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要求概括“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实际是对事物后果的概括。后果的概括一般是包括正负两方面的内容。但该试卷只侧重反映了资料一个方面的问题,即网络的正面影响,而对网络的负面影响,只谈到了网络侵权与犯罪,对于其他的网络负面问题没有提及,这说明概括得不够全面。
在我国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中,时常发生一些突发公共事件,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为了保证社会了解突发事件,邀请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专家D部长做客,D部长详细说明了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范围、特点并且阐述建立国家总体预案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D部长通过举例,说明国家总体预案的必要。同时,D部长还说,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公共事件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必须解决和完善相应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机制。D部长认为危机预案对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意义是保证我们经济发展连续性,防止突发的自然灾害或者社会事件导致整个经济发展的中断,D部长还对预案和应对突发事件政府社会民群应该怎样做,最后D部长建议突发事件应有预防措施,应该作为普及性尝试教育,通过公示的方式让民群如何做。(2006年申论试卷)
2006年的申论材料主要说明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突发公共事件的涵义,专家是把因社会矛盾引起的公共事件称为突发公共事件,是有区别与自然灾害等事件的。第二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性,即为什么要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第三是该谈话的重点,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即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并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保证政府能够自如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但是该试卷对于D部长谈话概念的界定、为什么要提高应对能力和怎样应对概括的都不全面,只能被评为不及格试卷。
二、简洁
简洁就是在概括材料内容时,不是对照原有的材料抄一边,不是把涉及到的内容简单的罗列,那是重复和摘抄不是概括。概括必须体现综合和归纳,按着给出的字数进行作答,这就必须要简洁。简洁相对于内容而言,就是反映内容的材料要全面而且高度浓缩,反映本质;简洁相对于语言而言,就是在表述上,尽量使用一些短的陈述句,少于一些内容复杂的复句,视觉上让阅卷人员一目了然,不能出现表述不清或者罗嗦重复毛病。
该资料反映了网络建设的问题。互联网是二十世纪后半期新科技革命的产物。它的出现和迅速扩展带来了人类信息传播领域的一次革命性飞跃,深深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精神层面。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具有两重性。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说,它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全球性、交往行为的虚拟性等特征,它也会给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2002年申论试卷)
该答卷的概括在内容的表达上,过多介绍了网络的出现和网络重要性,致使头重脚轻。应该说明的负面影响没有提及,概括不简洁。
二、准确
就是对于概括的内容应符合材料的实际,不能脱离材料,不能脱离材料信马由缰的去发挥。在试卷评判中,不仅有“要点”,更要“找准点”,就是对比考生的“要点”与参考答案的“要点”是否一致,这对于应试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但“答对”,还要“答准”,这样才能得高分,考生如果概括出了材料的主要内容,但是概括不准确,同样要扣分。准确既是针对内容的,也是针对语言的,针对内容就是在概括中定位要到位,针对语言就是表述要得体。
2006年的申论作答要求:假如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要求:概述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2005年9月20日,D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其谈话内容如下:
一、公共事件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其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但它不是一般事件。目前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增加,当前我国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
二、建立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是必要的,目前全国应急案的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
三、应急预案本身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任务分工以及协调机制,需要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结合。
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政府责任,突发事件后可以鼓励自愿团体或非政府组织机构参与。
五、应对突发事件,应以大局为重,注重协调各方利益。
六、要引导公众关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提高社会各界危机意识。
七、国家要有一定的富裕财力,包括物质准备。
八、国家应通过公示的方式告知老百姓怎样应对这些事件。
以上是我总结的主要谈话内容,请审阅。(2006年申论试卷)
对于材料中D部长的讲话内容,采用简单条列的形式是主次不清的表现,而且容易导致概括不准确,该材料的第一条内容表述不准确。如“人数的增加”是突发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吗?第六条 “引导公众关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与提高社会各界危机意识不是一个层次;第八条内容只是对这个概念和观点的解释。
四、规范
规范就是作答要按着给出的要求来写,有些应试者,只是看标题,没有认真看要求,结果就导致只说明了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规范还要符合概述或概括的形式要求。如开头有引语,然后过渡到主体,主体的形式应该分为几条或几个方面,结尾应单独成段,以照应开头和主体,这些都是规范的要求,有些应试者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少,不了解该写作的格式要求,导致写作上的不规范。概述的作答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一套规范的要求,必须按照这种要求来写,才能准确掌握概括的答题要求。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