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汇率争端。
【答案要点】
(1)美国、日本和欧洲等西方国家强迫人民币升值的目的是:一方面,转移国内视线,把国内问题的责任转嫁到人民币上来,鼓吹和制造新的中国威胁论;另一方面,要以人民币的升值来打压中国的经济增长,破坏中国的持续繁荣,遏制中国的和平发展。
(2)中国坚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目标模式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3)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基本主张: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有利于中国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4)汇率改革的三条原则:自主性原则、可控性原则、渐近性原则,反对强迫中国一步到位的激进式汇率改革。
5.中美关系中的纺织品争端。
【答案要点】
(1)争端责任在于美国和欧洲。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美国和欧洲应该在过渡期以内,把纺织品的限制减少到70%,但是美国和欧洲没有遵守承诺,而是把所有限制保留在2005年1月1日世界纺织品一体化这个最后时刻,以致造成市场冲击过大。
(2)美国和欧洲在国际贸易中的双重标准。一方面,在自己的优势领域行业内主张贸易自由化,甚至强迫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在自己的优势受到挑战的行业和领域,却又粗暴地单方面设置种种限制,搞贸易保护主义。这是对美国和欧洲鼓吹贸易自由化的极大讽刺。
(3)中国政府关于中美纺织品争端的基本主张:①主张权利和义务相统一,责任和权益对等;②主张经济平等协商,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追求双赢的结果,反对欧美单方面另设限制,强加于人。
6.中美关系中的巨额贸易逆差。
【答案要点】
(1)在中美贸易中,造成美方逆差的原因主要是贸易结构、贸易转移、统计方式不同和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的问题。
(2)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巨额增长是因为:一方面,美国对日本、韩国、东南亚的贸易逆差转移到了中国,这是国际产业分工调整的结果;另一方面,很多通过在华投资的美国企业在中国生产并且内销,不断提高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而这些不能够直接在贸易统计中得到体现,实际上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统计失去了实际意义。
(3)中国一直非常重视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以最大的诚意作出了许多努力。但光靠中国的诚意还不够,关键是美国自己的经济结构调整,同时,如果美国政府放宽对华出口的管制,就可以有效地促进对华出口,推进中美贸易上一个台阶。
7.美国干预中国公司并购优尼科事件。
【答案要点】
(1)尤尼科事件说明美国的对外政策仍然存在着冷战思维,把中国的崛起看作威胁,甚至把中国当作假想的敌人,违背了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主题,最终也会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
(2)暴露了美国政府贸易保护主义的真面目和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的虚伪性及其双重标准。
(3)同时也从反面警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注意处理好开放和国家安全的关系。
8.中美印大国关系。
【答案要点】
(1)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西方民主国家,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是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还是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东方大国,是两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中美印三大国关系将直接影响21世纪的亚洲以至世界格局。
(2)印度和中国都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经济强劲增长、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的势头,使美国这个唯一的世界超级大国感受到了挑战,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和印度、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趋势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战略利益冲突。但是,美国与印度之间具有民主、自由、制度方面的一致性,所以美国希望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主要采取联印制华的策略,以印美合作提升和助推印度的世界大国地位,制约或平衡中国的上升,并且以印度模式削弱中国模式的影响,确保西方民主自由模式的世界影响力,同时又力图在美印合作的战略框架内制约印度崛起及其对美国的冲击和挑战。
(3)印度一方面希望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推动美印关系发展,从美国得到更多“资金和技术”,在美国的助推下加快印度发展和提高印度的世界大国地位;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失去与中国合作互利的发展机遇,不愿意因中印关系恶化而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所以力图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争取利益最大化。
(4)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主张同时与美印发展新型大国外交,强调中美印发展关系却不应该针对第三方。
9.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答案要点】
