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复习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本站商城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 | 交流论坛 | 考研专区 | 司考专区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考研专区 >> 复习指导 >> 专业课复习 >> 文章正文  
 
 
 
无学位报考工程硕士的几点建议
作者:chinakao… 文章来源:chinakaoyan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24 14:58:08

名词解释:

 

无学位:是指没有学士学位,以大学本科学历报考GCT的同学,没拿到学位原因无非是没过英语或者补考太多,也有因学习年限超过规定(自考一般要求4年毕业)丧失申请资格等等。无学位的劣势反映在GCT考试中,是面临录取比例的限制。

 

录取限额:工程硕士每年招收无学位的考生不超过10%的限额(其他专业硕士限额不同),即如果某校招100名,那么其中无学位的同学只能招收10名。学校在录取时一般是把有学位和无学位分开从高到低录取的。

 

GCT成绩百分位:比如2005GCT成绩为230分,它的百分位为72%,这表示在100名考生中,有72人的成绩比你低(不含缺考)2005年报考工程硕士的共有67107人,GCT全国平均分为208.7(百分位50.7%)2004GCT平均分为212(百分位50.7%),你可以通过百分位推算出自己的成绩在全国的位置。很多学校有学位2004年录取线190(百分位28.1%)2005年录取线188(百分位30.3%),由此可以猜测2006年有学位的录取线也应该在30%以上(国家学位办2005年文件中规定高校如果招收百分位处于30%以下的考生必须出具书面说明),从近两年某高校无学位分数线来看(2004210分,百分位为48%2005230分,百分位为72.3%),无学位与有学位(2004190分,2005190)之间的分差(200420分,200540)有逐渐扩大之势,而报考的人数也在增加(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统计,2005年全国共有21.7万余人报考法律硕士、教育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和高校教师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报名人数与去年相比增加近4万人。其中,报考人数最多的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达7.8万余人。首次启动的体育硕士、艺术硕士和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报名人数分别是2690人、4126人和1033人。),因此没有学士学位的考友们至少要多考40分以上才有保障(注:各专业硕士的百分位是分类别单列计算的)

 

一、了解信息,分析情况

 

既然决定要参加考试,考友们在3月初就要了解拟报考院校和专业,主要通过互联网和电话咨询该校近几年的招生情况,注意以下几点。

 

1、报考院校的选择原则(供参考)

 

①就近原则。一般是在职学习,大多院校均采取周末班和集中班,周末班形式居多,全年估计上30周的课,如果太远,成本吃不消。

 

②“211”重点大学原则。读工程硕士,无非一方面想学点东西,另一方面希望对以后的工作、生活有帮助,那么找一个重点大学就读应该比较好。毕竟师资力量、教学水平要强大得多,同学资源也更丰富。

 

③“货”比三家原则。以物流管理而言,在重庆只有一个高校开这门专业,每年只招20多人。而在成都,川大、西南交大、电子科大均开了这个专业。显而易见,报考成都比报考重庆要容易一些。

 

2、高校招生有限额和自主招生两种。学校是否限招,以教育部文件规定为准(每年6月发布,7月初网上报名,7月中旬学校现场报名)。如果某校限招200名,那么按10%推算,无学位的名额就只有20人。但也不能完全相信自主招生,比如重庆某重点高校25个专业招生,以1000人计算,按10%分摊到每个专业,无学位招生名额也还是不多。

 

3、了解该专业现有多少跟读(调剂)生。工程硕士GCT成绩2年有效,跟读是因为当年GCT成绩没上线,先跟班读(很多学校不接收无学位考生的调剂),一般缴了学费。跟读生有两种途径入学(2005年为例):如果2005GCT成绩百分位超过2006GCT分数线百分位,就可以在2006年参加复试入学;或者2006年再次参加GCT考试,达到分数线后参加复试入学。不管怎样,他们交了钱,只要上了线,学校肯定会录取他们。

 

二、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因人而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能把一些有规律的东西提供给大家。

 

