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8+8=192(元)
超额剩余价值量=总社会价值量-总个别价值量=240-192=48(元)
答: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量为48元。
[分析]同上
[难度] ***** [概念]略
[说明]在序列二中有一道题,看不懂就难,看懂了就易了!
第四章
计算题(后补充)
9、 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甲企业资本周转时间为3个月,乙企业资本一年周转0.5次。问:(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
解:(1)n=U/u=12/3=4(次)
n=U/u=12/0.5=24(个月)=2(年)
答:(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为4次。(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为2年。
[分析]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难度] * [概念]略
10、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4年周转一次,试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答案:M’=m’×n=100%×1/4=0.25×100%=25%
[分析]资本的周转速度对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
[难度] * [概念]剩余价值等
11、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预付总资本均为100万元,甲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80%,使用寿命为10年;乙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40%,使用寿命为5年;甲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0次,乙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5次,资本有机构成为9:1,剩余价值率为100%。求
(1)两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各为多少?(2)年剩余价值率各为多少?(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各为多少?
解:(1)年剩余价值量:
M甲=v×m’×n=100/(9+1)×100%×10=100(万元)
M乙=v×m’×n=100/(9+1)×100%×15=150(万元)
(2)年剩余价值率
M甲'=M/v=100/10=1000%
M乙'=M/v=150/10=1500%
(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
n甲 =
= = =2.08(次)
n乙= = =9.08(次)
[分析]个别的资本运动最鲜明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难度] **** [概念]剩余价值量、年剩余价值率
12、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为,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第二部类:1600c+800v+800m=3200;两大部类的积累率均为25%。试计算,为实现扩大再生产,如果第I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9:1,那么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 答案:
扩大后的第一部类的
生产模式为:4000c+225Δc+1000v+25Δv+750m/x=6000 根据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基本公式I(v+Δv+m/x)=II(c+Δc) 则第II部类扩大再生产的模式为1600c+175Δc+800v+25Δv+600m/x=3200 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c:v应是7:1
[分析]资本的宏观运行
[难度] **** [概念]资本价值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第一部类、第二部类
[说明]大C和小c的问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从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的关系来反映的,书上用大C表示它反映的是一种物质形态,详见序列一p127。在从宏观上分析资本的运行时就忽略成有小c。(最后一句是自己理解的,不知道对不对,留个悬念吧!)
综合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