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类专业:透过熊市牛市看专业冷热 |
作者:SINA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4 15:08:00 |
|
亮出就业视窗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开放金融业,会让大量外资企业进驻,从而增加就业机会。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就业机会的增加仅仅是局限在高质量的金融人才上:懂外语,有丰富的金融经验,形象佳……他们对初级人才,也就是毕业生的需求并不多。而且由于公司结构调整和业绩压力,四大国有银行纷纷裁员。总体来说,银行这一块对金融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会有很明显的增长。受到股市和金融业开放的影响,填报金融类专业的考生越来越多,与之相对应的是,就业市场的毕业生供给也越来越多。需求不变甚至减少,供给增加,毫无疑问,结果只能是毕业生薪酬水平下降和工作机会减少。
股市的繁荣确实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创业机会,也会提高行业内职业的收入水平,但这种繁荣只是阶段性的。上一次牛市时,各证券公司几乎每天都在用高薪挖人才,随着牛市结束,在2005年以前,证券公司初级员工的收入每个月甚至只有几百元,而且还有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经验告诉我们,金融类毕业生的就业行情就如同股市的牛熊市转换一样,有高潮必定会有低谷。
另外,整个行业的高收入水平也是一种“假象”——这种高收入是纯粹的平均水平。事实上,这个行业内管理层与基层,经验丰富者与毕业生,甚至不同公司的员工之间,都会有天差地远的收入差别。举个例子,同在天津,浦发银行的新员工收入每月在4000元以上,而工商银行的却只有1500元。
就金融类专业的整体就业形势来说,研究生和名校本科毕业生的工作机会多一些,而且待遇也不错。比如清华、北大的很多毕业生,往往会放弃出国机会,而去就职于花旗、高盛、麦肯锡之类的世界顶级投资银行。而一般学校的毕业生,最大的就业点就是各银行的操作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
|
上一个文章: 专业指导:文科毕业生出国读研的五条成才之路 下一个文章: 化工行业应届生薪酬调查 最低1200最高7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