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大巍/摄影
新闻背景:今年9月1日起,哈尔滨市普通高中将与全省同步实行新课程教学。届时,语文、数学、外语等13门学科将启用全新教材。课改新增设了通用技术必修课,涉及汽车维修、无线电技术维修等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旨在培养重实践的现代新型人才。
课改实施后,通过学年学分和三年总学分对学生修习课程进行管理,用学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改学分制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才能毕业。其中,必修116学分,选修28学分。学生像大学生一样“走读”,成长记录手册将取代过去的成绩单,高中生的评价方式不再是单纯以分数来衡量。
按照教育部要求,今秋黑龙江省将有475所普通高中的20万学生开始全面进行新课改。哈尔滨市预计将有5万余学生参加新课改。新的教材、新的授课方式和教学理念在家长、学生中引起不小的反响。课改将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成为当前家长、老师、学校最为关注的问题。
家长百感交集话课改 期盼高中课改 别成一场“秀”
这些即将参与高中新课改的学生,赶上“6岁入学”改革,当年从幼儿园中班(6岁)直接上学,一个班里的学生年龄相差3岁。从此他们成为教育改革的“排头兵”。
据了解,以往的课改让这批学生和家长吃了不少苦头。有的孩子是5岁半上的学,上课根本坐不住,精力不集中,成绩一直上不去,补课从小学就已开始;初一时,由于一些学校的新教材没有及时跟上,不同区、不同学校使用的教材不同,这又让一些家长到处找寻各学校的习题和教材,让孩子参加不同的补习班。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改革和试验,家长一听说高中课改又要从这批孩子身上“开刀”,就慌了神儿,没了底儿。据了解,为了让孩子快速进入高中学习状态,有些家长做出近乎颠狂的事。在初四备考阶段,家长还不忘让孩子利用假期提前学完高一上学期的数、语、外课程。且不评说家长行为的对错,其良苦用心足以让人感受到课改已令一些家长过度敏感、担忧和不知所措。
高中新课改中选修课、“跑班制”、学分制、通用技术课程等新形式、新内容的加入,让家长疑惑多多。
刘雪峰的儿子今年上初三,他说:“只要高考选拔制度还是以分数作为重要标准,学校肯定还会以升学率为主,素质教育的内容就会形式大于内容。”据家长反映,为了提高分数,体育课被取消,课间休息老师也不让学生出去活动,卷子一摞摞发已成为大多数毕业班的惯例。初中课改后,语文课加入了课外阅读内容,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读名著,提高阅读能力,但事实上,课外阅读都由老师画名著知识要点代替,素质教育就这样消失在题海和分数中。
家长们反映,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今年中考要求,学生素质考评不达标,学校有权取消学生报重点高中的资格。而这种素质考评采取学生自评、同学间互评、老师评价等形式。而事实上,为了得到好等级,或阻止别人得好等级(好等级限定比例),学生之间的关系复杂起来,过早地染上社会不良风气。目前哈尔滨市一些学校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展,还只能落实在纸面上。因此家长们对高中课改中的通用技术课程和社会实践内容产生怀疑也不足为怪。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环境,课程的设置只流于形式,家长和学生都不会买账。
事实上,大多数家长关注的焦点仍是高考。就像一位家长对记者说的:“我们不否认素质教育的好处,但是与孩子在高中学会了多少技能、提高了多少修养相比,我们更关注学习这些课程会不会影响孩子的高考成绩,增加课业负担。如果孩子因为选修素质教育课程而影响了上主课,考不上大学,这个责任谁来负?我们不想让孩子成为教育改革的‘试验品’。”家长们认为,在大学还以高考来选拔人才、教育还以分数论英雄的今天,高谈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实用型人才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形同空话。现在连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都不好找工作,如果孩子考不上大学,对于学生、家长、家庭来说压力和负担都是巨大的。学生和家长都在期盼高中课改不是素质教育的又一场“秀”。
教育部门积极推进课改 加紧出台与课改配套的高考招生改革方案
任何制度变迁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带效应,千头万绪的教育体制改革更是如此。高中课改最直接连带着的问题就是家长们最关注的高考。高中课改本身能否改得动、改得成功与否,全赖这个神经中枢。以前很多次课改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都在于这个神经中枢没变。那么,黑龙江省即将进入实施阶段的高中新课改,如何确保其顺利与成功?是否可以像教育人士称的“平稳过渡”、“稳步推进”?
