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专题:逻辑知识讲座(4) |
作者:金路公务… 文章来源:金路公务员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24 13:35:31 |
|
推理概述
(一)推理的定义和结构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反映更为复杂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扩大认识领域,获得新的知识。如,人们根据气象分析,可以作出天气预报。这是一种由已知推断未知的思考活动,反映这种思维活动的思维形式就是推理。
1、定义: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推出新命题的思维形式。 每个推理都包含着两部分的命题:一部分是已知的命题,它是推理的根据,叫做推理的前提;另一部分是由此而推导出的命题,叫做推理的结论。从下面三个推理的例子中可以看出: 例(1)所有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 所有,有些劳动产品是商品。 例(2)自然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 所以,物理学是没有阶级性的。 例(3)三角梅在阳光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君子兰在阳光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凤凰树在阳光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三角梅、君子兰和凤凰树都是绿色植物; 所以,凡绿色植物在阳光下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推理的结构: 任何一个推理的组成必须具有:(1)推理的前提,即已知的命题;(2)推理的结论,既推出的新命题;(3)推理形式,即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推理形式是某类具体内容各不相同的推理所共同具有的一般的东西,它表示着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普通逻辑讲的推理形式,通常是以抽象的格式来表达的。人们亦常称为“逻辑的格”。我们仍以前面举过的例子来说明: 推理(1)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即推理形式为: 所有S是P 所有,有些P是S 人们正是以上面的推理形式为根据,从“所有的商品都是有使用价值的”这个前提推导出“有些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这个结论。 推理(2)的推理形式为: 所有M都是P 所有S都是M 所以,所有S都是P 人们正是以上面的推理形式为根据,从“自然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和“物理学是自然科学”这两个前提推导出“物理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个结论。 推理(3)的推理形式为: S1是P S2是P S3是P S1、S2、S3都是S 所以,所有S都是P 人们正是以上面这个推理形式为根据,从“三角梅在阳光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君子兰在阳光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凤凰树在阳光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这几个前提推导出“凡绿色植物在阳光下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这个结论。
(二)推理的逻辑性 推理应当合乎逻辑,这是普通逻辑对推理的要求。推理可以由已知命题推出未知的新命题,但是,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推出真实可靠的结论。这就是说,对于一个演绎推理来说,要获得必然真的结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推理的前提必须真实,所以“前提真实”,是指前提应当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判断。对于具有真假可言的命题而言,要得出必然真的结论,只有那些对客观实际做了肯定或否定的断定的命题才可以作为推理的前提。如果前提不真实,同现实事物不相符合,那么推理的结论就不可靠,就不能做到结论必然正确。 例如: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 阳光是有使用价值的; 所以,阳光是商品。 这个推理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出现这种错误的关键是有些前提不真实,所以,推导出的结论不正确。 第二,推理形式要正确。“推理形式正确”,是指推理必须合乎逻辑,必须遵守推理规则,如果推理过程违反了推理规则,则推理形式不正确,结论就不可靠。 例如:商品都是劳动产品; 农民生产供自己消费的粮食是劳动产品; 所以,农民生产供自己消费的粮食是商品。 这个推理的前提是真实的,推导出来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三段论推理的规则,所以,它是不合逻辑的。 这里应注意:前提有时可以是真实的,结论也可能是真似乎的,但这一结论不是合乎逻辑地从前提中必然地推导出来的,对这种情况,我们称推理没有逻辑性。
[1] [2] 下一页
|
|
|
上一个文章: 公考专供题:行政能力逻辑推理测试题(五)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