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专题基础理论(一)
一、申论的含义
从字面上理解,"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辩、申明,"论"则是议论、论说、论证。所谓申论也就是对某个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申论"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诸论的特点。它不是那种凭主观好恶选材、尽情张扬个性的放言宏论,而是要求准确把握住一定的客观事实,作出必要的说明、申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它的功能,与社会交际中广泛使用的议论文完全不同。
作为一种专用于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应试文体,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策论"和"申论"都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都要求考生表现出出众的文字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的对策(方案)都要有可行性。但"申论"在内容上比"策论"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在形式上比"策论"更加灵活多变。"策论"大多要求考生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则要求考生从一大堆反映日常问题的现实材料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考查考生搜集和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也适应当今国家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
从考试大纲规定及历年实际出题情况来看,申论考试为考生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材料,概括出它们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际方案,最后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申论"的写作,避开了传统"作文"中那些未必适合于考查公务员的因素,使必须考查的能力得到了突出。
公务员考试的试题并不是简单的一个“难”或“易”字就可以概括的!俗话说,“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意思是只要真正明白出题思路和规律,对出题方向性有一个准确把握的人,就是“会者”,对于他来讲公务员考试就是不难的。任何试题掌握好方法和技巧都可以举一反三,快速解答。事实上,社会在职人员有很多优势,例如社会阅历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多等等。但是由于在职公务员考生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在养家糊口之余还要抽出不多的时间来复习备考。再加上离开学校多年,记忆力、学习能力和激情都有所下降,所以要想顺利考取,更是难上加难。针对以上在职公务员考生的实际困难和不利条件,景山公务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考试目的要明确。无论是想从事公务员这项职业,还是想通过这次考试提高自己,使自己能够找到在社会立足的根本,都必须有一个可以让自己坚持到底的理由。
第二、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在职考生受外界影响比较大,所以拿到公考的教材和习题后,应根据书本的页数和可利用的学习时间,计划好每天必须学完的内容,合理安排公考课程学习。根据书本内容之多寡进行课程难易搭配,报考时最好要结合近期的工作安排,确保能够顺利的通过考试。
第三、注重学习方法。这两门课程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要在不断探索中总结归纳。学习中最大的难题就是记忆,对于记忆力减退的成年人而言,景山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循环复习。配合考试大纲将课本知识点进行分类,对照大纲将整个教材的知识点理成一张有系统的表格,这样复习就比较容易将所有知识点都串起来。此外,要注意总结考试答题方法。每个科目都有不同的题型和答题思路,大家在复习时可以参考历年真题多思考各种方法。
第四、 学习时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去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一下资料,实在不行请教老师也行,只要态度诚恳,老师一般不会拒绝学生的要求的。
第五、重视教材。基本考试范围不会出教材,重视教材上的考点,习题,买参考书是必要的,但不要买太多,一本足已。
要想顺利考取公务员,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姿态,那就是要给自己一个充分的理由去备考,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不要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来搪塞,或因为有别的工作、或因为有别的事情耽误了备考的学习,这些理由只会越积越多、越来越让你难以脱身,直至考试一败涂地!
所以如果公务员考生自身的自律性不强,那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参加一个考前培训班。好的、合适的培训班可以给备考者提供一个正确的学习时间表和解题方法、速度上的训练,可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