中美首次战略经济对话围绕“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就城乡均衡发展、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促进贸易和投资、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进行了讨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既加深了相互了解,也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不仅有利于继续推进中美经贸合作,而且也将对地区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10.经济全球化和国家主权问题。
【答案要点】
(1)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客观上要求对国家主权进行必要调整和让步。
(2)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仍然是主要的国际政治经济行为体,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盛行的条件下,国家主权不但没有过时,而且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捍卫本国利益的有力武器。
第四题:开始走出困境的中日关系
背景材料
1.日美对日本周边地区发生不测事态时的合作的规定是:日本在提供自卫队以及民间设施、为美军运输战争物资、后勤服务等方面与美国军队进行合作;日美在收集情报、警戒监视、扫雷等方面进行合作。
——摘自《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2.日本大国战略就是傍大款。日本人从几次,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以后的经历,得出的结论是一定不能挑战世界上的霸主,一定要紧跟着霸主才能给自己留下发展的空间,于是就有了傍大款的想法,就是一定要跟美国人站在一起才有好处。
——摘自新浪网
3.小泉上台以来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屡次参拜靖国神社,使日本外交陷入孤立,招致日政界有识之士和民众的忧虑和抨击。但小泉及其身边的右翼政客却文过饰非,否认外交孤立现实,称“世界上拿靖国神社说事的只有中韩两国”。
——摘自新华网
4.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日本日中友好七团体负责人时提出,中日双方应致力于建设“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十六字方针。胡锦涛会见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时提出发展中日关系四点意见:首先,要加强政治互信;第二,要深化互利合作;第三,要扩大人员交往;第四,要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共同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中日友好和互利合作的新格局。
——摘自人民网>思考角度<
1.冷战结束后的日本大国战略。
【答案要点】
谋求建立由日、美、欧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要修改以至抛弃日本的和平宪法,加强和发展军事力量,走军事大国道路。以日美安全合作为基础,企图建立世界政治中的日美关系,形成包括美国、日本、台湾地区、澳大利亚和印度在内的以西方民主价值观为基础的“亚洲北约”,围堵遏制中国和中国争夺所谓的亚洲主导权,与美国共同主导亚太格局。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争取“入常”。
2.日美安全合作及其“亚洲北约构想”。
【答案要点】
(1)日美安全合作。
日美加强安全合作是一个军事同盟,它的主要目标是:联合反恐,对朝施压,制约中国,威慑俄罗斯,主宰亚太。
①日本方面主要考虑的因素如下:第一,“背靠大树好乘凉”,希望通过对美示好,换取美国对自己的保护与支持。第二,防范崛起的中国对日本未来可能造成的冲击。第三,日本可以以支援美国为由,借机发展自己的力量,包括情报搜集能力、武器研发能力、科技水平等。
②美国是将日本作为亚太地区驻军的指挥中心,主要遏制中国,还可以挟制日本;同时以日本为跳板控制亚太地区,包括在台海局势中掌握战略主动,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其全球霸权主义战略。
③美日军事合作不断加深,是基于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结构性的变化和矛盾造成的。美日安全合作性质的变化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带来的影响:使台湾局势更加复杂,使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海权争端的形势更加复杂,美国和日本也是介入南海争端最积极的国家。
(2)“亚洲北约构想”。
①“亚洲北约”的全称是NAATO,意思就是“北美—亚洲公约组织”,它将具有类似北约那样的组织结构,这是美国和日本一些新保守主义学者提出的构想,把原来的美日韩“铁三角联盟”同美日和美澳新南锚—北锚“铁杆联盟”串连起来,以日本为基点,经南亚诸国,直通印度,进而与北约遥相呼应,甚至形成某种联合。
②“亚洲北约”的提出是典型的冷战思维的产物,违背了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主题,违背了多极化的国际趋势,注定是不能成功的;表明了以美国为主导建立单极世界的霸权主义思想仍然在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以中国为假想敌,会使逐步走向成熟的美中关系受到伤害,这不仅对中国不利,更会对美国造成相当大的战略损失。
3.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答案要点】
(1)日本政府领导人一再参拜靖国神社,美化侵略,拒绝对日本历史上的侵略罪行进行反思;日本政府一再篡改历史教科书,歪曲事实,甚至把日本鼓吹为亚洲的解放者。
(2)中日历史问题的形成原因:
①日本国内政治的右倾化深层次的根本原因;
②日本的政府领导人利用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激起的民族主义,进行恶意炒作,捞取选票起了恶劣的作用;
③美国政府的庇护和纵容也是中日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3)中国政府关于中日友好和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的基本主张:中国政府主张要坚持《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即“以史为鉴,反省侵略,反省罪行,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不再发生伤害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这是中日关系发展的政治前提,是中国政府关于中日关系历史问题的基本主张。
