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得锃亮的黑皮鞋,烫得平平整整的黑西装,打理整洁的头发下是一张张有点紧张,有点激动,似乎还有点止不住欣喜的脸庞,由工作人员带领着迈着规矩的步伐进出候考室。这些,就是昨日参加昆明市公务员首日面试的355名应考者的最初影像。
亮点:10名代表首次旁听面试
昨日一早来到面试现场,黑压压一片“制服”差点让记者以为走错了地方。黑西服,黑皮鞋,就连袜子大多考生也选择了黑色,女性考生也不例外,除了黑色的套装就是浅色的连衣裙。
要说今年的面试与往年的有何不同,首次推出的“阳光面试”无疑是最大的亮点。
为保证本次面试公开、透明,组织、人事部门特采取了把考生、考官集中起来实行封闭管理;考生与考生在面试前采取“双抽签”制度,抽签确定分组及顺序号;同时,还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普通市民代表共10人进行旁听,确保本次面试完全在“阳光”下进行。
本次招录人员中,60%是中共党员,90%是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类专业的人员,其他类型专业占10%左右,市人事局局长范光华表示,这也是为推进新昆明建设,优化公务员结构,使其更贴合公务员建设队伍要求。
现场:考场森严,考生防记者
不准进考场,不准随意拍照,不准在考前与考生对话,面对现场工作人员提出的“三不准”,原打算在考前赶到现场争取能与考生做个考前心态交流的目的落了空,摄影记者更是因为不能进入现场抓拍几张精彩照片而倍感失望。
“不开闪光灯可以吗?”当看到工作人员坚决的摇摇头后,几家报社的摄影记者只能另辟蹊径,或是站在绿化带里通过窗户拍两张考场内的情景,或是通过大门楼栋玻璃,利用考场开关门的瞬间,见缝插针按下快门。
文字记者也只能选择在考场出入口处蹲点,期望能“逮”到面试结束的考生,挖到一点有关考场内的情况,只是,大多考生都很“警觉”,一旦察觉记者的提问稍有“出轨”,就会以“考试细节不方便透露”为由婉拒记者。
80后旁听市民:
现场打分和我心里想的差不多
中午11点左右,借着休息时间,经过初步审核、随机抽选,从8名报名者中抽选出的2名市民代表也走出了考场。
来自寻甸教育局的马先生曾4度参加过公务员的招录,昨日他以一个“过来人”和“旁观者”的角色参与到公务员的面试过程旁听中,走出考场的他,倒显得比考生更紧张。回答记者提问时,全身的神经都紧绷着,连声音都在颤抖。从网上得知本次面试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2个旁听席位的信息后,马先生抱着“观摩与学习”的态度报了名,想要现场了解一下面试工作。“程序虽一样,但角度不一样。”从曾经的应试者变身为旁观者,马先生称作为旁听者,觉得上午面试的9个人中有两个考生有点紧张发挥不好,所以,他建议考生应放松心态,展现最好的状态。“旁听人员对面试的建议和意见,应在面试结束后以书面形式向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提出。”面试旁听人员须知上的各条规定马先生已牢记于心,他表示,若考生成绩有异议,也会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向相关部门反映。
另外一位旁听者是来自云南邮政公司速递物流分公司的员工江海萍,参加完上午的面试旁听后,这位80后表示,旁听后让她对原本感觉“人为因素”很大的面试过程有了另外一番看法,“考官和考生都要抽签,成绩也是现场公布,挺透明的。”面试过程中,江海萍说她还会在心里给应试考生打分,打出的分数与考官打出的分数,相差不大。
考生故事
考试太专注
忘拿身份证
第一个完成面试走出考场的小文(化名)一直向记者强调不能透露他的名字,哪怕只是姓。
对于自己近80分的面试成绩,小文说还可以。只不过可能是考试中太专注,也多少有些紧张,小文走出考场后才想起自己的准考证和身份证忘记在了考场,与现场工作人员反映后,才顺利拿到。
面试前花300元
“恶补”礼仪知识
对于去年已在州市上参加过公务员考试,并有过面试经验的小袁来说,除了专门为面试准备了一身西服,又精心购置了一双新皮鞋外,他还花了300多元参加了一个针对公务员面试的礼仪培训班,学习了3天的礼仪知识。“这种形式还是比较好的。”
对于这次面试有市民参与旁听,小袁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公平”。
温馨提醒
省级公务员
今日警官学院面试
岗位代码以“36”开头的岗位,于今日至19日开展面试工作,面试地点为云南警官学院本院。请参加早上面试的考生于当天8:00前到达云南警官学院警体馆进行集中点名;参加下午面试的考生于当天13:30到达云南警官学院警体馆进行集中点名。比规定时间迟到30分钟的考生,视为本人弃权,不得再参加面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