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考试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本站商城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托业考试 | 考研专区 | 司法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公务员 >> 复习指导 >> 行政能力测验 >> 正文  
 
 
 
专家深剖历年公务员考试逻辑“难题”(上)
作者:SINA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3 12:28:15

  1.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出现正改变着社会信息的传播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娱乐方式,同时也使传统媒体受到巨大的冲击。许多人在计算机前花费不少时间,甚至有的“网虫”长时间在网上冲浪,不与人接触,最后变成了“网络孤独症”患者。由此可以推出( )。

  A.电影的不景气是由计算机的出现造成的

  B.“网络孤独症”的病因是因为有了计算机

  C.不与人接触是产生“网络孤独症”的一个原因

  D.长期与计算机打交道对人的身体有害

  【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人们是由于长时间在电脑前,大大减少与别人接触的时间与次数,因此才患上“网络孤独症”的,可知C选项正确。

  2.有一份选择题试卷共6个小题,其得分标准是:一道小题答对得8分,答错得0分,不答得2分,某位同学得了20分,则他( )。

  A.至多答对一道题 B.至少有三个小题没答

  C.至少答对三个小题 D.答错两个小题

  【答案】D。解析:本题采用代入法。代入A,显然该同学不答得的题数要超过6道题,矛盾;代入B,那么该同学答对的题目数不是整数,矛盾;代入C,该同学所得分数显然超过20分,矛盾;代入D,那么该同学答对2题,不答2题,符合要求。

  3.x国生产汽车

发动机的成本比y国低10%,即使加上关税和运输费,从x国进口汽车发动机仍比在y国生产便宜。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

  A.x国的劳动成本比y国低10%

  B.从x国进口汽车发动机的关税低于在y国生产成本的10%

  C.由x国运一个汽车发动机的费用高于在y国造一个汽车发动机的10%

  D.由x国生产一个汽车发动机的费用是y国的10%

  【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关税和运输费总和不能超过在y国生产汽车发动机成本的10%才能使得X国的汽车仍然比Y国的汽车便宜,由此可推出只有B正确。

  4.某保险公司推出一项“希望之星”保险业务,该业务要求5岁儿童的家长每年交600元保险金并至14岁,即可享受儿童将来上大学的所有学费,则促使家长不参加投保的最适当理由为( )。

  A.家长并不能确定儿童将来上哪一所大学

  B.10年的累计保险金总额大于将来上大学的学费总和

  C.据估计,每年上大学的学费增长率大于生活费的增长率

  D.该业务并不包括支付上大学的食宿费用

  【答案】B。解析:这道题只要比较其成本和收益即可。6岁到14岁的保险费为成本,大学的学费总和为收益,如果成本大于收益,家长当然不会投保。注意:此题所要求的正确选项并不一定要与现实相符,只要与题目的要求一致即可。这也是演绎推理题的特点。

  5.所有能干的管理人员都关心下属的福利,所有关心下属福利的管理人员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都很开明;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不开明的所有管理人员不是能干的管理人员。由此可以推出( )。

  A.不能干的管理人员关心下属的福利

  B.有些能干的管理人员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不开明

  C.所有能干的管理人员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开明

  D.不能干的管理人员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开明

  【答案】C。解析:本题利用各个概念间的包含关系,画集合图,可得到C。

  6.对建筑和制造业的安全研究表明,企业工作负荷量加大时,工伤率也随之提高。工作负荷增大时,企业总是雇佣大量的不熟练的工人,毫无疑问,工伤率上升是由非熟练工的低效率造成的。则能够对上述观点作出最强的反驳的一项是( )。

  A.负荷量增加时,企业雇佣非熟练工只是从事临时性的工作

  B.建筑业的工伤率比制造业高

  C.只要企业工作负荷增加,熟练工人的事故率总是随之增高

  D.需要雇佣新人的企业应加强职业训练

  【答案】C。解析:要区别工伤率的上升是不是因为不熟练工人的增加引起的,就必须清楚熟练工人的工伤率是否随之一起提高了,如果提高了就不能说明上述观点,如果没有提高,就说明不熟练工人的增加使得工伤率上升。所以A项是对题中观点最有力的反驳。