语文:不可不看,也不必复习太细。先把地理、生物、历史、文学常识(含民族、哲学、军事、风景名胜等,可在网上查找)拿来当小说看,可以借用备战高考用的小工具书,语文辅导后面的百科选择题如果没时间看,可以把答案先填上,重要的选择题作标记,多看看,混个脸熟。阅读理解分值占40分,掌握阅读理解做题思路和方法。那些错字辨析、标点符号做题技巧也听听。语文喜欢考当年发生的事情(比如文坛、社科、自然科学等),请一定注意!我个人觉得语文是挣分的,目标:至少及格。

 

数学:我没有太多话语权,以高中课本为主,全试卷25大题其中高中知识能解决的题目占了15题。因此高中知识一定弄懂,公式定理记牢,并且能融会贯通,一道考题可能它的知识点不只考一个。

 

英语:单词是基础,及早复习,从3月起就要开始记单词。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记忆,做到认识就行,但不能仅仅记住词汇表上的基础含义,还要记这个单词其他的词性,以及一些重点词汇构成的词组和相似词汇的辨析。

 

逻辑:对绝大多是考生而言,是一门新课,所以均从零开始。多做习题,做错的题要作标记,重复练,弄懂为止。

 

我个人认为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3-5月:回炉期。很多知识都忘了,回回炉,顺便接受新知识。

 

6-8月:提高期。踏实学习,夯实基础,提高应试水平。

 

9-10月:应试期。结合GCT考试特点,拉通复习,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做好考试准备。

 

在回炉期、提高期推荐每月做二、三套模拟题,通过做题,总结这一阶段复习成果,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复习中弥补,接近9月时,利用周末做前几年的GCT考试真题,测试自己复习水平。在应试期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严格按照3个小时来做题。考友们都是在职复习,白天上班,晚上复习,晚上一般容易兴奋,因此进入10月国庆节后,务必晚上早点休息,调整自己的兴奋期,把自己的兴奋点调整到白天830左右(1023GCT考试时间)。强烈建议在网上下载机涂卡模版,练习涂卡技巧,做到既涂得快又符合机读卡要求。

 

三、考场须知

 

1、提前侦察考场。如乘车路线、考室位置、卫生间位置等。外地考生推荐提前2天到校,人到一定年龄,容易择床,影响休息,呵呵!

 

2、工具带齐。手表必带,计算器、钢笔、橡皮、削笔器、2B铅笔、量具等全带。

 

3、先易后难,不留空白。遇到做不来的题,不能花费太多时间,凭直觉或其他技巧(特殊值法、代入法、用量具测量等)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答案,做好标记,待最后有时间再复核,不能留空白的道理很简单,四选一嘛,有25%的机率。

 

4、涂卡时间预留。涂一张卡可能需要78分钟,因此考试时必须考虑到涂卡时间。

 

按照以上目标GCT成绩能够达到236分左右,基本可以保证上线,当然分数越高越好。总之,作为无学位的考友,要考虑GCT考试面临的困难相对有学位者而言大得多,须比有学位的考友付出更多地努力,才能笑到最后。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2007年考研高校复试线

    司法考试北京已预报27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专家谈中国的公务员考前培训将走07-18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2007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07-18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2007年起福建设基层工作专场招大07-18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07年起福建有基层工作经历报考公07-18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司法考试北京已预报27000人 女性07-18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华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07-18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07-18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武汉科技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07-18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07-18
    普通文章[资讯动态]北大08接收推荐免试攻读法律硕士07-17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特别汇总:公务员考试分类与录取07-18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案例分析:专家谈如何把握公务员07-18
    普通文章[英语]词汇阅读是关键 08年考研暑期英语07-17
    普通文章[专业课复习]名师指导:08考研暑期专业课复习07-17
    普通文章[政治]07考研政治复习秘诀:得暑期者得07-16
    普通文章[政治]暑期考研政治复习小贴士:三层计07-16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暑期复习:调整状态 迎接07-12
    普通文章[专业课复习]考研指导:教育学暑期复习高效攻07-12
    普通文章[专业课复习]考研指导:金融学暑期复习高效攻07-12
    普通文章[英语]通过词汇测一测 你离英语专业考研07-12
    最近试题资料
  •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