记者从教育部门了解到,2004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至今,已有10个省进入新课改。黑龙江省作为第四批进入新课改的省份,目前已进入积极紧张的筹备阶段。黑龙江省于2006年1月开始实施以高中课改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省教育厅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教师和校长培训工作,省教育学院全面承担了全省高中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省教育学院组建了包括教育部、北师大及中央教科所专家在内的近200人的专家讲师团对全省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的骨干教师开展省级培训,全省共有近万名高中骨干教师接受了培训。哈尔滨方面,为使新课改顺利推进,哈尔滨市去年暑期已对首批1100名高一教师进行培训,并将用5年时间,对全市普通高中高一至高三学年全部学科的全员教师进行培训,力争培训1.8万人次,高中教师今后要持培训合格证上岗,确保哈市普通高中(含民办高中)教师都能接受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确保新课改的顺利推进。
为保证新课改顺利进行,省市教育部门已开展先期实验研究,以便及时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据悉,今年9月1日开学前,黑龙江省将制定出台一系列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督导评估、招生考试、条件装配等政策,从政策上保障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
学生、家长、老师对于新课改的担忧关键在于课改后的高考怎么考?记者从省市教育部门获悉,为使高考改革方案更贴近、更好地适应推动新课程改革,目前由省考试管理中心牵头的黑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验高考改革方案正在紧张地全面调研和制定中。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今后,高中课改要使“培养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与“培养高考成功者”的目标分开。新课改引入的全新的学生评价体系,使素质教育成为可以进行考核的硬指标。据省教育行政部门透露,预计2010年黑龙江省高考将结合高中新课程改革,出台与之配套的高校考试、招生改革方案,实现高考自主命题。黑龙江省首批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将使用基于新课程的高校招生改革方案。
高中课改中不容回避的问题等待破解
新课改的长远好处毋庸质疑,但课改进程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也是不容回避的。
“走读”教学VS基础设施
新课改鼓励学生多选修课程,那么与学生来往于各个教室的“走读”一同到来的将是教室紧张的问题。目前黑龙江省一些优质高中以及各县一中大班额非常普遍,每班都有七八十名学生,远远超过每班56人的班额编制。这些学校现在教室就很紧张,如果明年高二学生开选修课,选修课程不仅可以跨时段,还可以跨年级,急需解决的是教室问题。另外,新课改注重动手操作,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实验课增加,实验课设备以及实验室的数量也得增加;新课改还要求学校拥有更多的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设备,这对目前一些缺资金、少设备的学校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课标高VS师资弱
新课改重新划分了高中学科。共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8个学习领域、13个科目。像新增的“通用技术”必修课程,目前不少学校几乎没有配套的师资,开设困难大。不少高中校长认为,教师数量不足,有些教师还不能适应新课程多方面的新要求。高中课改最大的考验在于要有足够的师资储备。
新课改VS旧高考
学校和老师与家长一样,最担心的是课改与未来的高考是否配套。目前黑龙江省针对课改的2010年高考方案还没出台,如果9月份方案出不来,老师的教学很大程度上还要套用现行高考方案,这样的教学会加重老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与当年参与初中新课改的教师相比,他们可能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因为教材变了、教学理念变了,但高考“指挥棒”没变。3年后“指挥棒”究竟往哪儿指,还没有具体的政策出台,让老师心里没底。如果高考制度长期“悬而未决”,必将给高中课改带来极大的影响。
记者手记:
对于即将来临的课改,我们无法为课改的每一个问题都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大多数受访者都有一点共识: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在文中反映的一些家长、老师对课改的愿望,旨在为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参考。课改倒计时已经启动,在余下的数月中,希望相关部门能及时破解课改将面临的难题,为课改带来一个好的开局,相信这也是所有关心教育的人们共同的希望。(本报记者:张巍)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