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历年考点:
1997年理科第9题(单):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
2.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
3.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历年考点:
2002年理科第4题(单):劳动二重性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
2000年文科第4题(单)、2000年理科第4题(单):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交换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历年考点:
1998年文科第24题(辨析):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后果,即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的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的关系。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历年考点:
2002年文科第4题(单):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解决。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历年考点:
2005年第5题(单):货币的形式和职能。
2003年第5题(单):货币的起源。
2002年理科第5题(单):货币的职能。
2000年文科第19题(多):货币的职能。
1999年理科第5题(单):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
历年考点:
1998年理科第13题(多):货币流通规律。
纸币和信用货币。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历年考点:
2002年文科第18题(多):货币流通规律与通货紧缩。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历年考点:
2002年文科第32题(辨析):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影响价格的因素。
1997年文科第24题(辨析):价值与价格的对立统一关系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市场机制与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历年考点:
2000年理科第20题(多):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历年考点:
2002年文科第21题(多)、2002年理科第20题(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来源、地位和意义。
第三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总题数37;总分数79;占本部分题数比重42%;占本部分数比重44%)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资本流通形式与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
历年考点:
2003年第19题(多):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1997年文科第13题(多)、1997年理科第15题(多):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区别。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剩余价值率。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历年考点:
2000年理科第6题(单):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
历年考点:
2002年文科第6题(单):相对剩余价值的含义及其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2001年文科第32题(辨析):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1999年文科第5题(单):超额剩余价值。
1997年理科第24题(辨析):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
历年考点:
2003年第20题(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后果。
2001年文科第4题(单):资本的有机构成。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历年考点:
2006年第21题(多):资本的集中与集聚。
1998年理科第24题(辨析):股份公司与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的关系。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历年考点:
2000年文科第5题(单):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
1997年理科第13题(多):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历年考点:
2006年第6题(单):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2004年第19题(多):利润向平均利润转化的结果。
2002年理科第21题(多):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对商品价值及资本获取利润的影响。
2001年文科第6题(单)、2001年理科第4题(单):资本和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1999年文科第31题(多):生产价格及其形成。
1998年理科第14题(多):平均利润形成的条件及其后果。
1997年理科第3题(单):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的形成。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借贷资本和利息。
历年考点:
2000年文科第20题(多):借贷资本的特点。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股份资本和股息。
历年考点:
2004年第35题(分析):股份资本产生的根源、本质及其作用。
2003年第21题(多):股票价格的定义和决定因素。
2000年文科第31题(辨析):股票和股票价格的实质。
1997年文科第3题(单):股票价格的含义。
土地所有权和地租。土地价格。
历年考点:
2005年第18题(多):资本主义的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的区别。
2003年第7题(单):级差地租的具体形式。
2002年文科第20题(多):级差地租的形成原因和条件。
2001年文科第20题(多)、2001年理科第21题(多):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的构成(形成)。
1998年理科第4题(单):级差地租的含义及级差地租两种基本形态的区分。
1997年理科第4题(单):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
2.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生产集中和私人垄断的形成。
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
历年考点:
2006年第22题(多):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垄断利润。垄断价格。
历年考点:
1998年理科第15题(多):垄断价格的实质及其与价值的关系。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历年考点:
2000年文科第6题(单)、2000年理科第7题(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