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考试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本站商城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托业考试 | 考研专区 | 司法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公务员 >> 公务员动态 >> 正文  
 
 
 
中国第一考:公务员“牛市行情”是怎么来的
作者:SINA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3 12:24:43

  一年一度,又到2008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竞考开考时。

  2005年竞考比例37∶1,“中国第一考”之说应运而生。2006年竞考比例48∶1,2007年竞考比例50∶1,今次竞考比例60∶1。

  对比之下,“中国第一考”何止一个“热”字了得!

  竞考者有“本、硕、博”应届毕业生,有已参加工作而执意想跳“龙门”的高学历者,还有部分在初次求职者眼里已能较体面生活的公司白领。

  记得两年前某中央国家机关报考现场,呈现“博士一走廊、硕士一礼堂、本科一操场”之盛况,创下某热门职位2765人报名竞考的“壮观”场景。今次,最热门职位的竞考比例3592∶1,再创历史新高。

  市场经济主张择业自由,经济学不反对人们选择做官。国人崇尚做官,素有传统,从古到今,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千方百计甚至不惜削尖脑袋走仕途,从人的“经济理性”和“行为理性”出发,不外乎受四大因素驱使:

  一是获得稳定收入和相对较优的福利待遇,还有收入和福利稳定增加之预期;二是比其他职业更能获得社会尊重;三是只要不犯错(罪),职位受法制的强势保护,较少丢饭碗之忧;四是拥有大小不等的权力。

  四大因素,样样关乎人之切身利益。尤其是权力,作为最稀缺的公共资源之一,拥有了它,不但前三样东西得来全不费工夫,在许多时候还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

  经济学把人视作“理性经济动物”,而只有市场经济带来的开放的择业选择,才能使人的择业理性得到日益充分的展现。对今次“中国第一考”60∶1的平均竞考比例,以及背后所折射的“千军万马挤官道”之现象,无论作为初次择业选择,还是作为二次或三次择业选择,对竞考者皆无可厚非,社会舆论没理由求全责备。

  虽说中国传统“择业文化”拜做官为魁首,但“官本位”之历史承传亦有曲折。就说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就相继出现过三次起因各异的官员下海潮。

  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僵化体制被撕开,至1980年代中期,社会资源尤其是各种经济资源开始按“双轨制”分切,市场活力初显,官场外生存发展机会开始呈现,第一波官员下海潮随之而来,于今回首,当年敢喝“头口水”者成功者众。

  邓小平南巡讲话至199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击退姓“社”姓“资”争论,搏击“市场”风险大幅减小,第二波下海潮紧随而至。然而,事后回眸,成功者相对比例不及第一波。

  新世纪,宪法修正案合法保护私有产权,中国入世外加经济全球化,市场机会再度集中释放,又一波下海潮潮起潮涌。但此波———很可能是特定历史时段的最后一波下海潮,持续时间最短,基本上以本市虹口区区长程光辞职出任印尼富豪林绍良旗下的三林集团中国区总裁为尾声。

  前后20年,三次下海潮。历史“小插曲”之出现,缘于经济体制转型、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产权不清晰、改革不彻底、政经政商关系边界模糊等因素带来的机会与缝隙。历史“小插曲”之消退,在于体制转型轮廓渐显,市场秩序日趋规范,非

垄断行业竞争残酷,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官转商”从2005年起受到党纪的“三年约束”等等———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机会与缝隙越来越小。

  潮起潮落,自然规律使然。下海潮消退,“赶考”持续发烧,却又不是单纯的“经济理性”使然。一个非识者所不易明判的深层原因,在于新的时代背景下,改革和开放的双重迟滞(还包括二者的“不配套”)所形成的“瓶颈”成了新的市场舞台和新竞争机会降生的桎梏。由是,要想使“赶考”逐步降温,并出现新的下海潮,惟有加快改革和开放……(早报首席评论员:鲁宁)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2007年考研高校复试线

    迄今年龄最大的司法考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专家预测:物权法将列入2007年司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赵菊花:非法律专业人员不准报考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人大代表:国家司法考试太难不符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天津565人过司考 英语水平高者受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广东佛山2006年法律职业资格证书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北京司考办:关于颁发法律职业资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中央政法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纳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2006年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将于3月初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司法考试报名条件拟放宽 有关办法06-03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北京司法局官员称1年进行两次司法06-03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最热门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青海省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招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公务员考试制胜秘诀:行测分科准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公务员报考攻略:明确条件 把握五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类别对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解析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试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部分例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008国家公务员招考职位表各项数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分析及06-03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08国家公务员报名技巧:从公告变06-03
    最近试题资料
  •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务员考试 MBA论文 考研大纲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