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陋就简,新庄中学顺山坡修建的下沉式操场,成了1000多名同学的乐土。狄多华/摄
 县城中学周边的民房,不少出租给了读书的学生。这对为省钱自由组合的男生,无家长陪伴,自给自足。狄多华/摄
 同学们把书本码在桌前,剩下不到30公分宽的地方写作业。狄多华/摄
 会宁中学门前,每到周末中午,给孩子送馍的家长一个挨着一个,这位迟到的父亲,只好等到下午下课。狄多华/摄
一提起身体残疾的妈妈,15岁的马富利就止不住地流泪,“我觉得我妈妈太可怜了!”妈妈有残疾,可依旧要下地干活儿,供他和哥哥上学。爸爸时常外出打工,一年挣回的不过3000元左右,拆东墙补西墙,家里有时紧张得连5元的电费都拿不出。
可父母对孩子上学是坚决支持的。日子过得再紧,妈妈每周也要给住校的马富利5元生活费。他往往只花两三元,打5壶开水用去1元,在学生灶上顶多吃两顿饭,花去1.4元,剩下的还要给家里拿回去,或挪作下一周的生活费。
马富利清楚记得,本学期开学,包括住宿费,他一共交了108.56元,其中的80元是当包工头的舅舅给的,剩下的20多元是爸爸补的。
在新庄中学,马富利算是贫困学生,可还不是最贫困的。和他一样,每周两三元生活费的大有人在。包括初三同学在内,大家普遍的生活水平是每周5元开支。条件稍好的,10元左右,能保证每天在灶上吃一顿带菜的饭,略有剩余,可以买个零食、方便面解解馋。更多的同学则是开水就着家里带来的锅盔,顶作一顿饭。
在新庄中学,早晨不到5:30,各个宿舍的男女同学便陆续起了床,简单洗漱后悄声赶往教室。天刚麻麻亮,操场上、教室外,便四处是读书的身影。而学校规定的早自习时间是7:15,没有铃声,没有老师的督促,一切都是自觉自愿,包括初一的孩子。
12:10下上午最后一节课,但不到12:30,便又有大批同学出现在教室里。绝大多数的同学中午、下午用餐时间不超过半小时。除了生病,是没人午休的。
下午5:30到7:00,原本是同学们用餐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可不出半小时,操场上、教室里、树荫下,便满是人。太阳底下,有人干脆席地而坐,自觉排成一排排,大声朗读,无论男生女生,均十分投入,旁若无人。
粗略估计,在新庄中学,每名同学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均在9小时以上,除去8小时睡眠,绝大多数同学休息娱乐的时间不过4小时。
问他们苦不苦,回答是惊人的相似:“习惯了!”
“条件还算好”的新庄中学,要保障方圆300多平方公里、8个行政村的学生上初中,家在5里地以内的同学是不能住宿的。就这样,大多男生宿舍内,10张高低床上挤着30多个同学,20多平方米的宿舍,“人挨着人,味道大极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