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复习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本站商城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 | 交流论坛 | 考研专区 | 司考专区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公务员 >> 复习指导 >> 申论 >> 文章正文  
 
 
 
提出对策的“金钥匙”
作者:SINA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24 16:49:40

  提出对策考核的核心能力是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问题,依据个人的知识、阅历,对问题各抒己见,提出对策,对策要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必须注意的是,要提出切实可行又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就必须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要提出彻底解决问题的对策就要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产生问题的“原因”才是提出对策的“金钥匙”。

  提出对策的注意事项 

  (一)必须具有针对性

  所谓对策的针对性,是指考生提出的对策必须是依据材料的主要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而且提出的方案表述一定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二)必须具有可行性

  所谓对策的可行性是指提出的对策必须是可操作的。因为制定方案的目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制定出来却无法操作也就失去了制定的意义。下面对可行性作一具体分析:

   第一、要有直接解决问题的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解决、落实你提出的对策。

   第二、要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方法。

   第三、要考虑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和必备条件,不要模糊不清、脱离实际,如果你在提出对策时忽略主观、客观条件对它的影响和制约,方案极易失去可行性。

  第四、择优选择。解决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案,要选择效果最好的;一些方案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要选择最为可行、成本最低的。

  (三)必须合情、合理、合法

  申论考试提供的材料的主旨是明确的,是非标准也一定非常清楚,或者经过分析是可以得出正确结论的。考生制定的对策一定要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一旦出现存在争议或尚未有定论的材料,就更需要注意这一点。

  (四)符合“虚拟身份”

  申论考试经常会要求考生以某种假定的“虚拟身分”来提出对策,这时,考生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明确你是站在哪个具体的政府职能部门的位置上来进行决策的,然后才有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否则面面具到,反而解决不好问题,也不符合考生要求。

  提出对策的答题方法

  一、第一步——分析原因、标本兼治

  (一)分析原因

  要提出切实可行又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就必须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要提出彻底解决问题的对策就要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针对表面原因和根本原因逐一提出对策。

  (二)构成原因的要素

  在申论考试中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的前提是分析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然后针对各种原因,标本兼治,提出方案。那么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来考虑引发问题产生的原因呢?也就是说,原因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呢?

  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要素:人;政策、法律、法规;经济利益;科学技术;宣传、教育。当然引发一个问题的原因可能包括这里列出的全部要素,也可能包括其中的几个要求,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第二步——对症下药

  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原因的构成要素也清晰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针对每一个原因“对症下药”了。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良策呢?针对构成原因的各个要素,我们做了如下总结:

  1.由“人”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奖励、惩罚措施;职能部门决策、执行、监管问题;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人才问题;领导人问题;人的能力问题;做事方法问题;宣传、教育问题等等。

  2.由“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补充制定;内容正确、完备;可执行;进行和加大宣传、教育等等。

  3.由“经济利益”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问题;改进、完善取得经济利益的方式、方法;保证安全、人的问题等等。

  4.由“科学技术”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加快、提高科技研发;科学与实际情况结合;人的问题等等。

  5.由“宣传、教育”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通过媒体和各职能部门扩大宣传、落实等等。

  事物的表现形式各异,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变化多端,所以我们在这里只是较笼统地总结了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之后较正常、规范、具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案应该考虑的方面。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考生在此基础上应发散思维,具体分析,提炼对策。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2007年考研高校复试线

    司法考试北京已预报27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专家谈中国的公务员考前培训将走07-18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2007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07-18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2007年起福建设基层工作专场招大07-18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07年起福建有基层工作经历报考公07-18
    普通文章[司考资讯]司法考试北京已预报27000人 女性07-18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华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07-18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07-18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武汉科技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07-18
    普通文章[考研资讯]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07-18
    普通文章[资讯动态]北大08接收推荐免试攻读法律硕士07-17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特别汇总:公务员考试分类与录取07-18
    普通文章[综合辅导]案例分析:专家谈如何把握公务员07-18
    普通文章[英语]词汇阅读是关键 08年考研暑期英语07-17
    普通文章[专业课复习]名师指导:08考研暑期专业课复习07-17
    普通文章[政治]07考研政治复习秘诀:得暑期者得07-16
    普通文章[政治]暑期考研政治复习小贴士:三层计07-16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暑期复习:调整状态 迎接07-12
    普通文章[专业课复习]考研指导:教育学暑期复习高效攻07-12
    普通文章[专业课复习]考研指导:金融学暑期复习高效攻07-12
    普通文章[英语]通过词汇测一测 你离英语专业考研07-12
    最近试题资料
  •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