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B本项可以根据第二段中的内容得到答案,第二句话开始人们试图对艺术品找到一个实在东西表达其含义,但是失败了。所以B项的内容是错误的。
24.B因为二者对解决这个paradox没有作用,所以他们是可有可无的。
25.D通读全文即可知道,主要是黑格尔对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进行的论述。所以很明显正确答案为D。
译文
两个相关的自相矛盾也产生于同一个基本概念——即美学经验。黑格尔对第一个矛盾做了详尽的论述,他大抵认为:我们的感觉注意及表现在艺术品方面的感觉注意是极其个性化的。因为艺术品将自己置入我们的感官鉴赏,所以它本质上是具体的,是被我们的感觉而不是游离的思想所理解。
同时,我们对艺术品的理解也需要部分智力,我们从中寻求概念化的内容,它以观念的形式呈现给我们。批判性解释的一个目的就是用游离的形式详细地解释这个观念——将艺术品的内容用非感觉的方式呈现出来。但是批评永远都不会成功,因为在将内容和某一形式分离的过程中已经破坏了其个性。此时呈现的内容已经不是那件艺术品的真实内容。丢失了个性,内容也就失去了其美学实体,从而它也就不会成为我们之所以注意那件作品和最初吸引我们批判注意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觉得与解释相比,原作带给我们的震撼力总是那么强大。
因为这种被游离思想批判过的内容充其量不过就是一个躯壳,一个逃避我们扑捉被抛弃了的意义。如果内容要成为美学欣赏的真正对象,它必须保持其个性:它不与自身分离就不会同其“感觉镜像”分离。因此内容不能脱离形式,形式也不能脱离内容。(形式只能依靠内容来体现。)
黑格尔的观点是很多观点的原形,所有观点都旨在说明将形式和内容分离的必要性和不可能性。抛弃他们各自的前提这一矛盾体也许可以解决,但正如康德的自相矛盾论,任何一个前提都是不可分割的。认为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实际上就是认为这两个观念是虚幻的,因为没有两件艺术作品能够共享一个内容或形式——每一个作品个性的确定形式。
因此,任何人都不能通过参考艺术作品的意义来欣赏它。强烈的美学兴趣变成一种迷惑的,几乎无法说明的精神世界的特征。如果另一方面,我们坚持内容和形式是可分的,我们永远都不能通过研究内容来发现一件艺术作品吸引我们的真正原因。对每件艺术作品的解释得到的都只是它的替身。在美学经验和其本质之间就会出现不可逾越的鸿沟,而美学经验在本质上是有价值的论断也就值得怀疑。
Text 2
26.C第一段的描述很明显就是货币市场的基本功能。所以选择C项。
27.D关于“货币市场”的定义,可以通过第一段第二行的后半句话可知“money market is a set of institutions or arrangements…”该句的意思与D项符合。
28.B根据第二段第三行我们可以知道,货币市场不仅仅存在于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该项是错误的。
29.C三段中,对这些middleman 的作用进行了阐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不同的国家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0.C第二段的第五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货币市场的一个分配特征就是依靠资金提供房和需求方各内部之间的竞争,所以可以得出C项的结论。A和B项不符合文中的题意。D项货币市场的浮动并不只是取决于资金提供方,还有市场的需要的因素。
译文
每一个拥有独立金融系统的国家都应该有这样的市场:在这里汇票、期票和其他形式的短期信贷可以进行买卖。“金融市场”就是一组用钱和短期信贷进行批发交易的公共机构或组织。在多样经济背景下在零售层面中将产品分配给最终的用户需要建立很多便利设施,同样在批发方面这样的设施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如果零售商要为他的客户提供充足的服务,他必须主动同大量制造及买卖他所要存货物品的其他商人联系。金融市场就是由这种专门的设施组成。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金融机构——金融银行、储蓄机构、投资公司、信贷中介、甚至政府——的零售商们做好他们的工作。它与那些与不同零售商有关系的或购买它们的有价证券或借贷的个人或公司几乎没有什么联系。
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功能必须以现代经济形式来体现,甚至是高度计划或社会主义,但社会主义国家不一定都要采取市场形式。金融市场存在于那些利用市场而不是计划来分配资源的国家里。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公平竞争,既存在于某一时间内资金的提供者之间,也存在于将这些资金合理分配的资金寻求者之间。
在市场交易中,提供资金和寻求资金者之间依靠经纪人或经, 销商这些中间人来进行交易。这些中间人的特点,他们提供的服务,他们同其他金融之间的关系每个国家都不同。在许多国家,没有这些中间人聚集的专门地点,但大多数国家中所有参与者之间的联系都是公开进行,保证资金提供者和使用者能正确了解目前影响供需的所有因素(包括他自身)的情况下买卖商品。因此几乎所有的情况中,竞争都显示在某一特定时间相同交易的一般价格上(即利率)。市场上资金供应压力和拉动市场需求的压力的变化经常导致金融市场的持续波动。
Text 3
31.DD 前三个选项在第一段中都有提到,但并不是主要问题的所在,而第四个选项,在第二句话中就点了出来,前三个选项是第四个选项的展开说明。故D是正确答案。
32.B从文中第二段我们可以知道,C和D可以排除,因为功利主义者和环境学家反对这种毫不考虑将来的做法,文中没有表示作者的观点,而且文中也有“从社会契约的角度出发”的字样。
33.C文中有明确指出情况将会是“complex”。
34.C文中提出了两种情况,而且在结尾的最后一句话中也表明成为一个谜,所以C应该是正确答案,只能留到将来解决的哲学问题。
35.C本文主要讨论的并不是环境问题,而是由环境问题而引出的道德问题,对于应用道德中的谜是最后一段提到的,还有第二段提到的我们对下一代的责任,二者都不足以代表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
译文
环境问题引起很多其他严重的道德伦理问题,包括内在固有的价值本质之一。虽然很多过去的哲学家认为人类经验是具有内在固有的价值,而且功利论者至少认为非人类动物的快乐和痛苦具有某些内在价值,但是并不足以解释我们为什么认为渡渡鸟灭绝或者热带雨林被破坏是非常糟糕的。这些事物仅仅被视为对人类或其他具有感情物种的一种损失吗? 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呢?一些哲学家开始准备为某些观点进行辩护,即树木、河流、物种和其他生态系统整体上具有一种独立于功能主义的价值,所谓的功能主义是对于人类或其他感情物种来说具有某种价值。
我们对环境的担心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对下一代的责任问题。对于将来我们欠下了多少东西?从社会契约道德角度来说,或者道德自我注意的角度出发,答案似乎是什么也没有。因为我们可以从中受益,然而他们却不能互惠互利。其他很多的道德理论确实对下一代的利益予以重视。功利主义者并不会认为,就因为下一代还不存在就可以对他们利益的考虑要少于对我们本身的考虑,假如我们确定它们将会存在而且它们的利益将会受到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的影响,情况会是如何呢?例如,放射性废弃物的堆积,似乎非常清楚,我们确实会影响下一代人民的利益。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