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考试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本站商城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托业考试 | 考研专区 | 司法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高考专区 >> 复习备考 >> 语文 >> 正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
作者:SINA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8 9:32:00

  出场教师:辛集中学 曹保顺

  所谓古今异义词,是指古代汉语中词的形式与现代汉语一致,但内部结构与意义不同,即同形异义。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这类词语在文言文阅读试题设置方面时有考查。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对这类词语应当给予足够的注意。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这是古今汉语词汇的显著差异之一。在阅读文言文时,不能把古代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词误作现代汉语的双音词,还要注意古代的双音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的差别。

  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大体上有三种形式:

  □古代汉语是双音词,现代汉语还存在,但意义不同。如《桃花源记》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的“妻子”,古义指“妻和子女”,今义则指“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又如《龟虽寿》中“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烈士”,古义指“有雄心壮志的人”,今义则指“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人”。

  □古代汉语两个单音词常在一起使用,现代汉语则成为一个固定的双音词。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的“然而”,古义是两个词,“然”代指上文所说的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而今义是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又如《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学者”,古义是两个词,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古代汉语中两个单音词偶尔在一起使用,现代汉语则成为一个固定的双音词。如《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的“开张”,古义是两个词,意思均为“扩大”,今义是一个词,指开业(多指商业部门)。又如《桃花源记》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开朗”,古义是两个词,开阔,明朗,今义是一个词,乐观,畅快。

  对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的判定,考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A、因文定义

  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文言文材料选自清代张惠言《周维城传》(材料略),第11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其中B项为:益跅弛,不问生产。生产:生活与财产。根据上下文推断,上文“益跅弛”意思是“更加放荡”,下文“遂大困,寻死富阳”意思是“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显然把“生产”解释为“生活与财产”是不符合上下文意思的,这里的“生产”指的是“谋生之业”。

  B、代入分析

  在判断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时,考生可以按照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双音节词中的单个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把两个词语的意义合并起来,放在语句之中看是否符合语境语意要求。符合要求的情况,说明两个词语的意义都存在,一般来说应当是两个单音节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璧有瑕,请指示王”中的“指示”,先把“指示”分开翻译:“指”为“用手指”,“示”为“给……看”,合起来的意思是“用手指给……看”,把这个解释代入语句验证,是符合语意表达要求的,说明这是两个词,而现代汉语中的“指示”是一个固定词语,多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C、课文迁移

  考生在中学阶段要学近百篇传世佳作,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一笔重要财富。如果能将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含义进行灵活迁移,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

  如199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18题:

  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故事:指先例。

  B.得全首领以没。全首领:保持高位。

  C.而有司循常习故。有司:指主管官员。

  D.公父母春秋高。春秋:指年龄。

  该题四个选项中加横线词语常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如A.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苏洵《六国论》)B.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张溥《五人墓碑记》)C.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行赏。(诸葛亮《出师表》)D.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梁启超《谭嗣同》)通过从课本到阅读材料的迁移,可以推断出A、C、D的解释都是正确的,只有B项解释错误,按照课本在文中的意思应为:保住性命。

  D、对位推断

  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考生可以根据熟悉的常用词语的意思去推断对位的疑难词语的意思。

  如199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18题:

  与下面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A.愚笨而鲁莽

  B.固执而粗鲁

  C.顽皮而蠢笨

  D.愚昧而蠢笨。

  依据对位推断法,语句中“顽鲁”与“贤俊”对位反义,要推断“顽鲁”的意思,必须从“贤俊”入手,“贤俊”指“有德有才且才智出众的人”,只涉及人的天资和修养,而不应涉及人的品质和性格(鲁莽、粗鲁、顽皮),至此,可以推断出正确答案应为D。(记者:许静)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2007年考研高校复试线

    迄今年龄最大的司法考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专家预测:物权法将列入2007年司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赵菊花:非法律专业人员不准报考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人大代表:国家司法考试太难不符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天津565人过司考 英语水平高者受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广东佛山2006年法律职业资格证书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北京司考办:关于颁发法律职业资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中央政法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纳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2006年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将于3月初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司法考试报名条件拟放宽 有关办法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北京司法局官员称1年进行两次司法06-03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最热门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青海省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招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公务员考试制胜秘诀:行测分科准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公务员报考攻略:明确条件 把握五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类别对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解析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试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部分例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008国家公务员招考职位表各项数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分析及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08国家公务员报名技巧:从公告变06-03
    最近试题资料
  •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务员考试 MBA论文 考研大纲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