E选项是错误的。

  所以这一题的正确答案是B、D.

  2002年多选: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

  A、知行不可分割   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进   D、行先知后

  E、行难知易

  分析: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称为知与行的关系。通过读题目中句子的意思,很容易得出A、C、D是符合题意的。而没有B选项所表达的意思,E选项则是错误的。所以这一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2005年单选: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分析:实践决定认识,并不否定认识的相对独立性,认识在实践中发挥着先导作用。所以选项A、B是错误的。而D选项认为两者是“合一”的,混淆了两者的原则区别,也是错误的。所以这一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2007年考研报考指南

考研报名

报名日程

报考公告及设置

网报常见问题

网报注意事项

考研政策

07招生简章

非应届报考须知

考场规则

高职高专也可报考

来源:考研教育网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2007年考研高校复试线

    司法考试北京已预报27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专家谈中国的公务员考前培训将走07-18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2007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07-18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2007年起福建设基层工作专场招大07-18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07年起福建有基层工作经历报考公07-18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司法考试北京已预报27000人 女性07-18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华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07-18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07-18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武汉科技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07-18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07-18
    普通文章[资讯动态]北大08接收推荐免试攻读法律硕士07-17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特别汇总:公务员考试分类与录取07-18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案例分析:专家谈如何把握公务员07-18
    普通文章[英语]词汇阅读是关键 08年考研暑期英语07-17
    普通文章[专业课复习]名师指导:08考研暑期专业课复习07-17
    普通文章[政治]07考研政治复习秘诀:得暑期者得07-16
    普通文章[政治]暑期考研政治复习小贴士:三层计07-16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暑期复习:调整状态 迎接07-12
    普通文章[专业课复习]考研指导:教育学暑期复习高效攻07-12
    普通文章[专业课复习]考研指导:金融学暑期复习高效攻07-12
    普通文章[英语]通过词汇测一测 你离英语专业考研07-12
    最近试题资料
  •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