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复习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本站商城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 | 交流论坛 | 考研专区 | 司考专区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考研专区 >> 复习指导 >> 英语 >> 文章正文  
 
 
 
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考前预测卷(一)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2-26 12:43:47
  Now more people enjoy buying lottery tickets. Study the following picture carefully and write an article on the topic of Quality Control and Marketing. In your article, you should cover the following points:

  (1)describe the phenomenon;

  (2)analyze the phenomenon and give your comment on it.

  You should write about 160-200 words neatly on ANSWER SHEET 2. (20 points)

考前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1. B in return是固定短语,表示“作为回报”,文中的意思正是如果一个人有什么东西要卖,而有希望得到什么作为回报; by return of post 表示立刻回信, 没有on return 以及for return 的固定用法。

  2. D 做买卖交易肯定是双方自愿的,所以应该选择willing,be willing to 表示“愿意”,capable 表示具有某种能力,be likely to 表示“可能”,此处不符合题意;be desirable of 表示“渴望得到”也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为D。

  3.C本题涉及到基本常识,在过去之所以产生商品买卖是因为个人手里有了多余的产品,所以此处应该选择C 项“多余的,剩余的”,surplus的用法经常表示产品或者资金的剩余;A表示“过度、无节制”;B项表示“另外的,不包括在内的”;D项表示“足够的”。

  4.A此处是意思是表示变化巨大,形容这种状况的只有A项具有这种含义;B项“紧急的”;C项“虔诚的”;D项表示“恰巧的”。

  5.A此处是表示时间的定语从句,应该选择A项,符合题意。

  6.C该题所要表示的意思是二战中的情况致使货币失去本身的价值,所以此处的词不应该是褒义词,但是,A和D 项都由褒义的词性,B项表示“保持”不符合语境,因为前面没有提到过货币失去价值。

  7.D此处的含义是被“加强,执行”;A项表示“鼓励”;B项表示“加大”;C项表示“忍受”,都不符合文章要求。

  8.B resort to 表示“求助于”,二战中,货币已经不具有价值了,人们为了购买生活必须用品,就只好“求助于其他方法”,所以此处应该选择B;conform to 表示“一致”;commit to 表示“执行,做”;gear to 表示“使适合”。

  9.B阅读文章,很容易理解前后两局之间的关系是转折关系,howevrer 的用法是前后都要使用逗号,所以只能选择B。

  10.C 此处的含义应该是取消所有价格控制,C项具有“取消,消灭”的含义;A项表示“剥夺”;B项表示“刺激、促进”,对于价格控制不可能促进的;D项表示“限制”,限制也是不符合题意的,只有取消这种控制经济才可能发展,限制已经无法达到目的。

  11.A前后是承接的关系,表示“所以”;B项的用法同however 一样,前后都需要使用逗号。所以正确答案为A。

  12.D 根据上下文,货币经济应该代替物物交换经济,这是历史的必然,A项表示“交替,轮流”;B项表示“建立”,与前后关系不符;C项虽然也表示“代替,替换”,但是必须使用词组 substitute A for B。

  13.D 本题涉及到经济学的某些常识,由于买和卖分离,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货币的产生,所以此处应该选择D 表示“分开,分离”,前三项都不符合题意要求。

  14.B买和卖的分离就要求另一种物品来充当媒介,B项表示“需要,要求”,经常使用在这种语境中,例如,The emergency requires that it should be doneA项表示“承担”;C项表示“集中”;D项表示“执行”,  

  15.A参照14题可知,需要的是中间媒介,所以选择“A”,其他选项均不符合。

  16.C在买和卖之间的这段之间,对于货币来说,人是暂时的拥有,所以选择C,其他三项与本题意无关。

  17.Cinterim表示“中间的”,那么后面的介词必须是两者之间,所以选择between 。

  18.D此处的含义是先卖,再买, 只有D项具有这种含义。

  19.B表示只有先把自己的东西卖了,才能取得购买的能力,表示“取得”的含义也只有B项。A项表示“执行”;C项表示“超过”;D项表示“交换”。 都不符合题意。

  20.Apay for 表示“付款”,为自己买的东西付款;B项pay off 表示“还清”;C项pay back 表示“还回”;D项表示“解款入”。

  译文

  货币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将买卖两种行为分离开来,从而避免了所谓的物物交换行为。如一个人想卖掉一些东西同时又想得到其他东西,他无需找一个有能力并愿意同他交换物品的人。他可以先卖掉多余的物品以换取一般购买力——即“货币”——卖给任何想买这件物品的人,然后用所得收益从任何想卖他所需物品的人处来购买。

  二战后发生在德国的事件戏剧性地证明了货币这一功能的重要性。那时,纸币几乎变的一文不值,因为尽管通货膨胀,美国、法国和英国的占领军却严格地控制着商品的价格。人们不得不求助于物物交换或者效率很低的货币替代品。其结果导致了经济总产值锐减了一半。1948年后德国的“经济奇迹”一部分显示了占领当局的货币改革,但一些经济学家却认为,这主要源于德国政府解除了所有的价格控制,从而允许货币经济取代物物交换经济。

  要分离买卖两种行为,需要可以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也就是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功能。但同时也需要购买力的临时保存处,以便卖主在下次购买之前存放先前卖得的收益,或便于买主从中取出一般购买力来支付买到的东西。这就是货币作为资产的能力。

  Section ⅡReading Comprehension

  Part A

  Text 1

  21.D本题的答案线索可以在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中找到。A项应该是sensuous attention. B项没有提到,C项正是黑格尔所反对的。

  22.A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康德对开始两句话的否定,表明对两个前提中的一个予以否定是不可能的,这与A项的内容相符合。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2007年考研高校复试线

    司法考试北京已预报27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专家谈中国的公务员考前培训将走07-18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2007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07-18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2007年起福建设基层工作专场招大07-18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07年起福建有基层工作经历报考公07-18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司法考试北京已预报27000人 女性07-18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华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07-18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07-18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武汉科技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07-18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07-18
    普通文章[资讯动态]北大08接收推荐免试攻读法律硕士07-17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特别汇总:公务员考试分类与录取07-18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案例分析:专家谈如何把握公务员07-18
    普通文章[英语]词汇阅读是关键 08年考研暑期英语07-17
    普通文章[专业课复习]名师指导:08考研暑期专业课复习07-17
    普通文章[政治]07考研政治复习秘诀:得暑期者得07-16
    普通文章[政治]暑期考研政治复习小贴士:三层计07-16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暑期复习:调整状态 迎接07-12
    普通文章[专业课复习]考研指导:教育学暑期复习高效攻07-12
    普通文章[专业课复习]考研指导:金融学暑期复习高效攻07-12
    普通文章[英语]通过词汇测一测 你离英语专业考研07-12
    最近试题资料
  •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