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四川大学招生就业处否认计划取消大型双选会,但记者从《成都晚报》了解到,那篇报道所引用的观点确实来自四川大学,也就是说至少在2007年11月23日,四川大学大型双选会的价值遭到了内部人士的怀疑。
记者调查发现,大型双选会不仅给组织者带来了安全压力,而且帮助本校毕业生找工作的价值也相对下降。
根据四川大学校园网公布的每年就业情况,从2004年到2007年,参加本校大型双选会的企业数量基本稳定在500~600家之间。
与此同时,专场招聘会的数量突飞猛进,从2004年400多家单位、180多场,到2007年1000多家单位、450多场。相当于3年的时间,专场招聘会的场数增加了大约2.5倍。
这些数据表明,专场招聘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
这种情况并不个别。成都多所高校的就业工作负责人表示,大型双选会对本校大学生就业的贡献率正渐渐变小,相反,专场招聘会的效果越来越好。
西南交通大学的统计显示,从2003年到2006年,该校大型双选会上的一次性签约率分别是50%、44.5%、43.9%、41.8%。2003年有300多家企业参加大型双选会,到 2006年是200多家,2007年只有160多家。
与大型双选会逐渐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专场招聘会很火。西南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应松宝记得,2005年以前,只有沿海的一些大企业来学校开宣讲会。到2007年就不一样了,在这一年当中,西南交通大学举行了320多场专场招聘会,400多家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了上万个工作岗位。
根据成都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莫凡的经验,大型双选会的签约率不高,却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安全保卫工作也令学校头疼。相反,专场招聘会针对性强,去参加的学生往往专业对口,签约率反而更高。
因此他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场大型双选会,规模比专场招聘会大得多,但最后签约的人数常常相差无几。
但他认为,现在还没到取消大型双选会的时候,“至少它能在学生当中营造一种就业氛围”。
[上一页] [1] [2] [3]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