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历年考点:
2001年文科第16题(单)、2001年理科第16题(多):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999年理科第2题(单):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998年文科第12题(多):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历年考点:
2000年文科第33题(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历年考点:
2003年第16题(多):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1998年文科第11题(多):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总题数19;总分数80;占本部分题数比重19%;占本部分数比重30%)
1.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
历年考点:
2006年第2题(单):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003年第3题(单):认识的本质是能动反映,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
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历年考点:
1998年理科第27题(论):认识的主体及其形成与发展。
1997年文科第12题(多):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
历年考点:
2002年理科第31题(辨析):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历年考点:
2006年第3题(单):实践和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2005年第3题(单):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系。
2002年理科第2题(单):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
2002年理科第16题(多):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
2.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历年考点:
2002年文科第31题(辨析):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2000年理科第30题(辨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2000年理科第17题(多):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999年文科第3题(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历年考点:
2004年第34题(分析):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3.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历年考点:
2005年第2题(单):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2001年文科第34题(论)、2001年理科第34题(论):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真理的具体性。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历年考点:
1999年理科第33题(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其现实意义。
1999年文科第4题(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
价值评价及其尺度。
价值选择及其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认识论与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
4.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方法、思想方法。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总题数19;总分数43;占本部分题数比重19%;占本部分数比重16%)
1.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历年考点:
2006年第18题(多):社会规律及其特点
2006年第4题(单):社会生产实践(劳动)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2000年理科第19题(多):社会的物质基础。
1999年理科第4题(单):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历年考点:
2004年第2题(单):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社会的实践本质。
2.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
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
历年考点:
2004年第1题(单):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历年考点:
2002年文科第2题(单)、2002年理科第3题(单):科学技术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与主要标志。
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历年考点:
2001年文科第31题(辨析)、2001年理科第31题(辨析):生产关系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1999年理科第3题(单):生产关系的实质。
3.社会的政治结构
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
历年考点:
1999年文科第32题(辨析):资产阶级平等权利消除的是等级特权,保护的是阶级特权。
1997年理科第6题(单):资本主义的民主权利与其经济基础的关系。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历年考点:
1997年文科第4题(单):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性质的直接表现。
4.社会的观念结构
社会的观念结构与意识形态。
历年考点:
1999年理科第31题(辨析):政治与金钱的关系。
1999年理科第7题(单):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
意识形态的本质、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
历年考点:
2000年文科第31题(单):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历年考点:
2003年第31题(辨析):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文明和文明形态。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历年考点:
2006年第19题(多):文化与文明及其相互关系。
第六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总题数7;总分数19;占本部分题数比重7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