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考试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托业考试 | 考研专区 | 司法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高考专区 >> 复习备考 >> 语文 >> 正文  
 
 
 
2009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及写作点拨55篇
作者:冠华作文…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6-2 14:59:00

  作文题四

  有位男孩说,他是十五岁的时候开始体验到孤独的,有时感到挺好,而有时又带来痛苦和惆怅。

  有位女孩说,孤独感往往在最热闹的时候或地方悄然袭来。

  爱因斯坦说:“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

  海明威说:“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独的生涯。”

  卢梭说他喜欢沉浸于“孤独散步中迷人的沉思默想”。

  请以“孤独”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文题。

  [提示]

  这是有关心理的话题。关注心理是现代生活的一个热点,也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写作此文,可以讲述个人对孤独的体验及认知,也可评价学校教育的得失(学校一般都注重集体主义教育而回避孤独这一心理现象,在过去则长期把它列为批判对象),可以探索名人的孤独,也可谈论孤独的层次及意义。

  孤独感的产生意味着个性的独立和思想成熟的开始。

  孤独不是孤单,不是远离集体,逃避现实,而是进行超越时空的独立思考和追求创新的一种审美心态。

  孤独不是自闭,不是消极失落、身心寂寥,而是思绪亢奋所带来的深刻、愉悦、高尚的心理体验。

  浅俗的快乐远不如享受孤独来得幸福,孤独有利于人的创造与对自我的认识。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不仅要体验孤独,感悟孤独,更应在孤独中造就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人格关。

  作文题五

  美国著名摇滚歌手鲍勃·迪伦曾经这么说过:“一个人如果能在早晨起来晚上睡下,其间又在干他想干的事,而且不愁衣食,那么,他成功了。”这是鲍勃·迪伦对人生成功的解释。它尊重个人感受,其标准是人本主义的;但在中国就没有这么简单了,我们的成功标准是在与他人比较中体现的,即只有自己比别人混得好,或成名成家,或升官发财,才算成功。

  请以“尊重自我与盲目从众”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文题。

  [提示]

  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对文题所含的两个方面及其关系有比较深入的把握,其次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或自己的成长经历。

  盲目从众必丧失自我,让自己一味地追随和淹没在人流之中,这绝非是对自我的尊重。生活中许多人遇事没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而是把它们交给了别人,让别人来决定,这实在是由于缺少独立人格和自主个性所致。人们总要求别人能够尊重自己,但是最不尊重自己的不是别人,往往是自己。比如写一篇作文,不去表现那些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想法和体验,而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再比如对待社会上流行的东西,不管是否适合自己的情况,一概取之,这种丢失自我的现象并不鲜见。

  认识自我不易,尊重自我更难。它需要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独立人格的养成,它需要胆识和勇气。只有尊重了自我,也才能真正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

  从众并不能全盘否定,有些东西是不能不从众的,但创造性的人才必有其独立的个性风采,随波逐流丧失自我必流于平庸。

  作文题六

  以“静”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文题。

  [提示]

  在今天这个十分喧闹烦杂的世界里,这个题目有着相当广阔和自由的发挥空间,无论是文学想象,还是理性阐述,都可写得引人入胜。静,有幽静、娴静、肃静、安静、清静、澄静、宁静之分,也有环境之静与心境之静之别。

  古人说“万物静中得”,离开了“静”,读书治学、观察思考、修身养性都难有所得。现代社会,人们的心境往往因外物的诱惑和欲望的炽热而变得躁动不安。一个人如能做到身心皆静,做到静坐、静思、静观、静走,便能解读人生、触摸人生。只有真真切切走进安静境界,才算是做了自己人生的真正主人。

  一个浮躁的人,绝不会产生静思,也就谈不上感悟和发现;一个有文化有智慧的人,若是少有静思的时候,也不会有创见和灵感。

  不去自鸣自喧的人,才是雅士;不为名利争吵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没有时间多嘴多舌、忙于空谈者,才是智人。所以,静是大雅大德大智。

  有人貌似闲散无事,但内心却整日里被各种私欲所占有;有人虽很忙碌,但心思单纯,内心幽静。我们推崇和欣赏的是内心宁静淡泊的人,这才是“静”的高品位。

  作文题七

  有位高僧欲选一徒,便对二小童进行测试。

  他指着两间同样大小的空屋子说:“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节省的办法用东西把它装满。”一小童想到的是柴火,他挑来一担又一担的柴火,累得气喘吁吁,终于把空屋填满了。而轮到另一小童,他却一点力气都不费,只是在屋内点了一小堆火,用火的光亮装满了整个屋子。

  老僧对他笑了,叹道:“世间万物,有实有虚,虚实相生,怎能只知实而不见虚呢?”

  请以“实与虚”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文题。

  [提示]

  在传统文化中,常用“虚”与“实”这对概念。“虚”与“实”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所见为实,所闻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正如材料中老僧所说的“虚实相生”,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经过上面的思维发散,对文题作了主体透视之后,便可选择一点来谈。比如谈文学作品中的“虚”和“实”,写一篇文学鉴赏的短文。曹操写大海,先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笔,再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笔,由实到虚。“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前句是虚写,而后句则为实写,是由虚到实。在《药》中,老栓买“药”是实写,夏瑜被害是虚写。虚实相映,缺一不可,虚写比实写更难,它属于想象。也可写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物质为实,精神为虚,没有物质,也就无所谓精神,不能侈谈精神而无视物质的重要性。但现在的问题是,人们更多的是注重对物质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的东西,这样势必造成物质充裕而精神匮乏的不良倾向,联系社会现实,不难找到这类典型事例。文中老僧所说“怎能只知实而不见虚”可谓是对世人的警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时评:大学生考公务员

    公考天价培训班非议声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国家公务员局:未发布任何2010年06-11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国家公务员局:未发布任何2010年06-11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天津公务员招考面试全程录像录音06-11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司法考试北京地区考生5日起网报06-03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武汉公务员招录首次面向社区和村06-02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6月1日起开始06-01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6月1-25日统一05-26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广东09年公务员笔试入围成绩划定05-25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湖北省2009年公务员考试笔试分数05-25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09司法考试大纲发布 社会主义法治05-24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政治]考研复习:毛概要从两方面把握知06-11
    普通文章[政治]考研毛概指导:掌握学科规律和基06-11
    普通文章[英语]名师点拨:考研英语新题型暑期复06-11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阅读高分秘诀:从改变思06-11
    普通文章[英语]名师指导如何攻克考研英语阅读新06-11
    普通文章[英语]名师精析考研英语阅读理解四类题06-11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词汇记忆方法浅谈06-11
    普通文章[英语]暑期背单词:妙招助你提高考研英06-11
    普通文章[英语]一招鲜:搞定考研英语词汇一共分06-11
    普通文章[英语]名师指导:考研英语之提纲题型写06-11
    最近试题资料
  •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务员考试 MBA论文 考研大纲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