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请计算: (1)、m’是多少? (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 (3)、M’是多少? 答案:(1)m=30元×10000件(商品总社会价值)—10000元(固定资本年周转额)—5万元×12/3(流动资本年 周转额)=300000元—10000元-200000元=90000万元。 m’=90000元m/30元×200元×12月=125%。 (2)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10000元(固定资本周转额)+200000元(流动资本周转额)÷[100000元(固定资本)+50000元(流动资本)]=1.4次。 (3)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计算方法1:由(1)已知M=90000元。预付可变资本额为30元×200人×3个月=18000元。M’=90000元/18000元=500%。 计算方法2:M’=m’×n=125%×12/3=500%。 [分析]综合题就是跨章考试,在政治中一般不会考,这里只不过为了同学整体记忆方便而选的。
[难度] ** [概念]略
计算题(后补充)
14.全社会有甲乙丙三个部门,投资总额均为1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9:1、4:1、7:3,固定资本分别为总资本的80%、60%、40%,使用年限为10年;流动资本一年周转1次;m'为100%。计算:(1)各部门的所费资本总额?(2)剩余价值总额?(3)利润率?(4)平均利润率?(5)平均利润?(6)生产价格?
解:(1) K甲=c+v =100×80%×(1/10)+(100×9/(9+1)-100×80%)+100/(9+1)
=8+10+10=28(亿元)
K乙=c+v =100×60%×(1/10)+(100×4/(4+1)-100×60%)+100/(4+1)
=6+20+20=46(亿元)
K丙=c+v =100×40%×(1/10)+(100×7/(7+3)-100×40%)+100/(7+3)×3
=4+30+30=64(亿元)
(2) m甲=v甲·m'=10×100%=10(亿元)
m乙=v乙·m'=20×100%=20(亿元)
m丙=v丙·m'=30×100%=30(亿元)
(3) P'甲= m甲/C甲=10/100=10% P'乙= m乙/C乙=10/100=10%
P'丙= m丙/C丙=10/100=10%
(4) '= =60/300=20%
(5)P'=100×20%=20(亿元)
(6)生产价格甲= K甲+ =28+20=48(亿元)
生产价格乙= K乙 + =46+20=66(亿元)
生产价格丙= K丙+ =64+20=84(亿元)
[分析]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此题只作为参考可以略。
[难度] ****** [概念]略
补充;
15、某企业持有一张面值为10000元的票据到银行贴现,该票据尚须73天才能到期,在年贴现率为10%的情况下,试问企业能得到的贴现值为多少? 答案:贴现金额=票据金额×(1—年贴现率*贴现日至到期日时间)=10000×(1—10%×73/360)=9797.22(元)
[分析]虽然书上没有这一知识点,但是可以通过此题了解经济对我们生活的作用,有时可能出一些灵活的题,主要考考生的应变能力。
[难度] ** [概念]贴现
来源:考研论坛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