(4)安倍晋三访问中国的外交成果:
①中日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健康发展达成一致;
②中日双方对改善和加强两国关系的重要性达成了新的共识;
③再次确认了坚持中日之间三个政治文件精神,就历史、台湾等问题达成重要共识;
④中日双方都同意加强领导人之间的交往和对话以带动中日友好合作全面发展。
(5)胡锦涛关于发展中日关系的四点建议:
①遵守三个基本文件,“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立足全局,发展相互关系;
②加强在地区及国际问题上的合作;
③增进相互理解和相互信赖;
④发展共同利益,促进经济交流。
4.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的日本外交。
【答案要点】
日本坚持冷战思维,对中日关系定位存在严重误区,一方面,在经济上与中国发展经贸合作,利用“中国因素”助推日本经济增长,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日益扩大的世界经济影响力;另一方面,在外交、军事、国防战略及其亚洲和全球战略中,又公开把中国视为潜在威胁、战略竞争对手和“假想敌”,千方百计联合美国,遏制中国和平发展,鼓吹各种“中国威胁论”,分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和中国争夺所谓亚洲特别是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导权,并且担心中美合作会影响日本在中美日大国关系中的国际地位。
5.朝核六方会谈中的“日本不和谐音”。
【答案要点】
日本在朝核六方会谈中的“不谐和音”主要有两点:
(1)再三提出朝日双边关系中的“绑架事件”等双边问题干扰六方会谈的多边关系进程;
(2)对朝核政策更倾向于制裁、威胁等一些激化矛盾的措施,往往成为六方会谈中的“麻烦制造者”。
第五题:美国领导的国际反恐斗争
背景材料
1.反恐战争是为文明而战。恐怖分子希望用他们的极端思想和极端残忍的行为摧毁美国,改变文明世界的生活方式。美国将与这些恐怖分子战斗到分出你死我活。
——摘自布什关于“9·11”的演讲
2.世界各国应加强合作,为消灭恐怖主义进行坚决斗争。
——摘自安南“全球反恐战略”报告
3.美国前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研究小组(Iraq Study Group,ISG)的报告,一一点出布什伊拉克政策种种不是。他们说:“这场战争赢不了,局势严峻,且在恶化。”同时,他们继续说:“美国在伊拉克影响事务的能力减少了。”
——摘自《联合早报》>思考角度<
1.中国政府的反恐主张。
【答案要点】
(1)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在国际反恐中搞双重标准;
(2)加强国际合作,反对在国际反恐中搞单边主义;
(3)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反对简单地以暴力对付暴力;
(4)反恐应遵循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反对美国借口反恐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任意打击别的主权国家。
2.美国政府的反恐主张。
【答案要点】
(1)在国际反恐中,美国借国际反恐之机,推行美国的单极霸权,在国际反恐中,以美国划线,把反对美国及其盟友以色列等于恐怖主义,搞反美斗争扩大化,削弱了反恐斗争合法性和正当性;
(2)借口国际反恐,任意干涉别的主权国家。甚至撇开联合国任意对别的主权国家发动战争,违背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
(3)美国在国际反恐中实行双重标准;
(4)在国际反恐中简单片面地迷信军事、暴力和战争手段,以暴制暴,制造了更多对抗、仇恨和冲突。
3.美国领导国际反恐的后果。
【答案要点】
(1)美国领导国际反恐斗争后,恐怖主义更多了,还是更少了;世界更安全了,还是不安全了。
具体表现为:“9·11”以后美国本地虽然没有再发生重大恐怖事件,但是,一方面,美国人民的公民自由权利因为反恐受到限制和挑战,付出了代价,却又没有摆脱恐怖主义威胁;而且,另一方面,恐怖主义扩散到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扩散到亲美的阿拉伯国家,扩散到与美国进行反恐合作的穆斯林国家,甚至扩散到发达国家内部的穆斯林社会。同时,从阿富汗到伊拉克,在反恐战争中陷入更加严重的恐怖主义灾难。
(2)美国政府借口反恐斗争扩大政府行政权力,使美国的一些个人自由和政治民主受到了挑战,引起了人民不满。
(3)对冷战后的国际新秩序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国际反恐斗争从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单边外交、单边主义开始,到目前美国回归多边外交为止,表明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有所削弱,世界多极化重新抬头;另一方面,世界主要大国,在反恐斗争中打破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至国家集团的限制,以国家利益为中心,围绕重大国际问题进行分化组合,使世界大国关系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4.依据唯物史观分析国际恐怖主义的产生原因以及美国学者鼓吹的“文明冲突论”。
【答案要点】
(1)一方面,文明是多样的,不同的文明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有冲突,但是这种冲突的根源只能存在于文明产生的社会发展中,而文明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所以文明的冲突根源只能从社会发展中去找。另一方面,不同的文明也存在着统一性,所以不同文明之间不只有对抗和冲突,文明的发展是在求同存异中的发展。
(2)亨廷顿为代表的美国学者,以文明冲突论来解释国际恐怖主义现象,美国的新保守主义也主张以上观点。对此我们要看到:国际反恐斗争中确实存在着文明冲突的因素,但是又不能片面归结为文明冲突。
①美国和西方主导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和贫困问题是导致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所造成的地区冲突、地区动乱是恐怖主义产生的直接原因;历史上传统的民族与宗教冲突和领土争端,也是恐怖主义产生的重要原因。
②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与穆斯林国家关系的紧张,并不代表整个西方基督教文明与穆斯林文明的冲突,而且,绝大多数穆斯林国家的人民都反对国际恐怖主义,这就说明文明冲突并不是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