  7.为了解决某地区长期严重的鼠害,一家公司生产了一种售价为2 500元的激光捕鼠器,该产品的捕鼠效果及使用性能堪称一流,厂家为推出此产品又做了广泛的广告宣传,但结果是产品仍没有销路。由此可知这家公司开发该新产品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未能令广大消费者了解该产品的优点

  B.忽略消费者的价格承受力

  C.人们不需要捕鼠

  D.人们没听说过这种产品

  【答案】B。解析:由题中厂家已做了广泛的广告宣传,可知A、D不正确。由某地区长期有严重的鼠害,可知C不正确。正确答案是B。

  8.甲、乙、丙和丁是同班同学。

  甲说:“我班同学都是团员。”

  乙说:“丁不是团员。”

  丙说:“我班有人不是团员。”

  丁说:“乙也不是团员。”

  已知只有一个人说假话,则可推出以下判定肯定是真的一项为( )。

  A.说假话的是甲,乙不是团员

  B.说假话的是乙,丙不是团员

  C.说假话的是丁,乙不是团员

  D.说假话的是甲,丙不是团员

  【答案】A 。解析:假设说假话的是甲,则乙、丙、丁说的话互相证明,假设成立;假设说假话的是乙,甲、丁矛盾,两者必有一假,假设不成立;假设说假话的是丙,则甲、乙矛盾,假设不成立;假设说假话的是丁,则甲、乙矛盾,假设不成立。由此推断说假话的是甲,丁说的话为真话,故A正确。

  9.有A、B、C、D、E五位同学一起比赛

象棋,每两人之间只比赛一盘,统计比赛的盘数知:A赛了4盘,B赛了3盘,C赛了2盘,D赛了1盘,则同学E赛的盘数是( )。

  A.1盘 B.2盘 C.3盘 D.4盘

  【答案】B。解析:由题意首先可知A与B、C、D、E均比赛过。那么D只赛了的一盘应是与A进行的。已知B与A比赛过一盘,则另两盘应是与C、E进行的。由以上推理可知C比赛过的两盘应是与A、B进行的。所以E只与A、B比赛过。正确答案为B。

  10.体育馆内正进行一场

乒乓球双打比赛,观众议论双方运动员甲、乙、丙、丁的年龄:

  (1)“乙比甲的年龄大”

  (2)“甲比他的伙伴的年龄大”

  (3)“丙比他的两个对手的年龄都大”

  (4)“甲与乙的年龄差距比丙与乙的年龄差距更大些”

  根据这些议论,甲、乙、丙、丁的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甲、丙、乙、丁 B.丙、乙、甲、丁

  C.乙、甲、丁、丙 D.乙、丙、甲、丁

  【答案】D。解析:由(1)可知乙>甲,故排除A;由(3)可知丙应比至少2个人的年龄大,故排除C;由B、D选项可以看出,丙、乙都肯定比甲大,再结合(4)可知甲、乙、丙三人的年龄顺序应为乙>丙>甲;所以D项正确。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2007年考研高校复试线

    迄今年龄最大的司法考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专家预测:物权法将列入2007年司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赵菊花:非法律专业人员不准报考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人大代表:国家司法考试太难不符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天津565人过司考 英语水平高者受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广东佛山2006年法律职业资格证书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北京司考办:关于颁发法律职业资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中央政法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纳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2006年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将于3月初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司法考试报名条件拟放宽 有关办法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北京司法局官员称1年进行两次司法06-03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最热门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青海省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招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公务员考试制胜秘诀:行测分科准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公务员报考攻略:明确条件 把握五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类别对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解析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试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部分例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008国家公务员招考职位表各项数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分析及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08国家公务员报名技巧:从公告变06-03
    最近试题资料
  •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务员考试 MBA论文 考研大纲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