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年高考数学大纲:注重交叉点考查 | 
                
                
                  | 作者:SINA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9 15:41:00 | 
                
                
                  
                    
                      
                        | 
                         | 
                       
                      
                          
		 
  地理:考点略有增删  
  点评:武汉市一中高三年级组组长、地理备课组组长 龚红安 
  考纲变化及高考趋势 
  今年的地理高考大纲对考点略有调整。具体如下: 
  1.在“陆地”的考点中,表述为“陆地的组成要素及其运动”,而去年的表述为“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的变动”。“陆地的运动”要比“地壳的变动”内容广,实际上是扩大了考点内容,考生不仅要掌握地壳的变动,还应掌握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和水的循环运动。 
  2.“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考点中,要掌握“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去年则简单地表述为“资源问题”。这一调整充分切合了当今世界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这一热点,从中也衍生出可持续发展的话题,考点更为明晰,考生的复习也更具针对性。 
  3.今年的考纲列出了“中国主要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这一考点,去年的表述为“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调整缩小了考查范围,就是说考生只用关注陆地自然资源,对中国近海的海底矿藏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没有做要求。 
  4.删除了“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考点,新教材在数年前就删除了这一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也未考到这一考点。 
  二轮复习建议 
  1.加强地理规律与区位原理的归纳。考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一般而言考生应熟练掌握五大地理规律:即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准确运用四大区位理论:即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 
  2.加强区域定位与读图训练,注重热点渗透与薄弱点补缺。图像考查是地理高考题的主要特征,所以考生要学会运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形态、地形、河流分布及政区边界等方法进行区域定位。同时,适当渗透社会热点,如中部崛起、长株潭地区、武汉城市圈、滨海开发区、云贵川地区、闽浙台地区、黑海地区等热点地区,再如“奥运”、“雪灾”、“地区冲突”、“农业”、“能源”、“交通”、“金融”与贸易等焦点问题。(记者:赵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 
                       
                     
                   | 
                
                
                   | 
                  上一个文章: 名师解读数学大纲:增加“创新思维” 下一个文章: 数学:考试预计与往年比变化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